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31 18:31:29| 人氣47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簡說長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不喜歡《長恨歌》中的王琦瑤。但,我喜歡將在電影中飾演王的演員。故此,我還是一鼓作氣的在三天內看畢由王安憶著的四百頁長篇小說。

話倒是說得有點本未倒置。應該是,因為我喜歡將在電影中飾演女主角的演員,故此我先看了由王安憶寫的四百頁原著小說《長恨歌》,可是,我並不喜歡故事中的王琦瑤。

很多人將王安憶跟張愛玲比較。她們同樣是描寫舊女性,特別以上海為背景的女作家。可是,張於文章中的華麗與滄涼、尖銳及辛辣、簡單的佈局但複雜的心緒,滲著了冷眼旁觀的態度但又細膩穿透人心的細緻…這一切一切,王是比不上的。

無可否認,王安憶的寫作功力是深邃的。她文字並不艱澀,可是辭藻美、密度高,就像千錘百鍊的一張利刀,令人不敢對之有絲豪輕蔑的觸弄。。她把故事中的一景一物,都寫得像一棵老樹的盤根,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它們便發揮了宏碩的魔力,牢牢的蒂固在那裡,把養份盡情汲取,又盡然的釋放奉獻,散出一股龐然而濃烈的感染力,令人夢寐、醉醺、暈眩。例如她寫弄堂、寫流言、寫鴿子、寫眾王琦瑤、寫鄔橋…那描述的伸張力,由高至低、從遠至近、由鉅大到微細、旁敲側擊式的逐層逐層著色,把一一境界演繹得出神入化。然而,寫人呢,我仍是偏愛張愛玲的風格。那種不需多言,已令讀者不知不覺的跟人物的眼睛連在一起。箇中是有情還是無情,總來得十分自然,並沒有拖拉的累贅感。反之,王寫人的時候,總是有點疏離感。說它不夠細膩嗎,又不是;說它過火了嗎,更不是。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表面了一點。長長的篇幅下,令「境」比「人」來得更清晰。難怪有評論稱讚《長恨歌》是一本寫上海滄海桑田的好書,而不是有關人物的書。

《長恨歌》的故事骨幹,仍是圍繞「紅顏每多薄命、公子多情」的主題。只是,今趟的「公子」也可以加上「女子」,成為癡男怨女的組合。主角王琦瑤,依然是長得秀麗動人的苦命人。「苦命」,相信是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的標籤。當作家寫上一代的女性時,仍然擺脫不了男女不平等的枷鎖,往往要為反映當代女性的悲劇,而活生生的把每位女角也寫成受人折騰的可憐人,「好命」的女人是絕跡的。當然,這的確是寫實的事,君不見所有黑白電影中的女角,全數是被欺壓的一群,她們的種種際遇,莫不叫廿一世紀的新女性,看得咬牙切齒。再者,我們家中祖母輩的故事,就更是一個又一個的長恨歌了。

而王琦瑤的苦命,也是教人同情的,縱然,她可以說是象徵了那個時代的新女性。她對自己的遭遇,沒有半點怨言,那因為全是她自己選擇的。好歹也是她自己作弄自己的。對她不離不棄的程先生,她不愛。她偏戀上年紀大她一截的李主任。李主任是玩弄女性的壞男人?是不斷尋找愛情的痴心漢子嗎?還是沒有愛的可憐人?那可是無從稽考。但在權力金錢及地位的因素下,王琦瑤似乎立即便愛上了李主任。那種愛,是少女對被操縱、被支配的一種迷戀。她等待著、等待著像是好來鄔電影內的愛情故事。或許,她愛的只是一種反傳統的叛逆思想。她的「愛麗斯公寓」,是夢的追求,是虛幻的、是童話般的。只是,這個愛麗斯的故事,剩下的只是犧牲了肉體及靈魂、好一個光塌塌的空洞。這空洞一直拖累了她;又或是她總以這個靈神俱滅的空洞作避愛的借口。

她生命中繼後出現了阿二、康明遜、薩沙、老克臘及長腳五個不同年紀的男性。阿二只是一闕無味兼陳舊的小插曲。似乎,一位美麗而有點經歷的成熟女性,通常也是少男初戀的「性」對象。而且,王安憶老將王琦瑤的美宣傳成老少咸宜的平凡美時,卻又無時無刻提醒讀者她的美也是不平凡的﹗矛盾啊﹗但我從不反對矛盾。而康明遜及薩沙對她的感情,又是一種漠視式的欣賞。他們年齡跟王琦瑤相若 (後者比她少三數年),但智慧當然比不上這位世故的女子…(王遇上他們時也只是廿來歲…)。他們對她的美,是種奉旨式的接收。不管到頭來是誰負了誰,王的獨立、任性及敢愛,也是那個年頭少見的。她為康明遜生下沒有父親的孩子,不是母性的偉大,反之僅屬一種自私心作祟的慾念。她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但卻不懂愛惜這件「東西」,「它」最後更成為了自己的對手。期後,老克臘及長腳的出現,我總覺得是作者想快些完筆的結局性人物而已。她對老克臘感覺,可能更比不上她女兒的男友/丈夫 – 小林。不過,這也許是一次畸戀的延續篇。兩位年輕的男子,愛上了比自己年長二三十年的中年婦人。王琦瑤也總有點亦舒著《玫瑰的故事》中玫瑰的影子,她也同時有著永垂不朽的美麗。她跟老克臘的相好,像跟康明遜的一樣,是一場愛的角力。讀者看了,不會感到沁心的感動,只覺一陣寒風略過,暗暗為這些情慾悲劇撅起嘴來。不是不心酸,而是在空洞中掏出了血肉之間的瓜葛,令人無奈。

而故事裡,寫女性與女性間的感情,也絕對不是韓劇《大長今》式的互相扶持,亦師亦友。女性讀者可能會欣賞王安憶的寫實性,而男性讀者看後,會對港劇《金枝慾孽》中,女主角間互相猜忌、勾心鬥角的本色更為了解。由同學吳佩珍、蔣麗莉開始,到鄰人嚴家師母、女兒薇薇以至及女兒的朋友張永紅,當中或許涉及了同性傾慕的情意,但始終也敵不過「比較」二字的魔魅。她們,好像是襯托王琦瑤的「醜角」。吳佩珍、蔣麗莉不美;嚴家師母已是個明日黃花的俗艷人(只是三十來歲的吧…)、薇薇僅有青春二字,卻未能遺傳母親的優良份子;而張永紅,算是王琦瑤唯一的勁敵,但最後也只落得是個幼稚無力的仿製品﹗啊哈,王安憶也是想學張愛玲的尖酸臉吧…看張的《同學少年都不賤》,那個女孩讀後不會會心微笑。但王的功力仍是有點力不從心,只把王琦瑤變成了一個不垂的長春藤,這似乎有些脫了現實感。

不過,這棵不垂的長春藤最後是匆匆的枯萎了。我只可以說是作者為苦命人送的雪上霜。是不必要的,也是陳腔濫調得驚人吧。像《橘子紅了》的秀芬,現實中明明沒有死去,小說卻偏偏要她走到黃泉路﹗王安憶令王琦瑤這位「新女性」,踏上了一條舊路。是再一次的矛盾﹗不過,這次我不喜歡。如果說王琦瑤是張愛玲小說《半生緣》及《傳奇》筆下女角的延續,相信會令好些人傷心搥胸吧﹗

話說回來,我仍是不喜歡《長恨歌》中的王琦瑤。可能,我從她身上找不到半點真愛。不過,說到底,我還是挺喜歡《長恨歌》這本書。或許是從文學角度而言,它仍是有其魅力的。

(惜 050531)
(純屬個人看法,希望不會引起王安憶迷的不滿。)

台長: 惜別會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70)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