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3 17:18:40| 人氣1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2-02-06



下午略翻了一下{宋明話本}
p.s.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系列之-聽古人說書-
全套共45本,初版中華民國七十年,時報出版

開頭的"致讀者書"詳細地介紹了古代說書的由來,在這裡用自己的語言與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

在古代,說話指的就是說書,說故事
(說話的人)指的是一種職業,是民間藝人透過說書來賺取生活費的一種方式

說書者,需要底本,也就是話本;這些話本起初由說書者自己撰寫,但後來聽故事的人愈來愈多了,
題材供不應求,於是出現了專門為說書人編故事的(書會先生),他們的故事的題材通常來自中國歷代戲曲故事與小說

(說話的人)與(編故事的人)在當時都發展出了同業組織,前者多稱為(雄辯社),後者就是所謂的(書會)--這些名字看來挺有氣勢的組織,也反映了當時的(說書人)與(書會先生),是社會上的專業人士

古代說書人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現代的娛樂事業--電視 電影 廣播 舞台劇等
宋朝人最大的休閒娛樂,就是去瓦子(市集)聽人說書

由於古時候的人沒有鐘錶等計時器,觀眾無法在同一時間聚集,所以每一場說書的開始,(說話的人)都會先引用一些古詩做開場,並加以解釋,也就是所謂的(入話),
之後,說書人會講一則小故事,故事的主題和正文故事相似或是相反..而這個為了等待更多觀眾到場的"拖延戰略",叫做(頭回)

從(開場詩)到(入話)到(頭回),主要是說書人為了讓先到的聽眾有東西可聽,以免他們感到無聊,打瞌睡,所做的體貼措施
直到人潮陸續到齊,有一定的觀眾量之後,(說話的人)才會"言歸正傳",開始說故事...正文故事一旦說完,說書人就來個(散場詩),讓聽眾可以高高興興的回家去

看完後我突然有個想法:

若把新聞台設想為一個個古代民間的說書人,那麼我們也在等待,等待氣氛成熟,等待觀眾到達一定數量時,才會開始"言歸正傳",好好地講每個真正想說的故事...
之前的(開場詩),(入話),與(頭回),都是一種聚集人潮的(拖延戰略)
這樣想,是不是有些癡人說夢呢:p

我們的正文故事,何時能開張?
僅以此篇
和各位新聞台長共勉之:)


台長: 長小魚
人氣(1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