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最昂貴的住宿之一,烏魯魯的Outback Pioneer Lodge)
(二)住
乍看之下,一個人背起行囊去自助旅行似乎是件浪漫的事。
事實上,浪漫只是「流浪」所展現的向度之一而已。當你像我一樣,拖著大行李在雪梨機場來回晃個五六遍,完全沒概念今天晚上要住哪裡時,你就知道流浪也有不太浪漫的一面。
因為沒有事先預定住宿,結果我在雪梨天天拖著行李搬家。飛到塔司馬尼亞時,很幸運跟著飛機上坐我旁邊的兩位韓國女孩,找到了Central City Backpacker,而且一住就不太想搬家,即使它稍微貴了一點點。然後在塔司蒐集資料時,得知在阿得雷德有一位日本女孩跟她澳洲老公開了一間Shingo’s背包客棧,對東方人頗友善,住宿便宜又包含免費的機場接送跟網路,不過也是到當地才打電話麻煩老闆來接,在機場等了快兩小時。學到了幾次教訓之後,我終於預先訂好中澳的愛麗絲泉跟烏魯魯住宿,免得到時候沒地方睡,淪落到裹著雪衣陪袋鼠睡沙漠。不過,在墨爾本(Melbourne)機場時,因為沒搞清楚住處的名字,再次經歷找不到住處的難堪,臉色難看到Susan看不下去,閃到一旁的「i」幫忙打點接駁車的事情。
因為是自助旅行,希望花費越少錢越好,扣除不可或缺的交通費之後,接下來第二筆大宗支出就是住宿的費用。
翻開臺灣各家旅遊手冊,可以找到的住宿飯店價位都在百元澳幣以上,所以不在我的考慮之列。上網蒐集資料後,我發現袋鼠國的背包級住宿名稱大致可分為青年旅社(hostel)、背包客棧(backpacker)、旅社(Lodge)三種。一般來講,青年旅館(hostel)的價位會高一些些。像YHA就是hostel,價格在20-30 AUD之間,房間品質比較有保障。背包客棧因為便宜,多半十幾元就可以搞定,所以住宿份子相對複雜,有時候會蠻吵的。接下來讓我們認識幾種房型:
‧Dorm Room(大寢室)
‧Double Room(雙人房雙人床)
‧Twin Room(雙人房兩張單人床)
‧Single Room(單人床單人房)
以前去東南亞或中國旅行時,偶爾會住內含衛浴的Twin Room或Single Room犒賞自己旅程辛勞。但是袋鼠國這趟,為了省錢,完全選住不含衛浴的大寢室(Dorm Room),或叫多人房(Shared Room)。曾經最多一個房間20人,最少一個房間4人,上下舖。
其中最貴的是雪梨Maze的四人房&烏魯魯的Outback Pioneer,一晚/一床 30 AUD;最便宜的是在Coober Pedy住的洞穴屋,一晚只有13 AUD。扣除參加 local tour的部分,我一共花了535AUD於住宿,將近14,000台票了。所以,光交通(含 local tour不含地區內公車及火車)及住宿,就花了81,000元。這真是驚人的數字!
在設計上,雪梨的Railway Square YHA最特別,外觀像是火車包廂。MAZE Backpacker正如其名,裡面的路線彎彎曲曲,跟迷宮沒兩樣,我好幾次都找不到自己房間。中澳的Outback Pioneer Backpacker雖然一房有20人,但是乾淨、有冷氣又算安靜。
然後,在塔斯馬尼亞Hobart的Central City Backpacker,我第一次知道有些背包客棧不附床包跟棉被,必須另外付費。半夜要睡覺時才發現自己沒有棉被,把所有的防寒衣物穿上都還嫌冷,下次入住時就記得乖乖摸著鼻子加付這筆款項。
不過,這裡稍微鬧了一點關於語言的笑話,對話是這樣的…
I: “ I need sheet. How much?” (大家應該知道,床單的英文是「sheet」)
Reception: “ shit? “ (皺著眉頭看我,顯然我把”ee”唸成短音)
I: “shit!” (再念一次,還是短音,而且還像是髒話)
Reception: “ sheet? “ (恍然大悟)
此時旁邊一排等待check in的外國人已經笑翻了,還安慰我說這樣的錯誤常見~~我都羞到抬不起頭來了。
(圖:在沙漠地區,水很重要耶!)
(三)食
我的流浪史僅止於東南亞、南亞及中國,除了關島這個購物消費型小島之外,沒有去過其他歐美先進國家。
所以,這是我第一次在『比臺灣貴』的地方生活,
第一次意識到袋鼠國物價,是在走進超商買水的時候,一罐冰鎮600ml礦泉水要價袋鼠幣2元,在台灣可以買2罐茶類飲料。雖然袋鼠國的水號稱可以扭開水龍頭就喝,但是我喝起來總覺得味道怪怪的、肚子也怪怪的,於是只好全程買水。尤其在前進內陸及中澳的那一週,天氣酷熱,水量驚人。Susan還開玩笑說,搞不好我的飲水費用算一算有台幣三五千。真的,搞不好有。
然後,每個背包客棧都有開放式廚房,大部分都是24小時開放。
我觀察到其他背包客都是買食材自己煮,於是也學著去超市晃一圈,發現這樣真的比較便宜。尤其在連吃幾餐肯德雞跟Subway潛艇堡之後,我突然很想吃麵,於是買了泡麵、快煮麵、義大利麵搭配濃湯包,料理了不少餐。早餐常常是土司吃到飽,牛奶果汁喝到爽,一整條葡萄乾土司可以吃上兩三天。水果是必備的,隨身帶幾個香蕉、蘋果、水蜜桃,可以當點心解饞。
(圖:前進內陸時,第一天自備水果優格配土司當中餐,便宜又美味!)
背包客棧的廚房彷彿是另一個奧林匹克運動場,來自世界各國的廚藝高手們紛紛摩拳擦掌,在此大展身手。
有一天我想煮碗泡麵當晚餐,發現幾乎所有的瓦斯爐都被佔用,包含一鍋白米飯、咖哩醬汁、日式或韓式的煎餅、類似烤肉的料理等等。我偷偷觀察,好奇這麼多菜到底是幾人份的晚餐?結果發現這麼多菜的主人,是一對韓國情侶。全客棧餐廳的人那晚都被韓國菜的香味打敗,羨慕地看著這對情侶安靜地吃大餐,而且吃飽擦擦嘴巴後還拿出四個保鮮盒,把吃不完的菜打包起來。
客棧餐廳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主食是義大利麵,偶爾看到印度料理、法式煎餅、牛排大餐,都會覺得無比驚喜。不少背包客棧的廚房有食物分享制度,離開的房客把吃不完的食物留給大家,我在塔司把煮不完的義大利麵留給後人,然後在墨爾本喝了別人分享的柳橙汁,這種世界大同的感覺,還蠻不錯的。
在袋鼠島與烏魯魯跟團的時候,隨團都有附餐,玩耍之餘可以享受在郊外野餐的滋味。最喜歡導遊把長桌擺開,然後變出一盤一盤的生菜、土司、肉片、鮪魚沙拉、甜菜等,讓我們自己用烤餅包著吃,很有野餐的風味。
袋鼠國人真的很喜歡野餐,一條防水布鋪在地上,用野餐籃裝著沙拉、麵包、水果、烤雞,斟上一杯紅酒,幾個人就可以邊吃邊聊一個下午。體驗了一兩次之後,我也愛上這種野餐的感覺,微風徐徐吹來,配上食物的香氣與綠草的芬芳,心情無比飛揚。
(四)衣
出發的時候,是台灣的冬天,袋鼠國的夏天。
我帶了幾件短袖上衣及一件排汗長袖上衣、兩件運動長褲、兩件裙子、一件短褲、一件防寒褲、兩件薄外套以及一套Gore-tex等級(防風防雨)雪衣,腳上穿著涼鞋,爬山時穿一雙快要開口笑的布鞋,打算沿途扔掉。
南半球的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紫外線的後遺症惡名昭彰,我必須在「涼快」與「防曬」之間做出抉擇。於是,我的決定是——『再尷尬也要撐傘,再熱也要包外套』。^_^Y
雖然預料有可能會遇到陰冷的天氣,沒想到多帶的雪衣竟有派上用場。一天四季的雪梨,早晚涼爽的墨爾本,傍晚就冷到十多度的塔司……就連在沙漠地帶睡野戰睡袋時,半夜其實也會涼的。
檢討一下此趟旅行的服裝後,我覺得應該要準備一至兩套可以在城市散步用的半正式服裝。袋鼠國畢竟算是先進國家,街上人來人往都穿得正式,一身邋遢樣很快就被認出來是背包客了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