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有位卅來歲的仲介業者,罹患恐慌症已四年多了,但未接受過治療。
由於恐慌症常併發懼曠症,有些地方不敢單獨前往,例如獨自開車,或是一個人爬樓梯到公寓三樓以上,就擔心恐慌發作,無法繼續。而他的工作即使因此變得十分不便,但毅力驚人,用各種方法讓自己不要受到恐慌症干擾,例如儘量只經手不用爬樓梯的案子。
經過四年多,他卻突然想到門診,希望能好好治療。
因為,他的女兒快要兩歲了,不希望她漸漸懂事,卻發現爸爸有些地方竟然不敢去……。
為了某種特殊的感情,人們願意改變自己,一直是愛情、親情故事中常見的主題,「為了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就如同一位父親為了孩子,希望自己能更健康一樣。但這也顯示,父親為了維繫他在家中的堅強形象,常常需要進行自我調整。
在一份探討親子關係的團體治療報告中指出,爸爸對於家庭角色的扮演是有焦慮的,這些焦慮包括:自覺應照顧家人,但又覺得不是很瞭解孩子,而孩子也不是很瞭解他;自己在外頭忙了一天,回到家覺得沒有能量、也沒有玩心再陪孩子;陪孩子幾個鐘頭,小孩終於上床睡覺,結果自己也累了,根本沒有留時間給自己;自覺應幫太太照顧小孩,但其實根本不太熟悉。結論是,爸爸們其實也需要休息,累了也會發脾氣不高興,有時也需要被哄一下。
近年來台灣自殺率不斷攀升,值得注意的是,25到64歲青中壯年男性自殺率,是所有性別年齡層中增加最多的。有學者推測,近年經濟不景氣,讓這群背負家庭重擔的男性自殺率迅速攀升。
許多自殺研究都顯示,約九成自殺死亡個案在自殺時患有至少一種精神疾患,其中六到八成患有憂鬱症。因此,也許身為男性不得不故做堅強的宿命,讓一些已經憂鬱的父親寧可忍受身心痛苦,也不願接受協助。
人生不可能沒有壓力,現代父親也是如此,面臨來自婚姻、工作或親子的問題,現代爸爸該常紓壓,以維身心健康。
文章定位:
人氣(230) | 回應(8)|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