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名叫《別說再見》電影是這樣演的︰
女主角是個喜歡烹飪的女人,他的男朋友是個街頭混混,靠賣各種黃牛票維生。男人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家人,甚至連身分證都沒有,女人在這段關係裡看不到未來, 於是選擇和男人分手,但是男人還是找各種理由和女人聯繫。
男人為了挽回這段關係,為了證明兩人有「未來」,男人趁著教宗來訪的時候,借錢弄來一批門票,卻也因此被通緝,一場發財夢破碎,也讓他徹底放棄說服女主角關於「未來」的種種。
故事最後,女主角決定到巴黎唸烹飪學校,男主角在最後一刻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買下一個店面,送給女主角開餐廳,皆大歡喜。
當女主角告訴男人︰「我決定去巴黎。」的時候,女人抱怨著男人總是對「未來」 描繪夢境般的圖像,卻沒有任何一幅圖像有成真的可能。女人問︰「我們的未來在哪裡?」男人卻告訴她︰「再給我二個星期。」
「我們的未來在哪裡?」很多女人都問過男人這樣的話,在開口之前,這句話已經在心裡打轉了千百次,在男人身上尋找各種線索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在兩人相處的時時刻刻期待答案,甚至不只一次探詢,卻怎麼也沒有解答。
終於有一天,她又開口問了,她告訴自己︰「這一次是最後一次,若是……我就放 棄。」女人期待什麼答案?她期待的是一個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畫面裡有她的未
來。
「未來」不是一幅浪漫虛構的圖像,而是男人能為女人做到多少,兩人要完成什麼的承諾。
「未來」也許是共同開一家餐廳,也許是一場婚禮,也許是環遊世界,也許只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一顆願意安定且甘於平凡的心。
「再給我二個星期。」面對男人這樣回答,女主角轉頭,走了。這一次,她決定不再回頭。
女人心裡知道,如果男人願意,他當下該可以回答的,他當下就可以做決定的,但是他沒有,且還要她給「兩個星期」,如果曾經在一起的那些年年月月都沒能改變些什麼, 這「兩個星期」又能產生什麼效果?
這個答案,讓她終於下定了決心,這些年來她希望動搖的,卻是對他來說永遠不會改變的……走吧!
終究沒有兩人共同的「未來」,只有她自己的。
只有交往經歷一段時間,互相了解的男女,才會懂得「未來」為什麼會是分手的理由。
這樣的疑問象徵兩人走向熱戀的最終階段--既然我們已經走過了那段互相摸索的時期,既然我們已經失去的最初的熱情,既然將來可以預知的是無止境的平淡,那麼,我們的「未來」在哪裡?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我們會成為夫妻?
擁有那些我們痛恨的乏味生活?我們會失去頭髮、牙齒……失去青春,最後連愛情都失去?已知已經夠多了,我們還貪心的希望知道一些未知的,例如未來。
對戀人來說,因為知道愛情再也回不到當初天雷溝動地火的激情,再也沒有處處的驚喜,戀情平淡之後,總要面對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都不能令人滿意,還有什麼是可以期待的呢?
不過,男人詮釋這個問題的角度顯然和女人不同,「未來」在他們眼裡是一個一個的計畫,一筆一筆的資金,以及一個又一個的「成就」,他們關心的是「自己」怎樣完成?能做到多少?要花多久時間?
於是,鮮少有男人能對這個問題給女人滿意的答案,因為開餐廳、環遊世界…… 都不是輕易完成的「未來」,而他們也通常沒有電影男主角般的神奇運氣,能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最後一刻內完成。
「我們有未來嗎?」女人這樣問男人,男人依舊沈默,於是女人懂了。
女人不想後半生這樣沒有希望的過活,伴著一個寧願做夢也不願意認清現實的男人,過著吃不飽也餓不死連夢都不敢做的日子……
於是,女人也選擇沈默,算計著該在什麼時機分手。
電影終究只是電影,現實,還是現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