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球員身價有沒有客觀標準?是個人攻守數據、未來潛力、人氣指數、還是明星氣質?球團在吸收自由球員之際,必定要責成總經理、總教練仔細思考,究竟誰最能替球隊增添戰力,在目標鎖定後,一則以重利引誘,二則以經由交易延攬加盟。
在大聯盟現有的16位億萬美元身價球員中,倒底誰最符合上述條件,在領取高薪後,真的能為球隊帶來穩定 的戰力和戰績?
A-Rod羅瑞格茲是唯一兩度獲得10
年、2億美元以上肥約的球星,他個人的成就固然可觀,但迄今不曾戴上冠軍戒指,在洋基隊的季後賽紀錄更是乏善可陳。
吉特擁有4枚戒指,然而,都是在他的億萬美元合約之前所得。
吉昂比是在2001年於運動家隊膺選美聯MVP之後,才投入洋基陣營,他非但沒能再次獲選最有價值球員,更被經由指控後,坦承使用類固醇,令洋基隊和他個人形像受創。
改寫薪資歷史的凱文布朗,在道奇五年固然維持不錯的成績,球隊卻沒有因為他的加盟而打進季後賽。漢普頓的合約更讓洛磯隊顯得何其愚蠢與難堪。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齊托身上,兩年前,他一度也是最高薪的投手,然而,來到巨人這兩季,他的戰績是21勝30敗。
拉米瑞茲兩度為紅襪摘下總冠軍,球隊投資倒也值得,然而,拉米的態度和球團的緊張關係,迫使他只能以遠走西岸作收。紅雀隊花在普侯斯身上的錢大概是最棒的。在04年晉升為億元男後,普侯斯隨即於05年獲得年度MVP,隔年又幫助紅雀拿下世界大賽冠軍,過兩天,他還可望第二次贏得國聯MVP榮銜。
在自由市場又刮起競標風暴之際,回頭看看這16位大聯盟億萬球員的表現,球團是否會更謹慎的出價呢?
--------------------------------------------------------------
大聯盟造就16位億元男
更新日期:2008/11/16 04:34
熊昌成/專題報導
沙巴西亞、塔謝拉、拉米瑞茲...誰是下一位億萬身價幸運兒?在2008年自由球員全面競標起跑之際,回溯美國職棒大聯盟過去11年所造就的16位億萬身價球員,究竟有幾份合約真正反應了球員應有的價值?
1998年冬天,洛杉磯道奇隊以1億500萬美元與「沉球大師」凱文布朗(Kevin Brown)簽下為期七年的新約;這份合約揭開了大聯盟「億元男」序幕,布朗成為棒球史上第一人。
當時,凱文布朗平均1500萬美元的年薪,寫下大聯盟投手新高紀錄。在此之前,球團向來只願意在野手身上(尤其是打擊能力佳的野手)做大手筆投資,不曾提供投手如此優渥合約,因為,布朗五天才主投一場。
布朗跌破專家眼鏡的新約敲定後,媒體曾經以先發投手全季的基本數據做推算,他每出賽一場,就可賺進4萬4千餘美元。這個推算,改變了所有經紀人和球團的觀念,自然也將棒球員的身價帶入一個新境界。
在大聯盟跨進第三個世紀初期的2000年,水手隊把台柱球星小葛瑞菲交易到辛辛那提,紅人隊立刻依循凱文布朗的模式,以9年1億1650萬美元合約,歡迎小葛回到家鄉打球,他也因此成為第一個享有億萬美元身價的野手。
2000年冬季,剛從印地安人隊恢復自由球員身份的拉米瑞茲,獲得紅襪隊8年1億6000萬新約,他的平均年薪來到2000萬美元,這又是一個新的突破。一個月後的隔年春季,遊騎兵隊提供A-Rod羅瑞格茲10年2億5200美元合約,開啟了另一波重金禮聘高手的風潮,洋基把游擊手吉特捧為隊史上第一位「億元男」,洛磯隊不僅砸錢簽下左投漢普頓,更在看板球星赫爾頓身上加碼,成為第一支擁有兩位億元男的隊伍。
仔細推敲大聯盟億元身價球員產生的歷程,發現了嗎?道奇隊才是始作俑者,紅人、紅襪則是推波助瀾的幫凶,後來被冠上「邪惡帝國」封號的洋基隊,在球轉薪資結構大幅波動的初期,只是陪襯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