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二次工業革命
台塑集團的「六輕計畫」,可說是台灣繼蔣經國時代的「十大建設」之後,台灣另一項的跨世紀工程,被稱為台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是台塑集團了不起的成就,也是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一生最大的驕傲。
話說,台灣經濟正起飛的70年代,由於石化最上游的基本原料長期嚴重供應不足,台塑遂於1973年開始,多次向政府提出興建輕油裂解廠計畫,但都遭否決,直到1986年才獲核准興建,這是「六輕」的源起。
一波三折選定麥寮
但「六輕」廠址的選擇,台塑最早是選定在宜蘭利澤280公頃土地,後因遭遇環保抗爭,遂於1988年轉至桃園觀音,可是仍遭到環保抗爭,不得不宣佈放棄。後來先後評估過嘉義鰲鼓、雲林台西等地,幾經波折後,最後才在1991年敲定在雲林縣麥寮鄉。
「六輕」廠址位於雲林縣最北端濁水溪出海口,南北長約8公里,沿海岸線向外延伸4公里多的外海地帶。絕大部分的土地平時均位於海平面以下,必須大舉進行抽砂填海工程,以及地質改良鞏固基地後,才能作為建廠之用,所開發造地的面積廣達2255公頃。
造地面積約2255公頃,約為台北市面積(2萬7300公頃)的8%,約為高雄市面積(1萬1400公頃)的19%強,約佔台灣面積的0.062%。
麥寮鄉位於俗稱「風頭水尾」之地,不僅交通不便,而且全年中有半年時間吹著烈東北季風,經常飛砂走石,天候狀況十分惡劣,因此想填海造陸,滄海變桑田,一切得從零開始,工程非常艱巨、浩大。
台塑表示,「六輕」工程的填砂造地,平均填高至海拔5.4公尺,填砂量估計高達1億0886萬立方米,這些填砂量如果堆積在基隆至高雄長達373公里長的高速公路上,可以填滿八個車道寬路面達二層樓半高。
多項工程紀錄傲人
除了填海造陸外,「六輕」工程也創下多項傲人的工程紀錄,例如在設備基礎工程上,打設基樁總長度約450萬米,混凝土用量高達640萬立方米(約需水泥量208萬公噸)。
在建廠工程上,「六輕」是同時在單一工業區內興建煉油廠、輕油裂解廠、汽電廠、發電廠、重機廠、鍋爐廠、矽晶圓廠及石化相關工廠計61座,因此僅廠區內之配管長度即高達3000公里。
「六輕」工業區面積約2603公頃,是林園石化工業區(388公頃)、大社石化工業區(115公頃)及頭份石化工業區(96公頃)合計總面積之4倍多。
「六輕」計劃內包括年煉原油2100萬公噸的煉油廠、年產乙烯135萬公噸輕油裂解廠及其相關石化工廠、重機械廠、汽電廠及麥寮工業港等;另外,鑑於台灣電力短缺,決定設立基載燃煤火力發電廠,發電後全量賣入台電供電系統。
投資建麥寮工業港
「六輕」計劃除了石化與煉油廠外,最受矚目的是麥寮工業港興建,這是台灣第一座由民間投資開發興建的工業專用港,也是台塑集團繼續雄霸世界石化市場的運輸總樞紐。
麥寮工業港港域面積476公頃,與台中港487公頃相當,比基隆港的384公頃為大,航道在中潮位時水深達24公尺,可供26萬噸級之船舶進出,是台灣最深的港口。它開發完成後的年貨物吞吐量第一期可達6000萬公噸,僅次於高雄港。
目前六輕計劃一至四期總共投資金額約新台幣5744億元(含工業港、發電廠),共興建61座工廠。
最大單一的石化廠
在總投資額逾1200億元的六輕四期計畫,台塑、南亞、台化及台塑石化等公司共投資興建27座相關石化廠,年產120萬公噸乙烯的烯烴三廠,是最關鍵的投資案;投產後,台塑化麥寮基地乙烯年產能達近300萬公噸,成為世界最大單一石化廠;如果將台塑美國公司德州基地算進去,台塑企業乙烯年產能將達445萬公噸,不但是亞洲第一大石化企業,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石化企業集團,全球排名僅次於美國艾克森美孚、Equestar。
據台塑集團的估算,「六輕」在第四期完工後,台灣乙烯自給率已由1994年的38%提至2006約88%,每年增加產值9882億元,使GDP增加8.4%,每年替代進口值約640億元,並帶動中下游相關工業發展,增加產值2兆元及增加政府稅收296億元以上,而麥寮港便利的產業運輸,更能促進地方繁榮發展。
開始第五期的擴建
由於「六輕」四期擴建去年中已經投產,台塑集團今年營收幾乎可以確定將破2兆元的歷史新高記錄。現在,台塑又開始「六輕」的第五期擴建計畫,投資金額將超過1000億元,2010年完工投產後,屆時台塑集團年營收勢必又將跨入另一個新里程碑。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16/2/17r1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