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12 20:40:15| 人氣1,5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文學導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代的定義

最近的.離現在不遠的一 段時間.與古代遙遙相對.比當代的範圍廣.

傳統史學分期:

-古代、中古、現代 (相較)
-神制、貴族制、民主制 (維科《新科學》)


廣義

.現代指1492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452東羅馬帝國滅亡(15世紀末-16世紀初,文藝復興時期)

狹義

.泛指18世紀工業革命後至今.(1769瓦特) 以藝術眼光觀之.現代意味著反對一切傳 統的.既成的模式.強調個人實驗及感覺歷程.故其精神是反叛的.表現的.而非妥協的.說明的.強調個人主義時代的間隔往往產生於時空轉換.一切熟習的生活倫理.社會秩序.價值信仰在瞬時失去舊有形貌之際。

西洋文學的七個時期

贪 古代文學時期 B.C.第8世紀— A.D.第4世紀
贪 中古時代 5—14世紀
贪 文藝復興時期 15-17世紀
贪 古典主義 17世紀後期--18世紀中
贪 浪漫主義 18世紀後—19世紀中
贪 寫實主義 19世紀後—20世紀中
贪 現代(後現代) 20世紀迄今

小說結構 六元素/哈德遜

贪 1.情節.架構(Plot)
贪 2.人物(Character)
贪 3.對話(Dialogue)
贪 4.活動時間及場所(Time .Place)
贪 5.風格(Style)
贪 6.人生觀(View of point)

短篇小說界說

1胡適:以最經濟的文學手段.描寫事物最精采的一面.而令人充分滿意的文章.

短篇小說界說

2沈從文則主張是使用著恰當的文字記錄下來的種種人事活動.人事活動包含著「社會現象」與「夢的現象」.社會現象.是說人與人相互之間的種種關係.夢的現象.是說人的心或意識的單獨種種活動.

情節(Plot)

小說的陳述形式

贪 1講述 TELLING
贪 2呈示 SHOWING
贪 3對話提示 全對話/語錄.

半對話/電話.

贪 4書信.日記
贪 5意識流:內心獨白-時空的錯置

小說(Fiction)

即是虛構故事.
小說的基礎是事實加X或減Y.
主要情節+輔助情節
贪 橋段文字:時空風景的銜接轉介

情節(Plot)

1.衝突/糾紛---危機 --- 解決

孔雀東南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贪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贪 焦家 劉家
婆婆(母) 劉家父兄

媳婦/妻 兒子/夫 焦生 劉氏
衝突點:關係破壞
婆媳夫妻/母子 --父女/兄妹

短篇小說結構

2.背景介紹→事件開始→漸進高潮→轉淚點→高潮漸退→事件結束→結語

3.起→承→轉→合

4.導發→複化→定局

敘事首則

贪 1單線進行

小事件暗含大事件/大事件為背景

贪 2多線進行/對照/雙寫


财 例:約翰駕車前往湖畔.他看見瑪麗正在那兒候他.約翰正擔心地望著她.他知道她一定會像他一樣記得約莫一年前的那個三月的日子.約翰懷疑瑪麗何以要約他在此地碰頭. …………(略)………………
那個魯莽的、嘻嘻哈哈的阿勒獨自到湖上去.一陣狂野晦暗的暴風突然來臨.把湖水鞭擊成瘋狂的波濤.阿勒的船必定是翻了.數小時後.他那無生命的軀體就浮上了那片沙灘.
贪 有六.七個年輕人陪伴阿勒來到那繫著快艇的小碼頭.
「嗨!朋友們,」阿勒嚷著「讓我們到湖上去蹓一蹓。」
可是誰都不願接受邀請.他們指著山巔上的正鬱結的烏雲勸他別去.可是他不聽.心地笑罵著膽小.半小時後.暴風雨來了.晦暗又瘋狂的暴風雨憤怒地鞭打著湖水.阿勒獨自在狂風暴雨中使出了他所有的航行技術.可是他孤立無援.當船翻時.船輪打中了阿勒的頭.數小時後.他那無生命的軀體就浮上了那片沙灘.
贪 約翰駕車前往湖畔.他看見 瑪麗正在那兒候他.過一會兒.他已經下車在她身畔漫步了.「約翰.」瑪麗說「你記得一年前今天發生的事嗎?」
「記得.」約翰說「我們勸不住他.阿勒總是那樣大膽.魯莽.他明明知道暴風雨將至.卻偏要駕自己的快艇到湖上去.
「那一刻對他該有多恐怖.離岸那麼遠.風又那麼猛.看他當時究竟怎麼樣?」瑪麗繼續說著。
「一定是船翻了.你還記得他額上的傷痕吧!也許船翻時.什麼打上了他的頭.」
「於是.」瑪麗簡直是耳語著.「我們就在這兒發現了他.啊!約翰.我忘不了.忘不了. 」瑪麗的手顫抖著.

時空的安排

1連貫的時空:直線式陳述

2錯亂的時空:撲克牌小說

3並現的時空:平行蒙太奇

4.誇張的時空:慢鏡與快鏡

5.虛幻的時空:幻境.天堂. 地獄

6.淡化背景的傾向:生老病死的區段取代時間的流

7.時差、時值

風格
贪 獨創性
贪 人格影響風格
贪 本調與變奏

人生觀

贪 教誨功能/啟示 –啟蒙的意義
贪 感染功能—宣洩與補償
贪 影響功能—典範與追隨

例:白水素女

贪 情節:起承轉合法
贪 人物:李端.白水素女.鄰人.鄰人女.貝殼.
贪 時間 :魏晉年間
贪 場所:安侯縣.
田野+鄉村住所+廚房?下

贪 對話:李端與白水素女
李端與鄰人
贪 視點:第三人稱觀點說故事

導發 →複化 →定局
贪 李端獨居 →助炊 →受而不疑
突變(疑)
贪 疑而求解→詢問
與窺察→發現真相
不疑而受
突變(不能受)
贪 仙女贈殼
離去 →辛勤致富娶妻→圓滿以終

風格

贪 魏晉志怪傳奇色彩.
贪 文字簡樸.
贪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贪 通俗小說喜劇結局 :大團圓 皆大歡喜

人生觀

贪 天助自助
贪 勤儉致富
贪 修身而齊家
贪 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贪 男耕女織.男外女內
贪 影響作品:
贪 董永賣身與七仙女.牛郎織女
‧ 高爾基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史.
‧ 亞氏:情節是行動的模仿.
行動是性格的展現.
‧ 毛姆:情節是故事的佈局
‧ 什克洛夫斯基故事是事件的基本延續.
‧ 情節是故事得以陌生化.被人創造/扭曲的獨特方式
‧ 福斯特:用因果律解釋情節.而依時間順序安排則是故事.
‧ 1.因果律是人類對發生事所能採取最方便的解釋方法.
‧ 2.一部小說/戲劇無法包羅萬象地展現人生散漫又瑣碎的全貌.又需讓其讀者感知它是一種人生的模仿.
‧ 正由於將每一角色的人生完整展現的不可能.故敘事藝術便不得不放棄與時間作等速再現的角力.轉而對「完整」這個概念要求.
‧ 3.亞氏詩學提出「首尾連腰」的圖式.即首-中-尾.敘事藝術開始有自己的時間.打造適於作品自身的計時器.透過因果律展現人生.
‧ 4.起承轉合法.
‧ 情節可分:
‧ (1)戲劇性情節
‧ *情節完整.
‧ *情節安排為角色服務.
‧ *越戲劇性的情節越遠離生活.
小說圖解
‧ 小說圖解是訓練讀者從一篇文字作品中.去掌握一張簡單的線條記號的圖影.
‧ 圖解的工作在訓練讀者明瞭小說中形式的選擇.語言的駕馭.以及寫作技巧.進而掌握小說中的真髓.
奔逸的水牛 馬麗‧曼林
‧ 甲
A B C
‧ 乙
a b c

奔逸的水牛 馬麗‧曼林
‧ A 水牛脫逃
‧ a 女主角莫莉不接受求婚
‧ B 男主角托姆救女主角脫險
‧ b 女主角感激產生好感
‧ C 水牛被捕
‧ C 女主角允婚
‧ 甲線:水牛脫逃(危及少女莫莉)到被捕獲的經過
‧ 乙線:莫莉不接受求婚到感恩改變觀念允嫁的經過

‧ 如:水滸傳-鏈環視情節.
‧ 儒林外史-散點式.插曲式情節安排.
‧ 紅樓夢-多線交叉網狀式.
‧ 西遊記-輻射狀式.
‧ 與歷史事件結合敷演如三國演義.
‧ 與神話故事平行.如福克納「喧嘩與騷動」
‧ 其他情節圖式.如:白雪公主/小公主.灰姑娘.乞丐與王子.月牙兒.
‧ (2)非戲劇性情節:淡化情節.是對戲劇情節的一種反叛.簡單.平淡.凌亂.散漫為其共同的外在特徵.精細的語言細節描寫.共同之時代精神表現為其章法.如意識流情節.超現實情節.完全將故事懸浮於情節之上.
‧ 情節讓位於感覺.如:永遠的蝴蝶.
‧ 一般小說不脫重故事及人物二條定律.
‧ 重結構小說:無故事.人物無特色.如:園外有園.
人物可分

*圓形人物 扁平人物

扁平人物 flat character

1. 依一個信念/特質塑造之人物. (類型說)
2.讀者一眼即可辨認。
3.例: 諸葛亮 智絕
關雲長 義絕
曹操 奸絕
4.古典主義所主
5.基於人們對永恆與有恆的渴望.許多人世間未完成的理想以及如神
般的美德如永遠的誠實藉由英雄人物完成

圓形人物 round character
‧ 當超越一種因素/特質時.人物刻劃的弧線乃趨向圓形
‧ (變動性格說)
‧ 人性兼有神性與獸性.且往往受外在環境改變性情與行為
‧ 寫實主義所主張
‧ 出場性格≠終場性格
‧ 例:〈一把青〉朱青
‧ 由青到朱—
‧ 由稚嫩到挑躂

主性格+側面性格的互補 如:
‧ 孔明.聰明與忠誠.豁達與謹慎
‧ 周瑜.聰明與驕傲.剛愎與狂放
‧ 曹操.聰明與陰險.多謀與殘酷

〈狂風沙〉人物設定情節鋪排
‧ 1.由神化的英雄(事蹟)—
“關”東山名號音義的借代涵射:義
‧ 特質:武功高強、領袖人物
‧ 情關與色誘的考驗vs漂泊無定的生涯風格

2.受難者的造型(歷練)
‧ 厄運的設定:背叛、瞎眼
‧ 復仇的意志:英雄(1)本色
‧ 復仇的手段:聽音辨位

‧ 3.聖(德)化的英雄(昇華)
‧ 膽識 捨身忘我 禍福與共
‧ 邪不勝正.善惡得報.團圓結局


性格:主要性格、側面性格
‧ 描寫策略:
實寫:形象描繪、性格描繪
‧ 途徑:由上而下、由外而內
‧ 虛寫:
‧ 眾星拱月—重耳
‧ 虛實相生---關羽


虛實相生---關羽
‧ 實寫華雄:虎體.狼腰.豹頭.猿臂.斬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
‧ 續寫連斬袁紹四將:
‧ 1鮑忠: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眾將不語。
2孫堅:一刀砍於馬下.--- 眾將不語.
3俞涉:交戰不到三回合.被斬.眾將大驚.
4潘鳳:又被斬了.眾將失色.

虛寫關羽
1小將願往—由聲尋人
2形体刻劃—身長九尺五寸. 髯長一尺八寸.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似巨鐘.立於帳前.
3身分:馬弓手.袁述?輕之.
曹操力薦.臨行:如不勝.請斬我頭.

4.操教釃酒一杯.與關某飲了上馬.關某曰:酒且酌下.某去便來.
5.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6.眾諸侯聽得寨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催地塌.眾皆失驚.
7.卻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 人物雙寫:金手鐲、阿月
‧ 襯現出場/伴隨出場:音樂、畫像、鏡中影像.

‧ 琵琶女/音樂
‧ 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作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 畫像如:安娜.卡列尼那
‧ 1男主角先見其畫像.驚為天人.認為世上不能再有美如畫中一般的女子.如此令人心動.
‧ 2等到見安娜本人.又覺得安娜別有這畫中女子所缺少的活潑靈動的風韻.
‧ 每個人物皆非單獨的面對世界.因為與其他角色的牽連變動.涵納了社會生活最大的容量.而人物別緻的出場.總讓人印象深刻.

‧ 以部分代全體之法:
如:阿Q.癩痢頭。 007中的大鋼牙

‧ 人物角色與性格形成一動態系統.即人物出現變動性/多元性.同一人物在特定時空中擔任不同的角色.可能形成人物性格的衝突.而造成人物行動的內在動力.
‧ 如:林沖
‧ *公眾場合 威風凜凜的禁軍教頭→威:烈性如火
‧ *面對高衙內 官僚系統的一個高級奴僕→忍:忍辱負重
‧ *面對妻子→溫柔多情的丈夫
‧ **小說中人物的配置與移轉往往暗伏或介遞情節的進行.
‧ 如:乞丐與王子.
正反人物角色 /情節線
‧ 基度山恩仇記
仇(反角)鬥爭陷害→ 黑暗王國(監獄)
恩(正角)受陷害 →拯救者輔助物→
(智者.老者+寶藏)
→為富不仁→惡貫滿盈→報仇/善惡有報
易容喬裝→復仇記→懲罰對手/報恩

‧ 人物的典型:
魔化(神話)西遊記→
凡化(人話):聖人化.
英雄化-關雲長.趙子龍.
傳奇化-虯髯客.
反英雄化→變形化:卡夫卡.蛻變.
‧ 魯迅「由神話演進.小說故事漸進人性.但多半以『半神』建大功的英雄出現.其才能在凡人之上.且多由於天授」
‧ 而反英雄化的人物(小人物.平凡甚至卑瑣)正是人性復歸的產物.人物的性格正根據其處境來決定.如一株植物是空氣和土壤的產物.不再是抽象心理的表現.故其性格出現多元性與複雜度.

人物刻劃法則
肖像描寫(臉譜.身材)
‧ 語言描寫
‧ 行為(動)描寫
‧ 性格描寫
‧ #以上屬「外部描寫」
‧ 心理描寫
‧ 潛意識描寫
‧ 感覺.幻覺描寫
‧ #以上屬「內部描寫」
‧ 正面描寫
‧ 側面描寫
‧ .雙性描寫
‧ 對比描寫:巴黎聖母院
‧ 襯托描寫:層進法
‧ .口白描寫:自報家門
‧ .氣氛渲染.環境烘托:人物變形/妖魔鬼怪出場


存在的編碼
1一個人物的編碼由數個關鍵詞組成.
‧ 如:維特:肉體.靈魂.暈眩.軟弱.田園詩.天堂.浪漫.
‧ 2每一個詞在另一個人的存在編碼中可能會有不同的意義.如:暈眩—不舒服的疾病
---沉醉在自己的軟弱中
如:法國大革命—暴亂.幻想.動作.罪惡.時代的延伸.怪誕的終結.

一把青
‧ 第一人稱的敘寫
‧ 旁知觀點:
包括良性的主角與劣性的主角
‧ 旁觀者/目擊證人的敘述
‧ 我與發生事務保持距離.不失客觀.
‧ 我極接近主角人物.把讀者拉到人物面前.就近觀察./以我隻眼觀看.極親切.
對比技巧
‧ 1.情節分布:上 下
‧ 2.時間: 昔 今
‧ 3.地點: 南京 台北
‧ 4.人物1:朱(青) (朱)青
介點 生死的關卡/考驗
戰亂的環境
物質/生存本能 與 精神/靈性存亡
對照部份
‧ 外部描繪 21/31-33
‧ 行動描繪 尋死29/尋歡39.40
‧ 沉默寡言22/風言風語35

‧ 人物2: 郭軫 小顧
‧ 同:年輕的空官. 墜機身亡.
‧ 異:英氣希望. 畏縮戀母依賴.
‧ 人物3:師娘 朱青
‧ 不變/中庸 變異/極端
‧ 人物4:偉成 郭軫
‧ 師父死於海 徒弟死於空
俱化作灰飛煙滅

‧ 事件層次的對照
‧ 應酬時的寡言 說不完的風語
‧ 得知噩耗的反應—29/39.40
矛盾的張力—冷靜的墮落
‧ 師娘開導的愛惜26.28.30
學打毛衣.做菜.到打麻將.
‧ 無法開導的瞭悟 35-38.40

‧ 一把青作為主題曲.是暗示.
也是嘲諷.
‧ 人生觀:成長的代價.
生命的荒涼.
啊!人生呀!人生!
敘事觀點

‧ 小說中採取何種角度來觀察事實?由什麼人物、何種口吻來敘述?以便利作者
展現、讀者掌握情節。
1 視點
‧ 又稱觀點。指敘事者與敘述對象之間的關係。其立腳點或遠或近,或作定點凝視(投籃)、或跟隨某一對象(球)作同步移動(傳球)故角度自由,變化無數。
‧ 作者之觀察可借生理之眼或心靈之眼。
‧ 視點人物:作者不出面,以替身敘述。
‧ 可分:局外視點
局內視點+(間接視點)
局內視點+(直接視點)
內外轉移視點

局外視點
‧ 秋天的後半夜,月亮落下去了。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亮了一隻火柴。(藥)

局內視點+(間接視點)
雷參謀笑著回答,眼睛卻在 打量吳少奶奶居喪素裝;黑紗旗袍、櫬著窈窕的身材,臉上沒有脂粉、眼眶微微有點紅,眼睛卻依然發著光,每一轉動,透著無限的愛嬌。
‧ (該敘述者隱身)

局內視點+(直接視點)
我這時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起來,而且愈來愈大,需仰視才看得見。
‧ (該敘述者與作品人物合一)

內外轉移視點
‧ 他在路上碰到羅曼。問他昨天為何不告而別?羅曼聳聳肩,停也不停地走進去了。這傢伙還在生我的氣呢!「喂,你這小子可真---- 」他立即又止住了話,覺得沒必要解釋,也聳了聳肩,逕自上工去了。

視點的移動
‧ 1.定點換景:老殘遊鐵公祠,看山、看水、看倒影。
‧ 2.定景換點: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景確定,將桑乾河旁的果樹園子中的果樹在陽光的照射中由葉、枝、果皮進行描景捕捉。

‧ 3.點動景移:如:這些似乎熟悉而又不熟悉的風景,熟悉是因為萍水相逢,我
與風景俱在流浪之中,不熟悉是因為分分秒秒都在告別,那車窗外不斷飛逝
的風景與歲月,我何曾流住點點滴滴?

人稱的角度
‧ 指敘述者、敘述對象與讀者之間的關係。
‧ 可分:你 (第二身)
我 (第一身)
他 (第三身)

敘述觀點
‧ 第一人稱自知觀點
‧ 第一人稱旁知觀點
‧ 第三人稱全知觀點
‧ 第三人稱次知觀點
(第三人稱有限全知觀點、第三人稱主角觀點)
‧ 第二人稱敘述觀點
‧ 客觀觀點
‧ 布斯的分類
1.隱含的作者.作者第二個自我的敘述姿態.
2.非戲劇性的敘述者.不論他或我的人稱.作者不進入情節.
3.戲劇性的敘述者.敘述者是情節的一部份.

第一人稱自知觀點
‧ 第一人稱:我
‧ 自知觀點:主要人物自敘.即主角講述自己的故事.
‧ 如魯迅.傷逝.

第一人稱旁知觀點
‧ 第一人稱:我
‧ 旁知觀點:次要人物自敘.即與主角相關(或深或淺)的配角講述故事.
‧ 如魯迅.孔乙己. 白先勇.玉卿嫂.


第三人稱全知觀點
‧ 第三人稱:他
‧ 全知觀點:敘述者對小說中一切言行瞭如指掌.宛如神眼.一手包辦人物之出場.性格刻劃.內心獨白.背景交代.場景變換.
‧ 如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艷.

第三人稱次知觀點
‧ 有限全知:選擇一.二個特定人物精心描繪.乃將全知觀點設限.
‧ 如王禎和.嫁妝一牛車.
‧ 主角觀點:即由主角觀點呈現一切.描述心理活動部份多於外在活動.

第二人稱敘述觀點
‧ 讀者被置於敘述者對面:以你的人稱敘述故事 .如:看官.你想想下面發生了麼大事?……
‧ 讀者被置於旁觀者的位置.讓充當人物的我與另一特定人物的你交談.

客觀觀點
‧ 敘述者用攝取鏡頭的方式.客觀呈現人物的言行動作.不用譬喻.不佳任何解釋.而讀者自由其中思索.燃燒.想像.
‧ 如王文興.最快樂的事.

混合式觀點
‧ 綜合以上各觀點交替使用.互為補足.推進情節.
附錄:文學(藝術)與道德

1文學無關於道德(功利)說

‧ A 康德:無利害感說。
‧ 藝術家的態度是不照著其所希
望看到的樣子,而是依照事物
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

‧ b王爾德:道德是可笑的。
藝術家有不顧道德的特權

2 文學為道德而服務

‧ 韓愈:文以載道
‧ 托爾斯泰:真誠的感情、敘述的明晰、作者對於事物正確的(即道德的)態度。

3 廚川白村:

‧ A 文藝是純真生命.絕對自由的表現.
‧ B 人類同時兼具有神性與獸性.生活中亦包有美醜.善惡.是惡魔詩人有其存在的必要。

‧ C 作家受到生命中之危險性.罪惡性.爆發性的壓抑作用而在創造世界中自由表現.故以色情.暴力為情節表現.

周作人 新文學的要求

‧ 1.藝術派:藝術有獨立的價值.不必與實用有關.可以超越一切功利而存在.不必顧及種種人世的問題.

‧ 2.人生派:藝術要與人生有關.不承認與人生脫離的藝術.此派容易講到功利裡去.以文藝為倫理的工具.變成一種說教.
卡繆
‧ 沒有現實.藝術不成為東西.
‧ 沒有藝術.現實毫無意義.
‧ 藝術不是對事物全然否定/接受.藝術家恆在一個曖昧的狀態中.既不否定現實.卻又在現實中完成各種層面的探詢.亦即沾掛現實.又超脫現實.

威廉.佛克納 〈熊〉

‧ 第一種人:這是極壞的。我不願參與它。我寧願死。
‧ 第二種人:這是極壞的。我不喜歡它,我要爬上樹去坐著看
‧ 第三種人:這是極壞的。我要做些什麼?我要改變它。

‧ 文人的選擇是什麼?文人同所處的社會決裂,沉溺於形式美,與社會責任便距離遙遠了。

索爾.拜婁
‧ 個人要保持擺盪的自由.
‧ 強調要擺脫外加的壓力來認識/了解自己.然後適應/改造社會.即由不和諧/混亂中發現秩序與和諧.藉由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的疏離.由無知到成熟.消除自我與社會的距離.趨於完美.達到終極適應.

範例:烈火情人
人賴何維生

台長: 地球人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5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雜物 |
此分類上一篇:濫遊戲><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