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2 13:02:12| 人氣4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711台北電影獎:光之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音樂、貓咪和芭樂,構成了新導演王承洋作品《光之夏》的三段童年切片,黑白攝影呈現的高反差,剛好呼應著人生記憶的碎裂、模糊與不確定。 童年,不知天高地厚,所以百無禁忌;童年,只知有我,不知有人,對周遭人事的記憶因此總是零亂,不完整,《光之夏》的三段故事就在這樣的創作主軸下呈現出煥然一新的力量與趣味。 首先是貝多芬的音樂「給愛麗絲」,這段甜美的鋼琴小品,台灣人用做垃圾車的駛達音樂,只要聽見「給愛麗絲」,就是丟垃圾的時刻,或許荒謬,卻已形成台灣人的生活記憶。 但是對《光之夏》的七歲男童阿宏而言,「給愛麗絲」不只是垃圾車的音樂,也不只是他陪奶奶梅芳住在鄉下的田野記憶,他另外感受到貝多芬的音樂美學的召喚,所以他會哼著「給愛麗絲」的曲調,在窗台邊自刻自畫的琴鍵上煞有介事地彈著琴。 動作是虛擬的,心情卻是再明白不過的,孫子愛音樂,奶奶自然想成全,但是奶奶窮,供養不起學琴費用,於是帶著孫子到村中富人家學琴,碰到珍貴鋼琴,孫子開心,但是陌生環境卻也讓他心生恐懼,掛在人家家牆上的家屬遺照,看在阿宏眼裡竟然有了情緒,陌生的忑忑因而衍生出魔幻般的恐懼。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4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0712我看2008金穗獎(上)
此分類上一篇:0710台北電影獎:闔家觀賞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