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經典畫面,讓後世人只能效法學習,對所有的創作者都是極窩心的肯定。如果能夠看到後繼有人,而且青出於藍,也是精彩的火花映射。
蘇聯導演艾森斯坦(Sergei Mikhailovich Eisenstein)在1926年拍攝的《波坦金戰艦(The Battleship Potemkin)》有一場沙皇軍隊在奧德薩碼頭階梯的大屠殺戲,最驚悚的場景就是一位無辜的嬰兒坐在搖籃推車裡,因為母親中彈,推車就在槍林彈雨中顛顛簸簸地往下滾去,嬰兒的哭,婦女的叫,軍士的槍聲交織成讓人不忍直視的場景。
這場階梯屠殺戲同樣是艾森斯坦蒙太奇理論的精彩實踐,透過一個個碎裂鏡的剪接銜連,在一團混亂中串連出讓人目瞪口呆的震撼功能,理所當然成為影史經典。
美國導演狄帕瑪(Brian De Palma)大概是最崇拜艾森斯坦的導演,先在1986年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原樣拷貝了一次,然後又在1993年的《角頭風雲(Carlito’s Way)》做了翻新版,舊酒裝進新瓶後,新世代的觀眾還是看得大呼過癮的。
《鐵面無私》以1930年代,美國政府禁酒,黑道卻競釀私酒的警匪較勁為重點,凱文.寇斯納(Kevin Costner)帶頭的緝私官員就在車站攔截歹徒,因而有了一場激烈槍戰,一位婦女所推的嬰兒車適時經過,凱文左手開槍制敵,右手還要拉著推車,不要傾覆,觀眾的心就被這樣的斜梯槍戰戲給緊緊揪住了;但是到了《角頭風雲》時,場景換成現代車站,樓梯變成自走梯,嬰兒車也不用了,男主角艾爾(Al Pacino)面對死仇的追殺,還得躺上電梯隨著下滑才能避人耳目,場面有點牽強,緊張氣氛還是夠讓人看得目不轉睛的。
後來,杜琪峰導演在《槍火》中也玩了一次向《波坦金戰艦》致敬的重拍手法,黃秋生和吳鎮宇等五位槍手保鑣負責保護大哥談判結束,還沒走出大賣場,對方卻已攔截追殺,五把槍守住五個方位,乘坐電梯離場,最後竟然還會遇上一位戴耳機聽音樂推著清潔車的大樓清潔工,眼尖的槍手立刻發現對方有人就躲在清潔車後要狙擊,於是又是一陣火花四射。然而就算嬰兒車變成了清潔車,艾森斯坦依舊是電影人崇敬的前輩至尊。
不過,今天文章的寫作動機 不是艾森斯坦,而是陳可辛,因為我在好萊塢電影《把愛找回來(August Rush)》中,看到了陳可辛的手痕。
《把愛找回來》的導演是年僅三十二歲的愛爾蘭新秀克絲汀.薛利頓(Kirsten Sheridan),她出身影藝世家,父親是拍過《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和《我的左腳(My Left Foot)》的名導演吉姆.薛利頓(Jim Sheridan),在他的指導下,克絲汀還曾以《前進天堂(In America)》的劇本入圍了奧斯卡獎,《把愛找回來》的劇情重點在拉古典樂大提琴的母親與在搖滾樂團彈吉他兼主唱的父親,硬被外公拆散了好姻緣,卻因為被外公棄養的神童兒子在中央公園指揮演出狂想曲作品,始終在紐約市擦肩而過的這對無緣男女,終於被兒子動人的音樂給吸引,情不自禁地一左一右往前走近舞台前沿,眼睛都還釘著舞台上的音樂神童看,渾然不覺身旁就是尋覓許久的愛歇 。
是的,無緣男女終能相會的場景根本就是陳可辛《甜蜜蜜》的好萊塢翻版,《甜蜜蜜》中的黎明與張曼玉原本情深意濃,卻陰錯陽差不能結合,即使兩人都在紐約落腳,卻也無緣相遇,直到鄧麗君過世的消息傳到了紐約華埠,兩人在「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聲中想起了以往有過的幸福時光,然後不自覺地走到一家電器行前,看著鄧麗君的伴唱帶畫面,黎明在左,張曼玉在右,呆立片刻後,驀然側身,才發覺心上人就在咫尺,這時,「甜蜜蜜」的歌聲再度響起…無需燈火闌珊,癡情觀眾早已淚流滿面了。
我不確知克絲汀.薛利頓是否看過《甜蜜蜜》,只是因為我太愛《甜蜜蜜》,也太熟最後這一幕天涯咫尺的相逢經典場景,所以一看到《把愛找回來》的這一幕,大腦顳葉內側立刻就傳送出《甜蜜蜜》的記憶密碼,但是相彷又如何?翻拍又如何?此情此景,歷劫相逢的愛人就是會讓觀眾落淚,煽情催淚的招式其實是不分膚色、種族和地域的,管用,就會珠淚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