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想起庫布立克。
日前才剛寫完有關《塗抹庫布立克》的文章,就看到了一部最新電影《太陽浩劫(Sunshine)》,該片導演明明是《猜火車》和《毀滅28天》的丹尼.鮑伊(Danny Boyle),可是我一直念茲在茲的卻是《2001:太空漫遊》的史丹利.庫布立克。
為什麼?因為《2001:太空漫遊》真的是經典,同樣是在攝影棚內搭景拍攝的《太陽浩劫》就處處有《2001:太空漫遊》的影子。丹尼.鮑伊不能超越大師,從經典取材,向大師致敬,就成了他鮮明的手痕了。
《太陽浩劫》其實是《2001:太空漫遊》、《世界末日(Armageddon)》和《異形(Alien)》的綜合體,劇情的前提是太陽急速早衰, 2050年太陽將急速衰滅,地球將因缺乏光照能源並陷入冰封,於是地球科學家選出了八位菁英太空人,駕駛著伊卡魯斯(Icarus)二號太空船將執行奔日計畫,船上攜帶有集合了地球所有核能資源所鑄造的超級彈頭,試圖飛進太陽軌道,將彈頭投射進太陽核心,以即時活化太陽。
為什麼投了核彈就可以活化太陽?為什麼是八位太空人?又是如何挑選出來的呢?為什麼又有真田廣之、楊紫瓊和Benedict Wong三位亞洲臉孔?再加上一位帶有紐西蘭毛利人血統的克里夫.克提斯(Cliff Curtis)?真田廣之又何德何能出飾隊長?這些細節,都不是丹尼.鮑伊關切的焦點,他也無意在這些膚色人種議題上糾纏,電影故事的出發點直接就從太空船己經掠過水星,接近太陽開始,太空人們必需傳出最後影音向家人說再見,否則就來不及了。
他用最快速度進入到太空船內,面對八位人類菁英的身心狀態,因為即使他們在出發前明明都已經知道自己此去無回,依舊有人情緒焦燥潰堤,不打架不足以出氣;依舊有人在意自己是隊長,不能先行犧牲成仁……他們肩負解救世界末日的崇高使命,然而面對生命末日時卻又難免傷心和自私,這種壯士成仁的末日情意結與劇情結構跡近於《世界末日》,固然因而激發了戲劇性的衝突高潮,卻也給人似曾相識的議題重覆之歎,所以當最後出現伊卡魯斯一號太空船的船長平克貝,更讓人有了好好一部科幻片怎麼變成了《異形》的歎息了。
真正和《2001:太空漫遊》有關的劇情在於伊卡魯斯二號太空船。
伊卡魯斯二號太空船的名字出自希臘神話中的「伊卡魯斯」少年傳奇,「伊卡魯斯」是靠著父親的巧手和奇思,打造臘燭翅膀,飛出牢籠,可是一旦一飛衝天接近太陽,就臘溶翅毀,人毀身亡,這款神話標識著人難勝天的教訓,駕駛這樣的太空船去奔日救人類,卻早已隱含了毀滅的訊息,埋進了不安與不幸的種籽。
然而,伊卡魯斯更是一顆超級電腦,它可以和太空人直接對話,回報各種狀況,它的功能其實就讓人想起《2001:太空漫遊》中的那顆超級電腦Hal,只是《2001:太空漫遊》最後拒絕被人類關機,《太陽浩劫》的伊卡魯斯則是純粹的好朋友,它的抗命只是讓太空人發覺船艙出了大問題,沒有忠誠與叛變的議題辯論(那卻是《2001:太空漫遊》最精彩的論述),卻也讓熟悉《2001:太空漫遊》的影迷難免有悵然若失的遺憾。
《太陽浩劫》中的主要特效有三項,分別是伊卡魯斯的船體,以及船艙上可用遮陽罩觀測太陽的大鏡面和外太空的船艙甲板修復奇觀了,丹尼.鮑育打造出的伊卡魯斯太空船,細長的船長其實跡近於《2001》的結構,遮陽板的修復動作也未超越《2001》的格局(但是人在低溫中脆弱得有如金屬薄片的特效還是相當驚人),最遺憾的當然就是太空人可以欣賞太陽奇景,原本這可以是全片最大的視覺賣點,可是入目所見的除了讓人目眩的極度強光與灼熱的熔岩外,卻沒有新人眼界的視覺奇景,甚至因為多數人都可以戴著太陽眼鏡觀日,反而像極了享受日光浴的太空補給站,殊為可惜。
即使是要表現創世紀大 霹靂的特效,全片的處理也只像是滿天星斗的星光燦爛,也未能讓人油生類似在《魔戒首部曲》中那種讓人驚歎歡呼的浪漫之情,而而讓人產生類似第二次觀賞101跨年煙火時的感歎:因為類似,因為重複,少了新鮮,少了感動。
至於《2001:太空漫遊》和《太陽浩劫》都曾碰觸到神的問題,《2001》質疑了造物主,提出了天外黑板從太古洪荒就在默默看護地球的外星人理念,《太陽浩劫》卻是一方面要人接受神的旨意,不要挑戰宇宙法則,另一方面卻又高舉人定勝天的義旗,帶來陽光普照的希望,什麼都想兼顧的科學議題,也就削弱了《太陽浩劫》的哲學境界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