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重看二十年前的文章,你會歎息?還是輕笑呢?
不久前,一位朋友寫了張賀卡給我,他是二十年前一起跑新聞的同業,「還記得往日嗎?」這張憶舊的賀卡上,只有這麼一句,日期則寫著1986年六月。
二十年前,你在做什麼?我才剛進聯合報,努力嘗試轉換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以前在報紙只有三大張的年代裡,二十出頭的我總是搶著看影劇版,沒想到,快要三十歲時,卻做了電影記者,每天要供應文稿上影劇版。
於是我打開塵封許久的剪報,看到了自己的一些舊文章,有些是如今看起來會臉紅的,有些則是撫今憶昔,無限感歎的滄桑記憶了。
那一年,AIDS已經肆虐各地了,可是官方的正式譯名還沒有定案,有人譯做愛滋病,有人譯做愛死病,怎麼譯,都意味著這是引人恐慌的世紀黑死病,有一間報紙招考編譯的時候,就直接請應試人員寫出後天不全症候群的英文縮寫和全名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流行名詞如果都答不出來,你就別來應徵編譯了吧。
那年六月,我最艱難的考驗,就是要配合國際外電,寫出第一位公開承認自己罹患AIDS的影星洛.赫遜的故事,而且是要連載十天的大文章。
苦讀資料,苦讀外電,成為我每天下班回家不敢歇息的考驗。後來,陸續有些台灣和香港影劇圈的朋友也因愛滋病的併發症去世,這篇文章描述的一些故事,簡直就是活生生的人生浮世繪,讓知情的人格外感歎。
二十年過去了,我從舊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從舊文章看到了一些如今都依舊重演的人間故事,於是,決定重新整理文章。
問題是:如今還有多少朋友知道洛.赫遜是誰?如果你連伊麗莎白.泰勒和桃樂絲.黛都沒聽過了,也不知道《朝代》影集,或許就只能當一則影壇傳奇來看了,然而,如果如果你知道伊麗莎白.泰勒是誰,也想知道為什麼後來她會熱心從事愛滋病慈善募款活動,這篇文章也許就有些意義了。
享受過掌聲、歡呼和熱情擁戴的人,永遠都會像隻顧盼自得的孔雀,時時檢點綴飾尾翼上的羽裳花翎,生怕飛蓬汙點壞了一世英名。1950、1960年代曾經獨領風騷的影星洛.赫遜,就是這樣極其小心地保護自己的形象與名聲。
然而,1984年五月,洛.赫遜參加了雷根總統的晚宴,雷根夫人南茜就問這位老朋友說:「你怎麼瘦得這麼多?」那時候的美國疾病管制局已經察覺了一千多位民眾死於AIDS的訊息,但是雷根政府一直避而不談這個疾病。
邀宴餐會回家後,洛.赫遜接到了白宮寄給他的餐會照片,洛.赫遜發現自己的頸上有一塊大紅斑,相當醒目,洛.赫遜原先以為是粉刺,可是醫生檢查的結果卻像一隻利箭刺穿了他的心--「愛滋病」!
要命的虛榮心和自尊心,驅使洛.赫遜祕密四處尋訪名醫。然而病情日益沉重,1985年七月二十五日洛.赫遜暈厥於巴黎,大明星罹患世紀絕症愛滋病的驚人消息,立時不脛而走,成為全球新聞報導的焦點。
躺在病床上已經瘦骨嶙峋,全無昔日俊俏模樣的洛.赫遜,本以為醜相曝光,必遭世人唾棄,不料卻意外發現由於自己的知名度,居然引起世人對於愛滋病的重視;就在此時,各種繪影繪聲的八卦報導開始甚囂塵上,不少具有「後見」之明的好萊塢男女,也加油添醋地追述洛.赫遜的同性戀怪癖內幕。
形銷骨立的洛.赫遜,就像那隻翎凋羽殘的垂死孔雀,在面對死神惡魔的最後掙扎時刻,不願背負「莫須有」的謗損,終於挺身而出,以第一手的告白資料,澄清外界幾近誣蔑的謠傳。
「我的生活向來相當隱密,」洛.赫遜在死前二十七天,親筆寫下這段話,「可是現在不同了,我有好多話想說,可惜時間已無多。我想讓大家明白事實真相。」他在1985年十月二日去世,然而,「洛.赫遜的故事」這本自傳讓世人了解了愛滋病患的內心折磨,同時也看到了許多影壇中心經營表面風光的秘密,
洛.赫遜曾經是好萊塢刻意打造的銀幕偶像,他外型陽光,身材壯碩,標準的異性戀模樣,他和異性在銀幕上談情說愛,銀幕下他也結婚娶妻,看起來一切正常,然而誠如洛.赫遜的前妻菲利絲.凱斯所說:「洛.赫遜天生是個演員,他從早上演戲演到深夜。」做戲做慣了的洛.赫遜,一生都在影迷面前經營假象,他是「幻象大師」,卻也是「多面亞當」,接下來的幾天,就來重溫一下洛.赫遜的故事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