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02 00:50:13| 人氣4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1101:船過水無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時晚報結束十七年營業,正式打烊了。

這個消息,其實並不意外,只是有點傷感。

晚報最風光的時候,曾經是日報新聞必要參考的資訊來源,無數的有線電娊新聞部每天下午的編輯會上更都在等晚報新聞出爐,好替晚間新聞加料添菜。近年來,同業間早就在傳老闆財務吃緊的消息,從裁員、合併到解散的各種流言不斷:然而,站在純粹讀者的立場來看,中時的沒落是有跡可徵的。近年來的中時晚報內容不夠精彩,即時新聞也拚不過有線新聞SNG連線,愚人節還曾經中過超級頭彩,把別人故意設計的愚弄消息當成頭版大新聞處理,貽笑大方……應該都是原因。

早期的中時晚報是很有文人特色的,在焦雄屏和黃窹蘭的協力策畫下,早期的中時曾經辦過電影獎,不但廣邀台港影人來評電影,而且還出版專書,替90年代初期的台灣、香港和中國電影發展脈動,留下精彩的辯論和賞析觀點。

身為同代的媒體人,身為從80年代跨到90年代的電影記者,目睹中晚有這種魄力來辦電影獎,而且曾經辦得輝煌熱鬧,敬佩之心是多過競爭壓力的。

1995年冬天,我己經離開聯合報,投身了電視工作,也曾經應邀替中時電影獎擔任過評審,那一年的評審組合很特別,都是電影線上的採訪記者,大家都曾經在國際影展的賽會上競爭採訪,對電影也有一些自己的觀點。那年的討論細節已經不復記憶了,依稀只記得那一年王家衛拍出了《重慶森林》和《東邪西毒》兩部電影,大家的意見大概都是推崇《重慶森林》,但對《東邪西毒》意見不少。

中時電影獎的最大特色就是充分展示評審對電影的評選意見,在那之前,金馬獎長期高居國片品牌領導地位,甚至到今天外電還是以華語電影的奧斯卡來形容金馬獎,但是評審意見極為私密,常常出現讓人譁然的結果,一直到李行接掌了金馬獎執委會,開放媒體採訪決審會議,才使得評審的偏見和誤解有了被外界檢驗的可能,金馬獎的開放明顯是和中時晚報電影獎的討論風潮起著良性競爭的相互影響。

但是電影獎畢竟是花錢的行業,中晚有媒體可以大張旗鼓做宣傳,甚至可以自費印書,但若要想要擴大影響力,受獎影片、導演和明星的亮相和回應,以及民眾和媒體的參與都很重要,辦得寒傖,電影獎就少了光采,要辦得風光,就得花大錢想點子辦活動,還得有專人迎來送往……要省錢,就只能像天主教金炬獎那樣去搭金馬獎列車(評審陪著金馬獎評審一起看片,趁著明星來台參加金馬獎的時候也來頒個獎),卻未必能產生更多的共鳴與迴響,更別說因而產生更多的回饋商機了。

面對強力的商業競爭,中時晚報相繼裁撤了人文精神濃郁的副刊,電影獎也自動落幕,原本很多人關切的歲末金驢獎,也因為欠缺專利保護,被新興媒體陸續學樣,喪失了獨立特色……在中晚關門的第二天重新回顧這一切歷史,我才發現那其實那是文人思潮在欠缺商業營運體制運作下,影響力和經營規模逐步敗退,終至滅亡的骨牌效應。

中時電影獎早已悄悄淹沒在歷史洪流中了,年輕的朋友根本不知道台灣一度有一群人希望標示出不同的電影品味,不一樣的電影美學。多數的平面媒體能撐多久?還有多少能力和有線電視和網路聯播的即時新聞競爭呢?還有多大的版面能夠和講究專業的部落格一較長短呢?答案顯然是極度悲觀的。

但是,我還是由衷佩服焦雄屏和黃窹蘭得以在一個文人辦報的黃昏歲月中堅持過這樣一個夢想。最後,雖然失敗了,畢竟也曾有過光熱,如今,台灣的網站極多,有誰肯用心用力來為電影規畫不一樣的審視平台呢?相較於今日台各地,各式各樣的電影節活動,也陸續頒出了各種名目的電影獎項,可是有多少的獎真的是大家重視?大家願意來討論的呢?大家真正想要了解的是去年的劉德華如何擊敗梁朝偉得到金馬影帝的吧?那些評審基於什麼樣的觀點和品味選出這樣的結果呢?公開這樣的討論過程,是不是比較有意義的呢?沒有,大家都在消化預算,船過水無痕……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4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