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電影翻譯多數出自飽學之土的手筆,俄國作家納布可夫的小說《羅麗泰》中有老夫慕少艾的老牛吃嫩草之實,所以中文譯名成了《一樹棃花壓海棠》,形意都很貼切,維妙維肖地傳達出電影意境。
海明威的小說「旭日依舊東昇(The Sun Also Rises)」拍成電影,就成為《妾似朝陽又照君》;至於《Waterloo Bridge》成了《魂斷藍橋》的典故,更是「西風東漸、風貌丕變」的最佳範例,我在十月二十三日的文章中就已經做了說明,讀者只要翻察「太平廣記」,就知道唐朝詩人斐航在藍橋驛遇見了仙女雲英的神仙姻緣傳奇,就能明白何以滑鐵盧橋到了中國就成為藍橋。
今天則是要從《Gone With the Wind》這本小說談起。當年的譯手把書翻成了「飄」,拍成電影時,片名卻成了《亂世佳人》,美國南北戰爭算是亂世,女主角郝思嘉也算是能屈能伸的佳人,到底「飄」的譯名比較雅?還是《亂世佳人》比較有想像空間?其實見仁見智,難有定論。
比較精彩的其實是郝思嘉的譯名,原文中,郝.思嘉叫做Scarlet O’hara ,Scarlet譯作「思嘉」, O’hara譯做「郝」,都是既達又雅的妙譯,六十六年來不敢有人逾越,大家都謹守分際,女主角費雯.麗等同於郝.思嘉,已成共識。
然而,《亂世佳人》的精裝版DVD才剛在台灣上市發行,郝思嘉卻悄悄地借屍還魂了,而且還是棲身在日本動畫電影《蒸氣男孩》中。
《蒸氣男孩》是日本動畫大師大友克洋的最新作品,喜歡《光明戰士阿基拉》的動畫迷一聽說大友克洋有新作上市,幾乎都懷抱著朝聖的心情去看片,面對著以「蒸氣機」發明年代為背景,描寫科學家的發明被野心勃勃的大企業利用,成為軍事武器大觀的發明競賽傳奇故事,場面壯觀,新武器不少,但是明明是祖孫三代狂愛科學的題材,卻難脫經典電影《星際大戰》和《綠巨人浩克》的影子,都是科學發明無罪,唯獨人心難測,而且企業財團邪惡才讓局面失控,這種論述不也是《異形》以降的科幻電影經常使用的公式和手法嗎?
看動畫的人,都很關切大友克洋花了九年多的時間,如何處理這部新作品中的二D和三D動畫的轉換效果,然而《蒸氣男孩》最大的成就或問題都不在一般肉眼很難查見分辨的二D和三D動畫場景,而是基本上的電影故事很乏力,很難吸引人。
電影中的祖孫三代都是熱情的科學家,都願意獻身科學,但是從科學衍生而來的親情矛盾處理太籠統,太形式化,完全欠缺說服力。電影中沒有十惡不赦的壞人,他們各懷鬼胎,卻也還沒有致人死地的壞心眼,只是方法不對,這或許是善惡不做當下判斷,不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來界定角色性格,但是含糊的人物性格,就使得戲劇衝突無從表現。例如,觀眾因為認為認同小孫子,所以接受爺爺信賴的蒸汽機發明人史蒂文生,然而史蒂文生既是悲天憫人的偉大發明家,也是懂得接連推出的各式新武器的戰爭代言人,科學家和國家利益的衝突本來就是《蒸氣男孩》的主題,然而電影只讓我們看到了人物的表面,完全不能明白他真正的靈魂是啥,一心想要發明蒸氣城的科學家和窮兵黷武的劊子手究竟有什麼差別?電影只點出了問題,卻不再深入探討,英雄不再是英雄,卻也不是壞人,可憐的觀眾到底要怎麼看這部動畫電影的故事線呢?
除此之外,《蒸氣男孩》中的大友克洋顯然開了《亂世佳人》一個玩笑。
電影中,代表邪惡勢力的是一個美國財團,名字叫做奧哈拉家族,代表人物就是天真如天使,聞金錢就利益薰心的千金小姐Scarlet O’hara,這個名字在電影史譯成史嘉莉,但是只要你細察原文,你就知道其實她根本就是《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亂世佳人》的南方豪門郝氏家族不同意解放黑奴,在南北戰爭中成了輸家,然而在《蒸氣男孩》中竟然更進一步成了邪惡勢力的代表,而且小說和電影的年代又那麼湊巧都是一八五0年代,南北戰爭前夕,如果郝氏家族有那麼多科學利器,他們就不會輸掉南北戰爭了,這是一部虛構電影中的歷史巧合?還是暗藏在人物名姓底層的荒謬嘲諷?看不出這層趣味的影迷,當然就當做是一位嬌小姐在《蒸氣男孩》前撒嬌的橋段吧,看得出這層趣味的人,卻難免會有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無力感。
而且既然安排了這位像極了《亂》中的郝思嘉,總有個目的吧?她平常是只會呼來喊去的嬌滴滴大小姐,連總管都得低首聽命,不敢抗命,外表看起來毫無心機,卻是有錢一定賺,極盡勢力本色,但是你為什麼會一直緊纏著我們的男主角,是愛情?還是無知的純情少女?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大友克洋真的不懂怎麼處理這個人物,不懂得怎麼將這款矛盾發揚光大,更不能讓「蒸氣男孩」變成風流又多情的白瑞德,只好傻傻地英雄救美,這條線索的處理方法,又讓整部電影完全欠缺感人的戲劇力量。
看完一部人物性格薄弱,劇情無法前後呼應,讓觀眾完全使不上力的《蒸氣男孩》,你是不是和我一樣,長長一歎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