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12 14:07:13|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靈筆記(一九五)-未澈己前,願祈永遠無法承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未透澈了悉自己以來,常覺:神、佛與諸菩薩眾、天使們,為何自我所祈的願都無法承願實現?難道,是自我在有所能力供養侍上,都無法上滿意乘供養的佛、菩薩及神明滿意受供?


但在身負卡債無力可做任何供養後,所有節日與平日供養皆無上供,心裡一直以來引以羞歉之念執。但發覺這樣無力以禮為上供奉時,祂們依然在守護著我,並未因自己無力金錢的上供而離去。


心師 在那時就釋諭:「上供禮佛覺行,貴在內心已乘佛而住。不在外像金身佛像,以為迷信癡惑念修。」。

再言:「若已皈依在佛前,但若內心無以虔誠慧慈智念覺行一切。就算依日、節慶上供佛,也依然無法能把皈念釋境心悟澈澄淨。」。

又言:「就算無力擁有金錢上供香,也可手持心香禮佛前供,念誠意清。佛、諸菩薩、護法,仍然在覺修者如身側守護、庇佑。」


以下摘錄:『六祖對五分法身香的開示』,願與你/妳分享:


六祖對五分法身香的開示


一者:戒香 ─── 所謂戒香,即於自心中無是非心,無善惡心,無嫉妒心,無貪嗔心,無劫害心,此為般若觀照者的心戒,所以名為戒香。


二者:定香 ─── 即於般若觀照的修行中於一切善惡境相,自心不動亂。這是六祖指般若觀照具有定心的妙用,所以名為定香。


三者:慧香 ─── 自心於一切法無礙,常不間斷地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即可生起內心智慧光明。以內心光明供養諸佛,用自性光明度盡眾生,名為般若觀照中的慧香。


四者:解脫香 ─── 於自心中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者:解脫知見香 ─── 自心中無所攀緣,不著善惡。又不沉入頑空。亦不死守寂寞,而行廣學多聞,識自本心,明瞭諸佛秘義,和光接物。無我我人無眾生無壽者,如是直至無上菩提,其金剛之心不可動搖,名為般若觀照中解脫知見香。


各位善知識:此五種般若香須各自心內薰習,莫向外追求探索。

這是六祖所講解的般若觀照中的無量方便



爾後,便謹遵 心師 教誨,釋放執擔的念,更卸去世念以為供養誤識。潛心為內向所習修,觀默自我已成業的因懺悔,並逐步紮根一點一步向釋道中前行。


現前,才頓悟明澈:不是自願所祈的願,祂們不願讓自我的自己承願欲滿。而是,祂們在教誨著自我先釋淨自我執念雜緒與不願謙修虔誠的澄觀念為。得逐一如實的敬,如實懺,不具善惡二分對立的矛盾。並能超越自我自信的過度驕慢,而能謙為習受釋法秘義的深遠。


緣知相交在(心用),這(心用)不是機關算盡的(心)、不是計算施予善恩的(心),不是緣來去盡的(心),不是職場利益得失的(心),更不是世間用腦識析分種種世境(心)。


這(心用)是喻:用謙誠(心)習修釋佛智慧(心)。

用釋(心)的念,靜覺世間緒紛(心),做為覺行釋念(心)的引課與覺察。


(心用)不在境(心)的算,亦不在職場位置斤(心)的得失與遠近。

是用自性釋淨(心),滌去自我執念一切(心)。


不用妄緣的愛,(用)意牽制(心)戀的框圍。

不用驕慢的欲,(用)語遷怒(心)癡幻愚念。

世間緣的一切,(用)境澈淨(心)的執著意。


台長: 魅狐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心靈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心靈筆記(一九六)-釋修偈
此分類上一篇:心靈筆記(一九四)-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