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03 11:34:10| 人氣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靈筆記(一八一)-不執苦念為修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靈充滿寂靜幸福時,所謂的苦已不在心境中時而出現,時而惱執讓自我愚、悲、癡、慢。


何謂苦?

自妄識愚苦、自執識擔苦、自覺已釋苦、自境百為苦。

種種苦念的愚,往往不是(修念)以為離苦的釋脫。

而是,意念挾苦的誤思,將苦視為修行以為的歸念。


心中充滿聖靈心愛時,苦欲、苦執、苦悲,苦的所有一切,都不隨境念的混濁而起念識苦。


就如天上的太陽,人們因情緒溫度無法寂靜,無法靜念觀覺釋慧。

不時牽怒、起緒、嫁恨於太陽,這也難道不是執苦愚背嗎?


因自我自樂愚執苦,才會無法在生活所緣的一切面心,澈悟淨念修行的真髓何義?

也無法將七情、六欲、五毒識,化執淨境、轉念承慧,為最高意識的神智觀。


就因妄念的欲,如海浪一波波的起,煩惱一境境、一執執無法寂定。

當自我以為是在釋行唯覺時,就以無意識走進牛角死境的苦域,無法見慧即明覺。


修,不在身語的顯說。

而能,悟澈生活念心的境為。在無形念為,釋化那些執苦不願離的眾,見樂喜心而願離苦不再執念受?

將寂定智慧的(安),撫靜愚眾的慌與癡慢。

讓眾念盲附的愚癡,因自性悟澈的覺行。

一一示現在身的為行、語的晰透、言的釋悟,生的無為。


主耶穌基督誡定的十規,佛門的菩薩戒修,阿拉的示諭,這些都是給願修者立訂法牆戒道,讓願修者規守惕警不得離越。

但這些律法與戒規,都用道德的自覺誠念循守自嚴。但非,縮減與減少人們追求幸福,最終的願行礙石與山阻霧林。


一個能時時將幸福揮灑的人,是沒有任何苦念緒執可背上念。

因他/她懂得實踐幸福釋因的履行,他/她懂得不妄念語、不誑語偽、不謊自說的口惠。

所以,自己也在(誠念)覺履悟修多年,才在一瞬念的悟,釋然慧悟這關鍵兩字(誠念)的真實意。


當懂得覺行生活為人釋苦近福,就是一種慈悲慧行的唯覺實行。

當緒念無法平靜拂垢恚時,懂得用修為的滌,拭淨煩起索念的欲識。

並將,緒念(害因)轉念成為福慧的(肥料)。讓自我轉自性,讓緒念釋慧念,讓執著悟智緣。


若是這樣的你/妳,還會是苦意時上念的人嗎?

不妨靜念承慧行,如佛內潛為菩提。


合十


台長: 魅狐
人氣(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心靈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心靈筆記(一八二)-心如羽、境如寂,真福心幸。
此分類上一篇:心靈筆記(一八零)-滌具,是心靈的藉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