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2 05:11:03| 人氣1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靈日記(九十七)-幸福生命的鐘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堂的鐘聲,大抵來說:會給人第一印象是幸福喜悅的象徵、是讓人在祈禱與唱誦聲樂中感受到快樂與歸寧、是給決定邁向生命另一階段(婚姻)的啟程,雙攜協老最真祝福。
但少有人,不願坦然面對教堂的鐘聲,也代表生命旅程結束的洗脫與釋執另一世的起程。

覺習心靈的旅程,往往不識生命所警示的鐘聲藉引,讓人們執念一步步走向苦海深淵的無境邊際。
讓人們錯識,及生於世就是來受苦,而非釋苦離、近樂界的覺明、釋習。

瞭悉生命的(有),到世知學習的(見),漸入世競的(執)識,漸域感情紛擾的(緣)。
惑感識憂嗔、恚、愚、癡、貪、妄、恣的(迷),轉而嚮往尋得生命自我無知的(皈信),卻也迷失覺知深入專注的(當我)。
讓所習見修的(我),成為背負沉載的(對立)。執妄尋求解脫枷鎖的(迷信),始終得不到無悔的(淨識)。讓生命無釋淨脫的(迷),卻執了百試執憂的(困)與(疲)。

當無法(深入)當我的境,就無法覺知力專注的一致性。當然,也無法澈透悉出當我自境的潔明,悟慧不出執我每一當下的結念。
越尋求解脫自我的執,請學習不要跟與生具存的(自我)對立、觀察與覺習。那只不過,讓分出另一個(自我的分身)無法參透澄觀淨釋(原來自我)的迷霧境因。

越想學習示為的慈、悲、喜、捨,越無法參透習悟(真在默語當下的清慧智田)。
為何?
慈、悲、喜、捨不在識因的說,也不在做惡言、嗔恚之後的再念起識。

佛的釋、菩薩的咒、上帝的語、阿拉的聖諭等等,都不是要後世之人走覺祂等的路舊。
祂等言說釋諭。引喻:人們要釋出在境域,所遇一切身、語、因、受、念、識的衝突。讓境域當下,專注寂靜、澄性悟透,自性自我的真在慧因。

佛家的靜坐、靈修的冥想、儒家的醒覺、耶穌的禱告、阿拉的誡諦。在在只是一個虛念的諭,只是給後世的引。
印證,是(印)現世當緣的境念,(證)疑執念所不願信的(本)。

可持疑所信皈念教義的語,但不可褻念熟觀天諭、地靈的無極。
人之倉粟一粒生,為惡為善一念境。
若說佛語不可說,喻在傳心不念傳。
緣法論說千百途,最聖殊途為自釋。
釋了一生執淨歿,無悔生命旅覺修。

台長: 魅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