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9 15:45:18| 人氣330|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期待的差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終於,台灣要簽署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簡稱CEDAW)。雖然我認為台灣簽署這個公約的背後,以外交手段表現的的政治意義遠大於實質上對於婦女歧視的消彌,但是,在我們的社會被政黨惡鬥消費的差不多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覺得安慰一些。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對於女權運動有多大的認識,也一直不覺得婦女的歧視是個多大的問題,這應該歸因於我的父母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是家裡的獨生女,我一直不覺得自己的能力跟男孩子有什麼差別,我的父母親也沒有因為我是個女孩就限制我的發展;我更佩服我的祖父母,他們在我父親是家中獨生子的狀況之下,面對一個孫女,也從來沒讓我覺得是那個斷了香火的孩子。(或許我母親會對這個說法有不同的見解)

我必須承認,我的家庭在這個議題上對我的保護,反而造成我日後,面對社會上其實普遍存在的女性歧視,難以適應的一個窘境。
聯合國的這份公約,針對婦女在基本人權,自由,政治,教育,工作,醫療,經濟,社會福利,法律,以及婚姻家庭等面向做了重要的宣示,目地在希望各個締約國藉由各種措施,努力消彌在各個面向所存在的婦女歧視。我們應該不難想像在許多貧窮封閉的社會,婦女面對的是基本人權以及人身自由的剝奪,許多婦女被視為男性的附屬物,更別提任何教育或工作機會的平等。聯合國以及許多其他的組織都藉著各種計畫,長期的對於這些生活在貧窮封閉社會的婦女,提供必要的協助。
http://www.un.org/womenwatch/
http://www.oxfam.org
但我想要提出的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屬於相對富庶開放的社會中,因為性別角色所衍生出的尊卑觀念或是刻板印象,卻常常顯露於無形,在一些情況之中,甚至內化為文化傳統的一部份。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家對於日本皇太子妃從一個哈佛大學畢業的優秀外交官,變成一個只被重視是否能傳宗接代的深宮怨婦的實例,應該還不陌生。我的日本同事Takayo曾經悠悠的告訴我,在日本,女性是不被期待也不應該有自己的意見的,更別提想要在專業領域中有更高階層的規劃,所以她在日本完成內科專科醫師的訓練之後,就決定到加拿大開始學術研究的生涯,雖然到了加拿大,Takayo還是延續著日本人那種拼的狠勁,是個活生生的工作狂,完全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樣子。

我必須說,生活在亞洲社會的女性,面對因為性別角色所帶來的壓抑,遠比歐美來的嚴重許多,整體的亞洲文化傾向不鼓勵表達個人的意志,女性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再加上男女尊卑的傳統,女性的確是等同於被消音。而當這些來自存在性別刻板印象社會的女性,暴露在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的環境中,往往或是能大放異彩,或是適應不良,寧願退縮回原來傳統而相對安全的角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或許是因為在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的社會,女性不再屬於”不被期待”的一群,因此對比於原生社會的”低期待”,對於某一些女性來說,這簡直是等待已久的”春藥”,積存許久的動力便一觸即發;相對的,對另外一些女性來說,這突然而來的”高標準”(其實應該是正常標準,之前的”不被期待”其實是把標準降低了)反而像是迎面擊來的一拳,在還沒有準備好之下,簡直是毫無招架的能力,反而懷念起過去那因為性別而張開的”保護傘”。
我個人就有一個難忘的經驗,當我還在醫院服務的時候,一天某位教授跟我透露有其他教授因為我是女孩子而不敢要求我太多,我聽了先是納悶了一下,之後便開始有了訝異,失落,憤怒交雜的情緒起伏,我突然覺得我過去幾年努力過的一切頓時都不再重要了,因為那些看似榮耀的一切,原來都是經過包裝過後的假像,當我ㄧ想到自己充其量不過是那”不被期待”的一群中的金牌,我簡直要昏厥過去。可想而知,我當時的自我認知與肯定,是畢生中最低落的時刻,腦海裏第一個浮現的念頭竟然是從此回家相夫教子,當個洗手作羹湯的主婦。不過親愛的上帝實在是憐憫我,當我看見我目前在溫哥華的老闆Dr. Nelly Auersperg,一個年近八十的女教授,即使在這樣的年紀卻仍然對於自己的專業充滿著熱情,並且也期待每一個人有著跟她一樣的熱情,對我來說就像是一股活泉,讓我又再度清醒了過來。

從我的經驗,可以看出其實由於性別所帶來的期待差異,並不一定會反映在聯合國公約中所提到的幾個面向,對於已開發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如何消除婦女因為傳統刻板印象所造成的自我以及他我期待上的差異,進而改變女性在面臨生涯規劃的時候所必須做出的自我以及他我選擇,擴大女性在社會各個角落所能參與的可能性。

另外,我們所要關注的,除了男性對於女性的期待差異,其實更棘手的應該是女性本身對於其他女性的期待差異,往往比男性還要更根深蒂固,更難以突破,因而更加深了整體文化對於女性自我期待的壓抑。
因此,當台灣已經通過要簽署這份<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同時,生活在台灣的姐妹們,試問,我們準備好了嗎?

”...the full and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the welfare of the world and the cause of peace require the maximum participation of women on equal terms with men in all fields ” CEDAW

”確 信 一 國 的 充 分 和 完 全 的 發 展 , 世 界 人 民 的 福 利 以 及 和 平 的 事 業 , 需 要 婦 女 與 男 子 平 等 充 分 參 加 所 有 各 方 面 的 工 作”

台長: Ruby
人氣(330) | 回應(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女性議題 |
此分類下一篇:A historic day.

Maria Chow, Ph.D. Ca
我呼應 Ruby 的理念....actually as a female engineer, I’ve already encountered a lot of unfair treatement, at construction site, such as ”glass ceiling”, or sexual/moral harrasement. God designed male/female in different ways, so He should let us express our telant and give us more opportunities, in any field, not just limited to Humanities.
2006-12-19 18:12:02
George
這是個大議題,就算是在教會中也處處可見「女性消音」,以前常和一些朋友討論女性蒙頭的議題,或者是教會可否有女牧師?這個議題不容易畢其功於一役。

像我就知道有教會因為比較傳統,所以禁止姐妹到教會時是穿著細肩帶衣服,否則會被視為引誘弟兄犯罪;裙子要過膝,否則就不是聖潔的裝飾...等。

陪老婆產檢的過程中,也聽到診所的醫師談到,女醫師可能力氣會不夠,所以接生時可能還是男醫師來會比較順利,當時一聽,難免也覺得怪怪的,儘管該醫師也說他們分院診所的一位女醫生力氣也很大,接生沒什麼問題。所以,性別刻板印象是需要透過教育去打破。

不過我得說,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或者該說我們應對「性別敏銳」(gender senstivity),而並非是一味地要求平等,畢竟有很多人還是有各自的需求。

看來又是我搶頭香,姐妹們是否會浮出水面來,靜等囉!

我喜歡Alice Schwarzer,茲附於下:

Alice Schwarzer在「大性別」一書中所主張的:「…因為我活在一個既不把人劃分成白人、黑人,瘦子、胖子,也不把人劃分成男人、女人的時代。我是個人,一個有感性與理性、有優點與弱點、有恐懼與希望的人。」
2006-12-19 18:30:30
版主回應
I like Alice Schwarzer’s statement. This is about breaking the ideology of ”tagging” human being.
I agree with you about the gender sensitivity. For example, what Mr. Kuo stated about having a female president was totally non-sense and offensive to me.
However, what I’ve noticed in church was it might be women themselves who expect women being silent.
2006-12-20 03:34:27
Carol
就社會層面而言,社會應該提供一個公平的社會,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台灣在這方面是真的差很多,我記得我在紐約一個演奏會舞台上,看到那麼多白髮蒼蒼,不分男女的專業演奏者,真的讓我震撼!

可是回歸個人,回到信仰,關於男女差異問題,我曾經掙扎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是,現在我很接受在信仰裡上帝給我的角色,因為我知道在那裡,公平不是最重要的,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這是我一點小小的心得。
2006-12-20 08:17:12
版主回應
我必須承認,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在信仰上的性別角色差異,對我來說,信仰是很個人的,就如同George所言,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而我認為,信仰是最能夠讓每個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案的途徑。
我們常以為性別期待上的差異只會出現在中下階層,不過,最嚴重的性別期待差異卻常常出現在所謂的知識分子當中。
2006-12-20 13:21:13
George
Mr. Kuo is male chauvinism and his words don’t represent any meaning. All I know is that I hope I won’t label anyone with any stereotype.
2006-12-20 13:44:32
ping-chuan
有人說信友堂的神是男的
有時我不禁懷疑神是男的, period.
眾多值得重視的議題之ㄧ
2006-12-20 16:26:48
版主回應
Ping-Chuan,
I never want to look into faith with gender sensitivity. To me, faith is very personal and intimate. I think sometimes people just deal with those ”titles” of elders or decons with the same view of how they look at the ”titles” from jobs. I believe women without those titles in church can still serve God as good as men, or even better.
2006-12-21 09:28:57
George
我信仰的神是陰陽二性合為一,否則神那麼豐富的情感,不該只是單一的特質,應該是合陰陽為一,兼具男女二性。
2006-12-20 17:02:55
版主回應
Well, I think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musculin and feminine sides will help build our faith into solid integrity.
2006-12-21 08:46:51
Maria
”However, what I’ve noticed in church was it might be women themselves who expect women being silent.(from Ruby)” 呵呵, 不要女人為難女人, 女人為難男人, 男人為難女人 and 男人為難男人...就好了.
2006-12-26 18:50:08
賴太是幸福的人
永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也永遠對生命充滿熱情
新的一年
祝福妳跟小賴
還有嚕嚕
全家健康平安又喜樂哩
2007-01-08 15:59:24
版主回應

其實我有很多時候 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不過妳是對的
我對於生命的熱情卻是真實的
也祝妳跟李小咪還有貓狗們 喜樂平安又健康喔
2007-01-12 17:26: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