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實價登錄八月一日上路,預計十月後,民眾便可在網站上查詢相關成交資訊。房仲認為,實價登錄大方向有助交易價格更加透明,減少炒作,但也需嚴謹的查核制度,避免出現類似香港「假買賣、真抬價」的變相炒房情形。
房屋仲介業者指出,未來房屋買賣都有官方提供的成交行情可查詢,可減少過去因資訊不透明造成的哄抬價格情形,預期實施後,有可能加快不動產交易速度。
除民眾可參考資訊外,公部門也掌握房市實際成交價格,做為未來調整土地公告現值、地價或徵收土地補償的依據,預期往後幾年,會更貼近市價。因此持有房屋民眾的相關稅負,也會逐漸從「微感」變成相當「有感」。
房仲預期,實價課稅會等到實價登錄上路一到兩年左右,掌握比較充分的價格資訊做為參考基礎,才可能進行全面性稅改。短期內政府調整課稅的方向,應還是以調整土地公告現值或針對短期交易課稅為主。
房屋仲介業者認為,實價登錄能讓交易價格更透明,對買賣雙方來說都是一大保障,對房仲業者來說,價格爭議所產生的消費糾紛將明顯減少。
但剛開始實施時,可能會出現資料未臻完備、累積資料不足等讓參考性打折扣,加上不少民眾認為,實價登錄是為實價課稅準備,政策上路前也許會出現交易量放大的情形。
也有房仲點出,實價登錄需有嚴謹的查核機制,避免有心業者利用新制度炒作房價。尤其是行之有年的香港,類似的「假買賣,真抬價」炒作方式,仍時有所聞,因此把關必須確實,才能提供近乎真確的價格,這制度推動才有意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