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威脅繼續升高
2019/09/10
電子郵件
本周開始,我們將要迎來主要國家中央銀行密集的降息潮,先是大陸人民銀行搶先宣佈,從9月16日起全面調降存款準備率兩碼(0.5個百分點),10月、11月中再對省級行政區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加碼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總計釋放高達人民幣九千億元的強力貨幣,資金放水的力度極大。
接著在9月12日,歐洲中央銀行將舉行貨幣決策會議,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早就做出調降利息的預告,歐洲各國公債也全面進入負利率的領域,扮演經濟火車頭的德國更從短期到三十年期的政府公債全數跌入負利率。目前市場高度預期,德拉吉在12日的會議中,將會主導調降指標利率0.1個百分點,外加重啟量化寬鬆的購債策略,每月購債的規模在300至500億歐元之間,10月就正式啟動。這次降息只是中點,歐洲央行還可能繼續加碼,在12月再次調降利率。
接著是美國聯準會在9月17、18日的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美國經濟雖然是美日中等大國中表現最為亮麗的,但是聯準會已經啟動降息周期,聯準會主席鮑爾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強調,「密切監控重大風險,包括全球成長放緩、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通膨持續低迷等」,即使聯準會的決策成員對於是否降息仍然存在大量雜音,但是「預防性降息」的政策方向已定,市場交易員高度預期9月將會降息0.25個百分點,而且與歐洲央行相似,這次降息只是中間站,年底前還會再次降息。
全球中央銀行出現「踢正步」般的一致降息行動,歐美日中等龍頭工業國家帶頭,印度、亞洲各國、中東、南美、甚至非洲國家也拚命參加降息大閱兵,印度準備銀行甚至用衝刺的方式降息,今年已經四度降息,指標性的回購利率降至9年來的低點;人民銀行雖然口稱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從2018年初至今已經七度調降存款準備率。全球央行在金融海嘯11年後的集體降息風潮,傳達對經濟前景的憂慮絕對不能輕忽。
上周,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只有49.1,跌破50的榮枯線,9月6日公布的美國8月非農就業增幅僅有13萬人,不只遠低於預期,更是創三個月來最低增幅,更重要的是從今年4月至今,就業人數增長持續減少,下滑趨勢確認;德國採購經理人指數(IHS Markit's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連續第八個月跌入50以下的衰退線,剛剛結束的8月份僅有43.5,9月7日公布最新的工業訂單,月減2.7%,年減5.6%,證明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高度憂心的經濟衰退疑慮。
央行聯手降息所要對抗的經濟衰退,挑戰比過往更為嚴峻,金融海嘯至今即將屆滿11個年頭,各國央行祭出非典型的量化寬鬆政策,放出超過四倍的強力貨幣,全球經濟卻仍然沒有脫離衰退的威脅,日本與歐洲設定2%的通貨膨脹目標從未達成,低通膨、或是通貨緊縮的陰影揮之不去,不論是美國或是中國,不論政府如何使出強力刺激政策,民間需求與投資仍然疲弱不振,過往央行水淹市場的量化寬鬆政策,只保障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卻沒有激活實體經濟的活力。
川普啟動貿易戰的實質威脅,從第三季開始日益顯著,即使廠商趕在加稅之前出貨,8月中國對美國出口仍然年減1%,進口下降5.6%,更大的警訊是,中國整體出口額以人民幣計算僅年增2.6%,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3%,而貿易順差則大減到348.4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同樣衰退,月減2.7%,年減1.9%,一向位居美國最大貿易伙伴的中國,今年已跌落至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後,貿易戰的七傷拳還將繼續傷害彼此。
在全球消費需求不振的壓力下,中美貿易大戰將會帶來雪上加霜的威脅,中國大陸除了必須緩和廠商移出的失業問題,還面臨豬肉價格突然暴漲等通貨膨脹的威脅,啟動人民幣匯率貶值雖然可以緩和出口商的租稅壓力,卻給蠢蠢欲動的物價帶來火上加油的副作用,人民銀行以及經濟決策部門必須在鋼索上尋找微妙的平衡,利用時間與空間稀釋經濟下行的威脅。
眼前全球經濟的病灶就在需求與投資不振,貿易戰的高度不確定性更加劇了病症,中央銀行聯手調降利息,不論是預防或是紓解,都不是治本之道,頂多是緩解市場焦慮,避免流動性緊縮的症狀治療,恐怕無法針對病灶提供有效的解方。
許多人寄望強大的財政措施可以帶頭鼓勵投資,不過由於各國政府負債都顯著提升,即使是財政相對健全的德國,對於財政刺激政策的效果也沒有把握,美國川普總統號稱兩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與國會往返協商至今無法找到適當的財源,至於中國大陸的財政投入,遭遇減稅以及各省財政赤字大增的逆風,實際的財政刺激效果也不如預期。
央行強大的寬鬆政策,仍是緩和經濟衰退的必要手段,但全球經濟若要重回復甦之路,還是必須先拆解貿易大戰的地雷,看到民間投資與需求重回上升軌道,在上述訊號出現前,我們恐怕都得戒慎恐懼,期待各國政府寬鬆政策減緩緊縮的速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