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A股結構性改變 迎絕佳契機
04:102019/04/12
工商時報
安本標準兩岸價值基金經理人劉向晴
今年以來陸股大漲,滬深300今年以來漲幅逼近35%,大陸股市勁揚,新興股市水漲船高,新興股市表現優於成熟國家。這一波大漲令人措手不及,投資人心中都很糾結,行情還會再攀升?還僅是跌深反彈,中國股市可以承接嗎?
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市場投資氛圍改善,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回升,來到景氣榮枯線50之上,中國PMI從2月49.2躍升至3月50.5,超越50景氣榮枯線,不只優於彭博經濟專家的預期,也是2012年以來最大的增幅。
市場上對中國PMI數據有兩種解讀,一是中國經濟成長重回復甦軌道的證明,另一為這僅是中國PMI季節性變化,3月向來表現不差。不論專家如何解讀,此數字相較市場預期佳,帶動大陸股市的漲幅。
A股入摩後,外資湧入大陸,不論是主動式或被動式基金紛紛提高A股比重,避免偏離大盤指標,不利基金表現。我們近來提高A股的投資比重,主要關鍵是因為看到大陸結構性的改變,帶來投資機會。
首先,過去在A股配置偏低,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A股投資機會比較有限:可投資的範圍類型較少,10年前MSCI中國產業比重高者以金融、電信和能源產業為主,這些在陸股權重高的企業,又多數是國營企業。
二是大陸企業過去公司治理透明度不高,例如轉投資多、未必與核心競爭力相關,加上其資金運用效率也是一大問題。投資重視專業,專業投資人更重視被投資公司的專業。基金經理人選股,偏好核心競爭力強的優質企業,例如若看好半導體體景氣循環,台積電專注於晶圓代工,相較於其他業務廣泛的半導體同業,外資首選的答案是很清楚的。
這兩個因素是我們過去沒有給予大陸A股過高評價的關鍵,而將投資重心放在香港掛牌的大陸企業,但過去十年來,這兩大問題有顯著改變,這也是我們開始提高A股投資比重的關鍵,也就是我們說的「結構性改變」。
首先,大陸近年來一直強調經濟要調結構,在宏觀經濟上,我們的確看到成長動能來自中產階級的崛起和消費升級,中國人富裕了,飯要吃,酒要喝,貴州茅台公司是當下陸股股王,反映了投資人看好大陸消費升級趨勢,這趨勢可以維持3到5年,值得關注。
再者,個別企業品質及資金運用大幅改善,不僅大陸政府做了很多改革開放,企業也都動起來,尤其是在財務透明度、公司治理和ESG(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上都大幅提升,這包括公司監理制度、資金運用、企業體質和資本結構改善,特別是盈餘和配息等資訊揭露愈來愈透明。
大陸入摩帶來境內市場開放,A股愈來愈有其廣度與深度,我們看到很多正向循環的發展,也有信心調升對大陸股市投資權重、願意長期持有陸股。
A股第一季強勁反彈,漲多的市場,投資一定要謹慎,市場不免會修正,但做為中長期投資者,市場波動是可以接受的。尤其近年來被動式(ETF)投資盛行,A股入摩不僅主動式基金經理人要參考、跟進配置A股,ETF緊貼著大盤跑,資金浪潮不是只有一季,投資大陸已是不可逆轉。這種結構式改變,將為投資人帶來難得一遇的投資契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