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和解方案攸關今後全球經濟發展
2019/02/12
電子郵件
新春一開年,中美兩國立刻展開最後一回合的貿易談判,趕在3月1日之前完成歷史性的貿易協定,這是去年12月1日,習近平與川普在阿根廷會談所設定的目標,過去三個月雙方緊鑼密鼓,在元月舉行了一次副部長等級、一次部長等級的談判,本周雙方更是派出所有相關部門的次長、部長官員,談判結果將牽動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動能,是攸關2019年經濟發展榮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這次中美貿易談判,堪比1980年代針對日本崛起的廣場協議、或是90年代中國加入WTO入世談判,將對於未來數十年全球貿易與經濟格局,帶來深遠的影響。美方在貿易與科技領域對中國施壓,最終目的是以逼迫中方同意「結構性的改革」,維持美方全球霸主地位,避免被大陸彎道超車;而正在全面崛起的大陸,則運用談判的機會爭取時間與空間,避免直接衝突,為21世紀中國人主導全球進行布局。
由於雙方對此次談判都賦予高度的歷史意義,因此在3月1日期限之前的最終回合談判,中美雙方都擺出最高規格的談判團隊。相較於元月在北京舉行的副部長會議,這次美方派出雙倍的談判代表,先由美國副貿易代表葛瑞雪(Jeffrey Gerrish)率團進行副部長級的談判,接著在14、15日由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與財政部長穆努欽(Steven Mnuchin)與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進行部長級的最終談判。
從美方代表團的成員,可以看到這次貿易協議的內容既深且廣,例如美國貿易代表署首席農業談判代表陶德(Gregg Doud)、農業部主管貿易和海外農業事務的次長麥金尼(Ted McKinney)談判農業採購項目;能源部助理部長溫伯格(Steven Winberg)將與中方就天然氣採購達成鉅額且長期的採購合約;商務部國際貿易事務次長卡普蘭(Gilbert Kaplan)會協商外資國民待遇、產業補貼、關稅與非關稅障礙等貿易與投資議題;財政部次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顯然要與人民銀行、財政部確認人民幣匯率的市場運作模式;最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威廉斯(Clete Willems)、萊海澤與穆努欽將總結戰略議題與具體執行方案。
2月11日美方飛抵北京的各部會談判代表人數多達60人,相較於元月那次24人的談判團隊,可以看出美方必須要有結果的期待與決心,而一整周的談判規劃,也是為了處理涵蓋各個領域的廣泛議題,但是5天之內要在農業、能源、商務、財政、匯率、以及智慧財產權、政府補貼、市場開放等重大議題斡旋折衝,如果能夠如預期達成協議,也將創下貿易談判史上的新紀錄。
由於大陸目前的談判策略,是爭取最多的時間來完成內部經濟轉型,因此對於談判採取低調鴿派的戰略,早在去年的11月17日,川普就證實收到大陸提出的一份協商文件,「內容多達142項的承諾項目」,當時川普說「這是一份非常完整的清單,但是還有大約4、5項我方的要求,還沒獲得中方的回應。」隨後12月1日習川會達成框架性的架構,確認3月1日的談判期限,以及元月至今三個回合的談判,基本上都在中方所提出的協商文件基礎上進行。
中方並且展現最高誠意,在即將於3月5日召開的人大會議上,將《外商投資法》列為首要修法草案,人大會議處理憲法、最高層級的法案修訂,《外商投資法》草案也明文禁止遭到美方詬病的「技術換市場」(行政機關不得以技術轉讓作為准入的條件或者限制)等慣例,並且確認政府對企業的優惠政策及於外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同等適用國家支援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等具體條文。
至於在減少貿易逆差方面,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元月訪問華盛頓的上一輪談判中,已經公開宣布將增加採購5百萬噸的美國大豆,如果加上尚未宣布的天然氣等能源採購,預期的金額將相當可觀。
因此,本周的中美談判關鍵點應該不在協議條件的增減,而是在如何確保雙方具體落實協議,中方不會出現口惠實不至,美方不會出現後續胡亂加碼的行為。雖然最有公信力的管道,是透過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處理,但是川普總統已經擺明不信任WTO的機制;第二個選項是中國與美國建立相互監督機構,確保協議的執行,不過,類似的機構只能處理小議題層級的爭端,無法遏止在國家領導人層級出現歧異的毀約行為;另一個選項,則是中美兩國內部的法律,如同去年川普引發貿易戰採取懲罰關稅的作法,各自用各自的武器來處理協議爭端。
我們當然期盼中美雙方能夠重回和解的道路,攜手創造全球經濟雙贏的和局,中美從去年劍拔弩張的對立局面,逐漸走到本周聲勢浩大的全面談判,無疑是由剝轉復的正面訊息,期望從12月1日至今的和談氣氛能夠持續,拆解爭端的地雷引信,達成有利於自由貿易的歷史性協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