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 工商時報 | A2 火線焦點
川普當選 恐掀一波減稅風潮
剛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在競選時承諾要實施前美國總統雷根主政時代以來,最大幅度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川普的減稅計畫一旦付諸實施,會不會在全球帶動一波減稅風潮,值得密切注意。
川普所提出的稅改內容包括: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從現在的39.6%,調降到33%。稅率級距從現行的7個,簡化為3個,分別是12%、25%和33%。並將提高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取消遺產稅。育兒的成本也可列入抵稅,符合條件的家庭,不論採用標準扣除或列舉扣除的方式報稅,都可將撫育13歲以下孩子的費用列入扣除;照顧老者的費用也可扣除。
企業所得稅方面,現行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為35%,川普計畫降為15%;企業把在海外的資金匯回美國的稅率,則降為10%,預估這個措施會鼓勵企業將超過1.2兆美元海外盈利匯回國內,像蘋果、谷哥等科技大廠,都可能將獲利資金回流。
預估減稅計畫實施後,對中低所得者的減稅幅度最大,低收入者的有效稅率將降為0%。富人也將繳更少的稅,按照川普的說法,任何人的稅負都不應高到摧毀就業崗位或削弱美國競爭力。
減稅意味著稅收的減少,根據非盈利組織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的估計,川普的稅改計劃可使美國納稅人平均少繳1,818美元。有些分析師估計,此舉會導致美國在10年內減少近10兆美元的稅收,加速財政赤字惡化。但川普的稅改目標是「美國優先」,目的在營造一個低稅負環境,吸引企業和富人回美國投資,增加更多的工作機會,因此他的競選智囊樂觀預估,稅改計畫,加上監管改革和國內能源產業促進計畫,將提高美國經濟成長,不但足以彌補減稅的稅收損失,還可增加近200萬個工作,如果加上川普經濟計畫,未來十年可增加至少2千5百萬個工作。
川普的稅改構想,承襲了雷根以來,共和黨一貫的輕稅理念,他推崇雷根的稅改,開啟持續多年的經濟成長及創造就業,而川普的目標,是讓美國重回成長。
回顧雷根擔任美國總統時,美國通膨率高達13%,放款利率飆到20%,所得稅最高稅率高達70%。他採用經濟學者拉佛(Arthur Laffer)的供給面經濟學理論,進行歷史性的稅制改革。供給面經濟學認為,稅率訂得太高,企業和消費者的收入會下滑,削弱工作意願;減稅可以鼓勵企業和民眾努力賺錢,照樣能徵得等量的稅收。雷根採取的對策是所得稅減稅25%、刪減社會福利計畫並提高國防支出以刺激成長。1988年他卸任時,失業率降到5.3%,經濟連續七年擴張。
但是雷根任內政府支出膨脹太快,他的減稅措施耗罄國庫歲收,以致在任內後期不得不加稅。雷根八年任內,聯邦赤字幾乎暴增三倍,卸任時,留下鉅額的預算赤字,成為繼任的老布希和柯林頓龐大的包袱。
儘管雷根經濟學成敗功過,一直受到爭論,在1980年代時,美國率先推動的減稅政策,在國際間蔚為風潮,台灣也受到影響跟進改革,將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從60%大幅降到40%。
如今川普再度針對所得稅提出減稅計畫,並在大選中意外獲勝,顯示出和民眾荷包息息相關的租稅主張,在選舉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幾年來,各國政府都債台高築,為了增加稅收,莫不想方設法讓富人多繳點稅,一方面挹注稅收,也可縮短貧富差距。在這種氛圍下,川普反向運作,降低富人的租稅負擔,仍能得到選民認同,恐怕將對其它國家帶來新的啟示。再者,美國大幅降稅,很有可能造成富人將財富轉移到美國,對其他國家造成壓力,不得不跟著調降稅率。
除此之外,川普減稅策略如果奏效,真的鼓勵美國企業回流本土,勢必對中國大陸、墨西哥等主要投資國帶來衝擊,台灣和大陸之間經貿關係密切,中國和美國間的經貿變化,都會影響到台灣。進一步看,如前述,減稅不僅帶動美國資金回流,低稅負環境,也將吸引國際資金進入,台灣企業是否因此增加在美國投資,台灣的有錢人會不會把資金挪到美國,都有待觀察。
台灣現在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高達45%,不但高於亞洲國家,比現在美國的稅率還高,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稅率只有17%,有錢人可以將名下財產轉給公司,享受較低稅負。個人綜所稅和營所稅差距過大,為有錢人大開避稅的方便之門,無避稅管道的優秀人才,只好乖乖繳45%高稅負,等於逼使優秀人才出走。川普降稅之後,勢將對台灣的所得稅制度造成極大壓力。
在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下,資金無國界,人才也無國界,未來川普的減稅計畫,對全球資金和人才流動可能造成的影響,台灣恐怕也不能置身事外,應盡早籌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