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裡怎麼會有氣?
腸胃內的氣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經口吞入,包括吃東西狼吞虎嚥、又急又快,或是一邊吃東西一邊講話,緊張壓力大時經常吞口水、吞氣;喜歡喝汽水、可樂等含氣碳酸飲料,也會讓胃腸產生一肚子氣。
第二個來源是,腸道自已產生的氣,包括氫氣、甲烷及二氧化碳,這些氣體大都是腸道內菌叢發酵作用而產生。如吃進過多高纖維食物,腸道無法完全消化時,纖維素就會被送入大腸被腸道細菌發酵,產生大量的氫氣。
第三個是,氣體由血液中擴散進入腸道,但此種情況較少,通常以前兩者居多。
至於引起胃脹氣的病因,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類;器質性腸胃疾病(如: 腸阻塞或腸沾黏等)、功能性腸胃疾病(如:大腸激躁症等)。在腸胃門診裡,以功能性腸胃疾病居多佔7成,器質性腸道疾病佔3成。
焦慮、情緒緊張 易有胃脹氣
功能性腸道疾病中又以年輕女性居多。根據臺大醫院及臺大雲林分院針對胃鏡病人進行分析初步發現,引起脹氣的原因以幽門螺旋桿菌最多、次為焦慮及情緒緊張。分析中也發現,年輕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胃脹氣。國外統計亦發現女性稍多於男性,且集中在30至50歲的人身上。
功能性腸胃疾病臨床上稱之為「腸胃失調」,簡單來說,就是吞入太多的氣體,導致腸胃蠕動失調,引起脹氣;精神緊張、焦慮、壓力等也會出現胃脹氣。通常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少吃產氣食物,症狀就可以獲得緩解。有人食用乳製品會腹瀉,可能患有乳糖不耐症,也容易有脹氣問題,主要因為,人體消化系統缺少分解乳糖的酵素,使乳糖無法消化吸收、滯留腸道,因此,腸道細菌分解乳糖產生大量氣體,因而脹氣。
脹氣痛到影響睡眠 可能有腸胃疾病
但若是因器質性腸胃疾病引起的脹氣,則要格外小心。有器質性腸胃疾病引起的脹氣,症狀會反覆出現、且持續增加,有些人甚至半夜會痛醒,嚴重者甚至出現嘔吐,影響睡眠品質。這是一種警訊,最好趕快到醫院找腸胃科醫師。
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腸阻塞或腸沾黏。很多腸胃道疾病如大腸激躁症、消化性潰瘍、膽結石、腸炎、腸阻塞、腸套疊、腸粘黏、腸道腫瘤等疾病,剛開始都會以脹氣來表現。此外,腎臟病、心臟病、肝硬化等疾病併發腹水,病人也會有腹脹現象。一些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尿毒症及自體免疫疾病,也會出現腸胃脹氣。如果腸道脹氣是最近才出現的病症,合併體重減輕或增加,症狀持續存在或逐漸惡化,可能就要懷疑有上述疾病。
因此,如果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仍無法緩解脹氣,還伴隨腹痛、發燒、嘔吐、吐血或解黑便、體重減輕等症狀,不要遲疑,趕快向腸胃科醫師報到,尤其以前不曾有脹氣困擾、年過60歲的老人家,突然出現脹氣且持續一至兩星期以上,必須立刻就醫檢查。
醫師會藉初步問診、聽診及觸診來診斷病情,如有必要再進一步用X光鋇劑造影術、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等方法找出病灶。常有病人會問,經常胃脹氣的人是否也容易罹患胃癌?所幸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兩者相關。
消脹氣藥物只能治標
目前在治療脹氣上,並沒有什麼特效藥,大都使用消脹氣藥物如gascon。它是一種界面活性劑,可以降低表面張力而達到「消氣泡」的效果;有時也會搭配增加胃腸蠕動的藥物,幫助氣體從胃往體外運送。但這些藥物只能暫時緩解不適,根本解決之道是找出病因予以治療,若無特殊病因,則需改變生活習慣。
5大對策 解決脹氣
對於非因腸胃疾病引起的腸胃功能性障礙脹氣患者而言,要解決滿肚子的「氣」,就得從生活習慣下手,才能消氣。
對策1 少吃產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