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26 11:19:58| 人氣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別再邊蹲馬桶邊滑手機!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4種人是「便祕常客」女性比例高於男性…

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因忙籌備婚禮而連日作息不正常、壓力激增,竟達2周未解便。

婚宴當天,鼓鼓的肚子還被賓客關切是否有孕在身,令她哭笑不得,名副其實地「大腹便便」。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9成國人曾便祕,確診便祕者約15∼20%,以老年人居多,主要是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或慢性病藥、安眠藥等藥物作用,導致腸子蠕動慢,排便周期延長。此外,便秘的女性也多於男性。

 


便祕是「壞習慣」引起的疾病

在西醫的角度,一周排便次數少於2次,或超過3天沒解便,就叫便祕。


中醫則認為,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可能4∼7天以上才排便一次,或糞質乾結、排出困難,總要很用力,甚至大便完還有「解不乾淨」的感覺,都是便祕。

 


至於因生病、飲食引起偶發性便祕情形,糠榮誠說,那可能是大腸激躁症,只要生活作息正常即可恢復。



便祕究竟算不算是一種疾病?「當然是!」

榮誠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會造成生活困擾,就是疾病。


他表示,大腸的功能為運輸糞便、吸收多餘的水分,因此,糞便在大腸裡停留愈久,就會變得愈乾。


他比喻,健康的糞便像柔軟的香蕉,很好排出,但在大腸停留2、3天後,水分被吸乾,變成乾硬的「羊大便」,直腸擠不出來,於是形成便秘,使人腹脹、腸胃絞痛、生痔瘡,甚至排便時肛裂,影響生活。

 


便意來了立刻如廁,否則忍久易便祕

什麼人容易便祕?糠榮誠說,久坐久站上班族女性飲食不正常者,都是便祕的大宗。有趣的是,有潔癖、會挑選如廁環境,也是導致便祕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女性便秘的比例高於男性。


「大便就是『吃愈多、大愈多』,平時要多吃蔬果,便意來了就去上廁所,千萬不要忍。」他表示,忍久了,大腦會以為你不需排便,自然就愈來愈不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醫師曾千津指出,平常愛吃燒烤、炸、辣、精緻食物或有菸酒習慣的人,腸胃容易積熱而便祕;工作壓力大、長期久坐少運動、易緊張焦慮者,也會因氣機鬱滯而便祕。

 


年老久病或大病之後、長期熬夜、產後或長期依賴瀉藥者,身體氣血虧損,可能造成排便不順;喜歡吃生冷食物的人,腸胃消化功能減退,便祕易纏身。總歸來說,招致便祕的原因很多,大多跟生活習慣脫不了干係。

 


便祕分「實祕」、「虛祕」,中醫解方大不同

中醫又將便祕分成「實祕」與「虛祕」,實祕有「熱祕證」及「氣祕證」;虛祕包含「氣虛證」、「血虛證」、「冷祕證」。

 


熱祕證的人除了大便乾結、自覺肚子脹滿、按壓會痛,可能還伴隨小便有灼熱感、嘴破、口臭等。氣秘證者則是大完便仍覺解不乾淨,有些人會頻繁打嗝、咽喉有痰梗哽阻感或脅肋悶脹感。

 


相對地,氣虛證者是明明大便不是很硬,卻不易排出,得用力或按壓腹部以幫助排便,這類型的人容易疲倦,大便後會更無力。


血虛證常見於產婦、老年人、久病患者,臉色較無光澤,容易頭暈、眼睛乾澀、疲倦、心悸等。冷祕證則多見於老年人或愛吃寒涼食物者,大便時有排出困難,偶爾還會覺得肚子或手腳冰冷、腰痠、怕冷、頻尿。



曾千津說,各類便祕證型有其日常飲食注意事項,例如熱祕證者應攝取適量的蔬果和水分,避免過於溫燥及溫補的食物;氣祕證者應少吃糯米製品等不易消化或容易產氣的食物,並避免久坐,多做全身性運動,保持心情愉快。

 


至於氣虛證和冷祕證的人,則要避免生冷食物如生魚片、生菜、冰品等,保持充足的睡眠,別總是運動到大汗淋漓;冷祕證患者,做菜時可酌加蔥、薑、蒜、胡椒等辛香料拌炒,讓腹部更溫暖,幫助腸蠕動。

 


除了就醫,更應調整生活樣態

別因為便祕很常見,就忽略治療。便祕久了,確實會影響身體的氣機循環,可能引起腹脹、腹痛、脹氣、打嗝、食慾減退,甚至頭暈腦脹、睡眠品質差、氣色差、心煩易怒、長痘痘等症狀,讓人從一些小徵兆就能看出你一肚子大便。

 


西醫通常會先給軟便藥,糠榮誠說,軟便藥大致可分為2種,一是主要增加大腸水分的用藥,另一種則是增加糞便粗度的高纖食物。


他生動表示,解便就像擠牙膏,太細的糞便正如同快用完的牙膏,腸子需要很用力才能排出,夠粗的糞便則像新牙膏,輕輕一壓就滑出來了。



如果服用軟便藥仍無法改善,才會給瀉藥,不過糠榮誠提醒,瀉藥容易使人成癮,到最後會愈吃愈多,反而引發腹痛、排便時腸胃絞痛等不適。

 


就醫治療外,若能在生活中加入這些小改變,便祕情況會改善得更快。曾千津建議,早上起床不妨空腹喝杯溫開水來暖胃,促進腸胃溫和蠕動;平時不要過度攝入烤、炸、辣、冰、甜食物,應多吃高纖食物。


此外,保持適度的運動,永遠不會出錯,除了幫你維持體態,也幫助氣血循環。

 


宿便有毒素?醫師:言重了,免擔心!

不過,有些人求快,去藥局買浣腸自行通便,糠榮誠說,浣腸的原理是在腸子裡灌入高滲透壓,讓大腸再次充滿水分,才會變成水瀉。


但長久下來,大腸會習慣高滲透壓,一旦沒有浣腸,就需要加倍用力才能順利排便,或等到糞便量比以往更多,才會產生便意。


因此,他不建議天天浣腸,便祕患者應向醫師諮詢,配合處方箋藥物一起使用。

 


他也提到,有些人為了排宿便而買器具自己做「大腸水療」,雖然不會對健康產生立即性負面影響,但最好還是別自己亂弄,以免通便不成反倒害自己受傷流血。

 


而對於「宿便有毒素」的傳言,糠榮誠則笑說這太言重了,「所有的大便都是宿便,大便都是18小時以前吃的東西,不用擔心!」


他解釋,宿便就像體內的廢物,我們則藉由定期排便來幫身體倒垃圾。

 


排便該是令人感到神清氣爽的例行公事,而不是痛苦或充滿壓力的,更不該被忽略。


他提醒,如果便祕嚴重,藥物治療、作息改善後都未見好轉,應盡快求診檢查是否為腸道結構異常或其他疾病所導致,才不會延誤病情。







台長: 昕哥
人氣(2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