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23 13:19:40|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揭祕近年最嚴重污泥棄置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牽涉全台科技大廠、不法所得逾6億 


時間回到2018年10月。彰化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王銘仁回想起當時接獲線報,到彰化二水勘查的經驗,還印象深刻。


宇駿混凝土廠的廠區裡,堆滿了黑色污泥堆成的小山,惡臭難當。


王銘仁說,有一股很濃的阿摩尼亞味道

附近很多住戶檢舉,但宇駿的人都說這是「產品」還拿出冠昇環宇的文件證明。

就連環保局去過好幾次都沒辦法,頂多開幾張空污的罰單。


但彰檢認為事有蹊蹺。經過一年半佈線追查後,發現原來這堆臭土,不過是冰山一角。


彰化地檢署承辦檢察官李秀玲結合檢警環平台,查獲共計達14萬餘公噸事業廢棄物,不法獲利共6億餘元。


檢警搜索遍及彰化縣、台中市、南投縣、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及苗栗縣等縣市,動員檢、警及相關機關計509人次,查獲被告60餘人、事業機構15家。


遭起訴的3家公司—同開科技工程、冠昇環宇、長信環保科技,都是領有環保署牌照的乙級事業廢棄物處理業者。


竹科去年便已發覺蹊蹺

這次被破獲棄置的污泥,來源可謂冠蓋雲集。

包括友達光電、台電、南亞塑膠、正隆紙業、南茂科技、群創光電、合晶科技、台硝、台玻、上銀科技、同欣電子等。


更巧的是,就在檢察官開始佈線追查的一年後,竹科內部開的一場會議,也有人對冠昇環宇發出警報。


在去年9月,竹科廠商就注意到冠昇環宇的疏失,並把廢棄物處理當成要緊的事,如果當時更積極查核,也許就不會發生今天14萬噸污泥棄置的環境浩劫。


從公開資料可發現,位於桃園環保科技園區的同開科技工程與冠昇環宇,過去幾年分別有60幾次與10幾次裁罰紀錄,都是因為產品造粒失敗,半成品堆置在場所內,顯見其將廢棄物產品化的能力有問題。而位於苗栗後龍的長信,也有20多次裁罰紀錄。


「如麻糬的竹科污泥」充當再生粒料

元培技術學院環工衛系退休副教授吳南明,擔任竹科環保監督小組委員。他去年就跟其他委員去過冠昇環宇處理廠現勘,因為這家廠商處理很多竹科企業的污泥。


「我把他們的產品拿起來摸,很像一坨一坨的麻糬,軟趴趴的,我就很質疑說,真的會有人要用這種骨材嗎?」吳南明受訪時回想說,當時冠昇環宇的人只說,做好的材料就是這樣,沒有特別解釋。


他之後就在一場會議上發難了

在竹科管理局環保監督小組,去年9月30日的會議記錄中,清楚寫到吳南明當場提醒,他去參訪過冠昇環宇,對於他們用污泥製出的「產品」不太有信心,此外冠昇環宇也有多次污染裁罰紀錄,他建議監督小組應該針對這些「產品」的去處關心一下。


竹科管理局表示,冠昇環宇6月就已遭桃園市環保局裁罰,雖未遭廢止處理許可,為避免污泥處置不當,竹科立即要求污水廠停止冠昇環宇處理污泥,故自去年7月9日之後,已未將污泥送至冠昇環宇處理。


沒想到,這些業者都屬合法登記在案,竹科委員曾查廠,處理廠卻仍故意犯法,乃至於偽造出貨記錄,更顯示其大膽妄為。



處理廠勾結混凝土廠,捏造不實訂單

除了彰化的混凝土廠,檢察官還一路追查到山裡。他們發現,同開與長信2家處理廠,最終都有將污泥載到台中和平達觀部落附近的齊國砂石場。


在雲霧繚繞的山中,地底居然埋有超過12萬噸事業污泥,污泥回填最深處達7.2公尺。


這些污泥來源為廠內經水處理後產出之污泥,含有銅、鎳等重金屬。


正常的處理程序,是將污泥添加水泥、固化劑等原料,再壓製乾燥,給下游砂石業者做為填地基的人工骨材運用。


王銘仁解釋做好的骨材,就像是一顆顆的馬卡龍,大概是拇指和食指圈起來的大小



但這次的違法樣態,卻是處理廠與混凝土廠勾結,原本應該認真把污泥製成再生骨材的處理廠,隨便加工或是根本沒加工,就把污泥交給混凝土廠,以每公噸800至1000元的代價「代為處理」。


他們為什麼不好好做?

王銘仁解釋,處理廠跟科技業者收取每噸污泥4000至8000元的處理費,理應花力氣與專業將廢料變材料,但每公噸也只能賣10幾塊,還得花時間處理。

相較之下,亂丟的話,處理廠每公噸污泥可淨賺3000至7000元。他透露,處理廠的負責人也坦承,「根本賣不出去。」


彰檢透過國稅局查核發現,這3家處理廠為了向主管機關交代污泥去向,除製作假發票捏造製程原料來源,更與運輸業者、不法砂石場業者勾結,將廢棄物非法堆置、掩埋在位處偏遠的預拌混凝土廠、砂石場,並共同偽造產品去向證明,向主管機關不實申報,藉以規避稽查。


一位不具名的廢棄物處理業者說「台灣沒有能力的處理廠,實在是太多了」


回歸制度面,從產源開始檢討

姜祖農強調,如今環保署希望推行「環境執法3.0」。為了敦促企業遵法,希望能鼓勵企業自願提出環境管理的第三方驗證報告。


此外,廠內廢棄物處理設施,以往還得環評,往後如果可以視為廠內的污染防治設施,就不需環評,可以更容易做到循環經濟,廢棄物能資源化或燃料化。


本次棄置案,凸顯了幾個沈屙:合法且具高度專業的業者,仍有可能犯法;竹科曾派人查廠,業者卻還勾結不法。


以上種種,在在指出現有的事業廢棄物制度有所缺失。 


正本清源,必須訂定明確規則,釐清產源責任,給予棒子和胡蘿蔔,才能讓台灣好山好水,不再淪為垃圾場。





台長: 昕哥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