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2-25 09:14:59|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府的口罩政策 罩了誰?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的「禁酒令政策」始於1920年代,持續管制14年之久(1920年至1933年)。

 

這個政策挑戰的是數千年來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甚至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社會文化。很顯然地,這個政策並沒有辦法被好好落實。

 

在這段期間,黑手黨在黑市交易中大賺了一筆,這樣的交易管制,讓美國的組織犯罪崛起,讓酒水的價格高漲,讓多數民眾無法支持這樣的政策繼續下去。

 

依當時評估,光是紐約市就有至少2萬家的非法酒館;而在丹佛市,該市市警局突襲一家酒館時,警方發現當地市議員、市長與警長正在喝酒

 

而這段時間,諸如甘迺迪家族及全美各地政要,也都因為「禁酒令」政策賺到了私酒巨大利益而富上加富。

 

回到台灣,政府明明知道台灣的口罩供給明顯不足,徵用民間口罩工廠所生產的口罩卻是慢很多拍,第一批徵用10家、第二批徵用15家、第三批徵用4家,合計僅有29家。但在全台,有生產口罩有證有廠有生產事實的家數卻有66

 

29家如何選擇?

為何是這29家,其理由為何?其他37家,明明可以生產口罩,加大全台口罩生產量能;但沒有口罩徵用書,明明有口罩存貨,明明有機器與生產原料,但卻無法生產與販售。

 

雖然經濟部已「全面徵用」全台66家廠商的口罩,但這段時間的管制,其理何在?

 

是否會對於這37家給予管制損失補償?若這37家同時加入生產行列,政府並提供獎金鼓勵廠商擴大產能、24小時不中斷生產,這樣政府還要斥資2億元去買機器來生產口罩嗎?或是形成更大的口罩產能?一舉化解民眾口罩缺貨的疑慮。

 

令人不解的是,當全台各地藥局前大排長龍購買口罩時,立法院竟然在發口罩;立法院雖已澄清沒有謠傳的多,但若是能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立法委員們跟民眾一樣一起排隊買口罩,這樣是不是更能說服民眾藥局排隊買口罩的政策。

 

執政黨的立法委員,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呼籲社會大眾其實不用過度擔心,即使搭捷運也可以不用戴口罩


但國內已經出現計程車司機染上新肺炎致死的案例;尤其這一陣子國內媒體群起攻之對岸的不是,以及大舉報導武漢等各大城市疫情的嚴重性。

 

在這樣的情勢下,這樣的呼籲根本沒有效果;在台北捷運車廂與公車上,戴口罩的民眾比例超過90%,甚至達到全員口罩的情形,這是政府的政策錯誤,還是人民一廂情願的無知所造成。

 

而若是疫情因而擴大,那誰該為這件事情負責?還是這樣的呼籲其實是在掩護口罩政策的錯誤。

 

如今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已經認定台灣在新肺炎疫情上為「社區傳染」國家;而國民中小學也即將開學,這樣的口罩穿戴政策以及配發措施還要繼續下去嗎?

 

現在除了一般民眾要在寒風中領取口罩之外,藥局業者其實是最大的苦主。

 

一大清早就有民眾不顧藥局外領取時間的公告,狂敲藥局鐵門要索取口罩;不耐久候的民眾不時對著藥劑師大罵政府的施政效率,與他何干?一般的上班族更要遠赴他處有「夜間」發放的藥局買口罩。

 

藥局業者配合的依據何在?

只因為是健保特約藥局,而且在公定價格15元之下,健保藥局協助發放口罩的業務,其實只是義務或是做功德而已。

 

疫情當道,管制有其必要;但在齊一的管制之下,受益與受害不平等地分配在各個政策利害關係人身上。


有人平白受到損失,有人天天在人潮擁擠的環境下工作卻沒有口罩,藥局業者更要承受吃力不討好的責任

 

如今,台灣的疫情已經進入是否擴散最為緊張的階段,各關係人是否信賴政府的措施、受害是否獲得補償、是否充分配合政府的政策,將是防疫政策下最大的考驗。

 

 




台長: 昕哥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