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內閣「48小時拍板600億銀彈」搶救3大產業備戰實錄
這是一場「圍堵病毒」與「搶救經濟」雙線並進的艱困戰役。
隨著疫情擴散,國際人流急凍,島內以觀光、飯店、百貨、餐飲……等為主力的產業消費力,驟降到令人窒息的冰點,哀鴻聲從四面八方透過各種管道,傳進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的耳朵。
2月13日,蘇貞昌拍板定案,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行政院將制定「特別條例」,並編列上限600億元特別預算,送立法院審議。
這筆經費除了將協助觀光運輸、零售餐飲、農業等遭疫情重創的產業度過難關,也預計配合發放價值20億元的「振興抵用券」,活絡國內經濟。
跨部會總動員「非常手段」48小時拍板安定民心
時間回到2月11日下午,蘇貞昌邀集相關部會首長舉行「因應疫情產業紓困方案會議」,當時只是想通盤掌握交通部、經濟部、農委會等單位,各自需要多少「彈藥」應急,再決定相應對策;對於是否要另行籌措財源、編列特別預算,仍未下最後決斷。
當天與會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先表達觀光運輸業面臨的嚴峻狀況,並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紓困及振興產業方案,希望行政院同意編列特別預算,以免排擠其他業務。
2002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前一年)台灣全年的國際觀光客人次還不到300萬,現在每年來台旅客人次已超過1000萬,從觀光運輸到內需產業的衝擊,都遠比17年前更大。
負責彙整經濟部主管產業狀況的政務委員龔明鑫分析:「SARS期間政府提出防治及紓困暫行條例,編列五百億元特別預算;但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牽涉層面更廣,如果只靠各部會以既有預算『移緩濟急』,恐怕沒辦法滿足總統提出的指示。」
從SARS經驗找對策,不只編特別預算紓困,還要振興產業
如果真的應該做,那就做吧!聽到這裡,蘇貞昌當機立斷做出裁示,要求與會人士朝編列特別預算方向思考,重新檢討紓困計畫;但除了紓困,也必須同步考量疫情回穩後的振興方案,藉機調整產業體質。
2天後在行政院院會上通過的特別預算案輪廓,就此成形。
從SARS經驗研判,當性質類似的武漢肺炎來襲,專做國內外旅客生意的觀光運輸業,勢必成為首當其衝的重災區。
這些天,我都在痛苦中掙扎,我們公司有400多位員工,每位員工都肩負著一個家庭,我對他們的子女也有責任,現在的我,只有咬牙硬撐。
台灣e-go觀光巴士董事長徐浩源,提起這波武漢肺炎,正面臨從業30年來最嚴峻的挑戰,對運輸業的衝擊,比SARS還嚴重3倍。
觀光運輸業是重災區,陸客不來+傳染病疫情,雪上加霜
大日月潭觀光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賢就說:自從2019年陸客數量銳減,中彰投地區觀光業者就開始討論成立聯盟,期望整合地域性都會與自然資源,提供互補多元的旅遊行程;但自從武漢傳出疫情以來,當地客流又再減少五成,連外國客(非中國籍)都不見蹤影。
旅遊不會消失,只是因為消費者信心不足而被延遲。
陳明賢直言:在疫情肆虐當下,傷害衝擊無法避免,花再多行銷費用都無法刺激業績,業者現階段能做的,就是趁機更新設備、進行員工訓練,等待回春時機,交通部提出的短期紓困計畫,對業者不無小補。
交通部的方案是隨時準備好兩套劇本,如果疫情惡化,觀光業者可以繼續休養生息、調整體質;如果疫情威脅很快過去,業者也能馬上迎接反彈爆發的商機。
正因擔心消費信心不足,可能導致經濟全面萎縮,大年初二當天,龔明鑫就接獲總統府來電,提醒他持續關注武漢肺炎對台灣內部經濟影響。
開工第一天,蔡英文主持國安高層會議後發表的八點要求中,也包括「對受疫情和網路交易雙重影響的賣場、百貨業者,提出支持措施」,顯見政府高度重視內需產業的衝擊。
當時,龔明鑫和經濟部長沈榮津,一面忙著協調工具機業者在1個月內建構60條口罩生產線,提高台灣口罩產能,就連精密機械霸主上銀科技,也在沈榮津號召下,出動5位工程師,進駐生產口罩機的機械公司,在克難的場地支援組裝產線,這是工具機公會第一次出錢又出力的公益案,真的是國家有難、使命必達。
資金周轉是企業痛點,融資、就業、稅務優惠,一一端出
但與此同時,各部會盤點業者需求的動作,也仍持續進行。資金的需求,是幾乎所有行業都提到的議題。
龔明鑫指出:為協助業者資金周轉,經濟部將編列100億元經費,由信保基金以10倍保證,創造1000億元融資額度,搭配利息補貼、貸款還款展延等措施;業者只要承諾不減薪、不裁員,還能獲得更優惠的貸款條件。
除此之外,對於決定放無薪假的企業,勞動部會主動動用就業安定基金,提供無薪假員工訓練津貼與薪資補貼;若企業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也可以申請分期或延後納稅。
一般企業都能理解,一旦疫情結束,經濟很快就會恢復正常。
龔明鑫解釋:這次特別預算案的用意除了「紓困」以外,也同樣重視疫情過後的「振興」效果,因此政府也推出人才培訓計畫、營運場域設施改善、協助商品上架電商平台等振興產業方案,期望強化企業長期競爭力。
農產品外銷恐卡關?穩定價格為要務,攻電商平台拓通路
我從武漢封城,就開始擔心銷往中國大陸的農產品會不會受影響。當時陳吉仲最擔心的,是正值盛產期、且以中國為唯一外銷市場的鳳梨釋迦,會因為疫情而無法順利出口。為此,他在春節過後就敲定了購物台通告,準備親自上電視叫賣鳳梨釋迦,並且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舉辦行銷活動。
當連續假期結束、市場恢復交易後,陳吉仲發現,中國雖然封城防疫,卻未管制民生必需的食物進出,除了鳳梨釋迦順利出貨、價格穩定以外,另一項主力產品鳳梨1月銷中雖呈縮水,但其他石斑魚、午仔魚等水產尚不至於發生滯銷,唯一差別,只是中國封城後運輸成本較高,須由農委會適度補貼。
確認外銷管道大致暢通,但陳吉仲依舊不敢大意,因為根據他在SARS期間的研究,一旦消費不振,勢必將對農產品需求與價格產生負面影響。
從觀光運輸、內需消費到進出口農業的突圍方案不難發現,各部會首長採取的策略不盡相同,但目標卻是完全一致:既然不知疫情何時落幕,現階段更應該顧好民眾生計,累積打贏長期抗戰的能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