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2-17 11:19:24| 人氣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買公寓,最好避開「這個」樓層!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房地產是否應該長期持有?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對錯。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長期持有房地產有節稅、增值、使用的優勢

 

但因為時代趨勢的改變,或政府政策方向轉變,有些產品長期持有反而較為不利。

 

尤其是在201611日之後取得的不動產,都採房地合一的新稅制,節稅效果大幅降低,因此長期趨勢看空的產品類型,如果有適合機會,建議可以考慮出脫。

 

1類:公寓45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人老了要有地方住,居住的需求永遠都在。但是老人行動不便,無法爬樓梯,原本住在公寓45樓的長輩必須想辦法換到有電梯或低樓層的房子。所以人口老化不會造成房地產崩盤,但是會改變產品的需求。

 

同樣是老房子,如果要參與都更,一個透天為主的基地會優於4樓高(指總樓層)公寓的基地,會再優於5樓高公寓為主的基地,因為要討論都市更新,永遠是利益問題,在相同基地大小下,參與的人越少,談成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是5樓高的公寓群,除非有特殊狀況,不然都更的機會是相當低的

 

公寓的45樓,現在房價看起來經濟又實惠,但長期的接手性必定不佳,賣壓會持續,只能靠低價吸引年輕人買氣,形成價格漲不上去,要跌卻很容易的現象。


2類:高公設比或「虛」公設高的大樓

2016年底內政部通過預售屋、新成屋的「屋簷」及「雨遮」不登記、不計價,預計20181月上路。

 

但政府的長期目標,已在新聞稿中明確說出,要推動與國際接軌,僅室內面積可登記與計價,公設部分完全不登記。

 

當然,就目前來看,政府的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數年後是否會真的實施,也不無可能性。

 

高公設比的房子,本來房價就有灌水的嫌疑,市場的接受度也不好,若公設坪數完全不能登記,必定首當其衝,價格受到影響。

 

潮水退了才知道誰真正裸泳,原本有公設登記這層保護,房價差異並不會太明顯,未來實施公設坪數不登記,高公設比和虛公設高的社區,衝擊會很大

 


3類:地上權住宅

地上權住宅買時大約市價7成左右,後續問題卻相當多,具有高持有成本、低增值空間、低流通性的一高二低問題,價值性遠不如一般住宅。

 

購買地上權住宅名義上不用繳地價稅,但是要繳地租。


地租是公告地價的3.5%~5%,遠高於地價稅2‰,有25倍的差距,當政府調高公告地價時,地上權住宅就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地上權住宅也沒有權狀,銀行要先貸款給建商,再由建商轉貸給購屋者,因此利率比較高,以2016年銀行房貸利率約1.7%~1.9%,地上權住宅的利率都在3%以上。

 

另外,地上權住宅出售雖然不用繳土增稅,但獲利是直接併入綜合所得稅計算,最高稅率45%,相較房屋稅制採分離課稅,吃虧相當多,越高所得者越不利。

 

根據統計:能夠接受地上權住宅的比例,大約3成,加上到期年限越接近時,價值越低,因此要再轉手的難度會提高,不適合長期持有。

 

4類:區位不佳的房子

區位不佳,簡單來講,就是交通不便或是人口密集度低的地方。這些地方不是不能投資,而是適合持有土地,不適合持有房子,因為國家的建設發展,每過一陣子會有新的計畫,也許本來的偏遠地區,開闢了重要道路或者新的公共建設,身價就完全不同了,地價漲幅是以百倍計算。

 

但一般的房子,因為土地持分小,即使有重大利多,受益也有限,且大部分的情況是一輩子也沒有重大建設出現,如果交通不便或人口密度低,房子的跌價就成為必然的狀況。

 

只是人口密度多低或者交通如何才算便利,是一個相對值,每個地區不同。廣義來看,大台北地區都算是區位較好的地方,但有捷運還是會比沒捷運的地方要來的保值;其他的縣市,也許沒有捷運,但還是都會有熱鬧的市區和郊區之分,不容易有客觀的判斷標準,需要有在地的生活經驗後,才可以知道。

 

 

作者簡介_李奕農

樂居科技創辦人,雅虎財經專欄作家

政治大學地政系、臺北大學地政所畢業。

 






台長: 昕哥
人氣(3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