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報,從沒有這麼嚴重過
如果我們的社會不盡快轉型,而是維持現狀……
2027年,1/2未念大學的壯丁得去當兵,才能滿足國防需求;
2027年,勞保基金就會破產,今年已開始入不敷出;
2028年,就算全台灣18 歲人口全部進大學,還招不滿學生;
面對8年後斷崖式的人口負成長,台灣人必須嚴肅地重新面對我們的政策與制度!
如果你會加法,你就可以預測未來。不相信嗎?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預言。
1994年,約有30萬名可愛的嬰兒出生。1994加上18,也就是2012年,這年滿18歲,準備上大學的人有多少?答案就是大約30萬。
所以,今年會有多少人可能成為大學新生,我們在18年前就知道了;因此,該有多少大學,該開多少名額,是早就可以規畫的。
整個台灣的命運,都被這個簡單的算術宰制。人口,是我們所有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雖然難以逆轉,卻是一個能被「預言」的趨勢。
未來台灣命運,從人口數就能推算
舉例來說,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台灣首次購屋的年齡落在35至45歲之間,而這個區間的人數,從2000年開始進入高峰期,約有370萬人至390萬人。但是在20年之後,這群潛在首購族的人數就要開始下滑,到30年,只剩下320萬人。
而同1年,76至85歲的「出場人口」,也就是因為死亡而釋出房屋所有權的人數,會從2016年的89萬人,翻倍成長為160萬人。
由此,台灣住宅長期因自然人口而產生的供需變化,一目了然,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和基礎建設的需求都會降低。
在1989年鄧特就透過人口數據預測到日本失落的20年。小至入學兒童人數、大至經濟內需,整個國家的命運,都可以從人口成長數看出端倪。從人口數據來看,台灣的經濟、房地產、工業週期,都會跟著日本的腳步,大約落後15至20年。
台灣人口惡化速度,比你想像更嚴重
眾所皆知,台灣正面臨少子化、老年化的雙重衝擊。事實上,台灣經歷80年代的人口擴張期、千禧年後的人口紅利期,已進入人口成長僅1%的「人口斷崖期」,和人口成長有高度相關的經濟成長率,也一路下滑。
剩下8年,台灣的人口就要開始負成長,恐怕也將陷入日本人口負成長前 的「失落20年」—平均經濟成長率(GDP)只有1%,不動產價格指數從300點高峰跌到100點的慘狀。
而且,按照國發會最新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中較平衡的「中推估」預測,在44年內,台灣人口就會減少27%。
如果把台灣人當成一個物種,我們很可能符合《華盛頓公約》會議列為「瀕危物種」標準!
但是人口斷崖的衝擊,到底代表什麼?日本「失落的20年」,可以當成我們的教科書。
比較台灣和日本的人口概況,我們的人口成長率和日本一樣步向負成長,唯一的不同,是日本從2008年人口開始負成長,台灣則到2025年才開始,時間晚了17年,符合鄧特的說法。
然而,台灣的人口結構惡化程度,卻比日本嚴重。日本從「高齡社會」,也就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4%,變成「超高齡社會」,即老年人口占20%,花了11年,台灣卻只有8年。我們的人口老化速度,和韓國並列全球最快。
我們的政府決策,卻無視人口趨勢
知道了人口困境,透過這個簡單的預言法,你能清楚看到台灣的未來,你也能看到台灣許多可以預見、避免的問題,卻因政府連簡單的加法都不會,帶全台灣進入了瘋狂世界。
1994年,18歲人口有41萬人,但18年後,卻剩下32萬人,足足少了9萬人。
那麼,如果你回到1994年,在預知潛在大學新生將減少約1/4的情況下,你聽到教育政策是「廣設大學」,將大學數量在未來20年內增加為6倍,你會不會想辦法阻止政府做這件瘋狂的事?
很不幸的,這個看來完全不合邏輯的政策,卻是從1994年接下來20年,台灣教育政策的主軸。
更可怕的是,這只是台灣無視人口趨勢的荒謬政策其中一項。
除了廣設大學,讓教育體制崩壞的「教育改革」,我們還有無視青年人數減少,卻執意進行的「募兵制」,更有因為老年化,而不足支付未來的「老人福利」政策。
時至2017年,政府仍然未記取教訓,無視人口數據,繼續產出荒謬的政策!結果只有一個:加速崩壞的台灣。
教育崩壞
9月20日,花蓮縣的台灣觀光學院(簡稱台觀)開學。
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前身為專科學校,是台灣教改廣設大學的政策下,升格成為大學的100多所大專院校之一,還拿過雜誌的大學「學術聲望」調查技職院校全國第2名。
然而,開學當天早上舉行完開學儀式,校方就通知剛報到的新生,參加下午1點的「轉學說明會」。
原來,台觀因為只有四成招生率,6科系停招,僅留下1個35人的廚藝系,其餘128名學生,只有轉學或轉系2個選項。
念大學怎麼會變成像賭博?
一名台觀的新生無奈地說。被問到是否要轉學,他回答:還要再想想……
學生沒了,大學招生像夜市擺攤
在下午的轉學說明會,另有十四所私立大學就在會議室門口「擺攤,透過學費打折、免住宿費等「特價優惠方案」招攬學生。一個個被迫轉學的學生,滿手傳單,一攤一攤地挑選。
台灣的高等教育,為什麼會變得像夜市擺地攤?
我們的教育政策和人口趨勢完全逆向而行。如果政府在1994年成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制定廣設大學的政策前,能看一眼當年的嬰兒出生數,把年分加上18,現在我們的教育體系就不會這麼慘了。
台灣的18歲人口,也就是準備念大學的適齡人口,從1994年的41萬人,下降到今年僅28萬人,減少30%;但同時,台灣的大學數量卻從1993年、即啟動教改前的21所,大增為6倍,達126所,加上學院和專科更高達157所。
更多的大學,產出更多的碩、博士生,博士生又需要更多的學生才能當教授,台灣的教育體系成為一個無底黑洞!
年輕人口填不飽這個飢餓的黑洞,大學太多,也造成台灣的教育資源稀釋,導致大學教授的薪資過低,人才外流。
依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台灣公立大學教授年薪最高只有145萬元(新台幣,下同)相較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教授年薪611萬元、香港城市大學506萬元,台灣教授薪水,連這兩所大學的助教都不如。
也難怪,台大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的全球大學排名已跌到198名,是14年來最低。
可悲的是,面對這個問題,教育部竟依然略帶官腔地向本刊表示:學校得以本部、科技部補助經費及校務基金自籌經費,就教學及學術研究表現優異之教研人員發給獎勵,以提升我國學術績效達國家競爭水準,並引進國際高等教育人才及培育優質人才。
感到害怕的是,現在的教育政策,還是幾乎看不到人口的討論。現在開始,政府才在談大學退場。但這是18年前,1998年,政府就應該知道的事。決策者完全沒有在看人口趨勢嘛!
大學適齡人口,10年大減40%
更嚴峻的挑戰還在後面:現在這個教育黑洞,快要沒有學生可以吃了。
因為,台灣正準備進入未成年人數急劇減少的人口懸崖。再過10年,到2028年,18至21歲的大學適齡人口,還會從現在的123萬人減少為77萬人,大減將近40%。
然而,政府對於大學退場處理態度仍然消極。教育部每年核准的大學學士班招生人數,雖然逐年減少,但過去5年,每年減少的幅度只有1.7%。
從去年到今年,也只減少1.7%。按照這種速度,28年台灣的大學招生人數約為19.6萬人,已經超過全台灣18歲人口:16.9萬人。
這代表,若以現在的緩慢腳步處理教育的懸崖,未來全台灣18歲的人口,全部都去念大學,還是會有大學招不到滿額!
至今,只有2所大學停辦招生,而停辦3年的永達技術學院卻還沒有關門,3年仍有5億元的支出預算,變成某種程度「名亡實存」的畸形學校。
而大學退場最關鍵的《大專院校退場轉型條例》草案,至今還卡在行政院,仍在研議整體規畫。
相較於同樣是人口減少的日本,台灣牛步的大學退場政策,只能用「鴕鳥心態」來形容 。
國防崩壞
無視人口的教育政策,不但讓大學生滿街跑,也讓「未念大學」的年輕人急速減少,除了直接投入職場的年輕人變少,勞動力嚴重縮減,也影響了我們的國防安全。馬上,我們就會面臨兵源不足的國安問題。
我國現有國軍總員額是12.5萬人,國防部設定的國軍維持戰力所需最低人數約17.5萬人。
經過3次失敗經驗,政府再次決定在明年,也就是2個月後,全面實施志願役的「募兵制」過去強制當兵的義務役「徵兵制」將成歷史。然而,用簡單的加法來看,這也是荒謬不可行的政策。
首先,志願役和義務役去年和今年各招募4.5萬名官士兵,其中志願役占1.5萬名、義務役則占3萬名左右。
但明年開始停止徵兵,末代義務役」的人數只剩1萬多名,若要填補消失的義務役,志願役得要招募到3.5萬名才行,比今年足足多上1倍有餘。
但是,今年預計招募的1.5萬名志願役,上半年僅招到4300名,明年若要填補志願役,達成全募兵制,有可能嗎?
其次,國軍為了補充人力,推出「後備戰士」計畫,國防部編了1000多萬元預算,想要招募退伍的志願役士兵回營,原本計畫400名,最後調整成211名,結果今年第1批簽約的後備戰士僅23人,首批真正入營只有4名。千萬元預算,換來四名戰士。
再從人口結構看,志願役士兵的招募年齡是18至32歲,2000年共有570萬人,但今年減少整整100萬人,只有470萬人,再過10年,2027年,只剩370萬人。也就是說,能當兵的兵源,在27年內就少掉35%。
砸千萬招募後備戰士,僅4名入營
兵源的另一個問題,也是受到「廣設大學」荒謬政策影響。從2012年到2014年,有高達98%的志願役士兵學歷是高中職(含)以下,顯見志願役的重要兵源,就是未繼續升學的男性。
然而,在國內大學就讀率高達八成的情況下,2000年共有52萬名未念大學的18歲男性,到了2017年,只有11.9萬人沒有念大學;10年後,2027年,估計只剩下8萬名。
因此,如果國軍的編制員額不變,又全以募兵制來招募新兵,假設未來每年退休官兵及滿四年簽退的人數維持在4000名不變,10年後,全國不念大學的應屆男生,有1/2得去當兵,才能維持國軍戰力。目標不但極難達成,更會排擠掉已缺工的勞動市場。
更糟的情況是,訓練軍官及士兵的軍校,也在前面「搶學生」的大學中一起擺攤。
以最具指標性的陸軍官校來說,實際報到人數不到招生數的一半。陸官本年度招生名額為518人,就算錄取級分降了5分,錄取者也僅有275人,真正報到受訓者254人,連1/2都不到。
若照教育部大學退場機制,註冊率不足60%就被列為輔導退場學校,我們的陸軍官校其實應該停辦招生!
國防部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先天人口限制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說。他對募兵成效感到悲觀。
但如今,政府顯然決定和人口趨勢「對幹」,硬是要在明年實施全募兵制,有點好笑的是,國防部想出來的妙方,竟是花1200萬元「拍連續劇」。
國軍形象劇《最好的選擇》在九月初第一集首播,收視率僅有0.22,比一年重播近百次的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收視率還低,更為瘋狂的募兵政策,再添荒謬。
但國防攸關全民生命安全,這麼嚴肅的事,我們無法一笑置之。如果政府不正視台灣人口造成的國防危機,並重新思考國防結構,無兵可用的日子恐怕不遠!
社福崩壞
除了即將到來的人口負成長,未來10年,也是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10年。」蔡宏政說,在人口懸崖下,除了教育、國防體系,另一個急迫的危機,就是台灣的年金制度與老人長照體系。
雖然公務人員退撫的年金改革在政府的決心下,已經三讀通過,但是財務缺口更大、攸關上千萬勞工的「勞保基金」,改革草案仍在立法院裡。
勞保基金收支連續4個月逆差
在台灣邁入人口懸崖之際,2014年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原本預估明年才會出現收支逆差、入不敷出,也就是我們繳的勞保費,將少於支付給退休者的勞保年金,並在2027年,基金淨值破底,宣告破產。
但是,勞保局發現,今年3月起,連續4個月出現收支逆差,比精算報告提早了1年。光是6月,逆差就達48億元。
雖然現在勞保餘額仍有6900億元,但顯然人口懸崖的衝擊,已超越當初預估的程度。
同樣受到人口老化速度衝擊的,還有我們的長照體系。我們現在的老年人口(65歲以上)約300萬人,其中,衛福部估計約41萬人是失能、失智,需要長照體系的照護。
如果按照行政院長照2.0方案,每年330億元的預算,分給41萬人,等於每人每天分到220元的長照津貼,1天雇照護員不到1小時!
更可怕的是,內政部估計,人口急速老化,將造成10年後(2027年)需要長照的失能總人數,成長到78萬人。就算長照經費增加1倍,大家分到的還是一樣少。
按照失能人口增加的速度,現在政府的長照計畫,經費是遠遠不足的。光是每個人至少每天2至3小時的喘息照護,就要1000億至1800億元。
可以肯定的是,年輕人變少,老人變多,將讓老人社福預算成為財政的最大負擔。
學者憂:現在猛生小孩已經來不及!
雖然蔡英文政府指示衛福部搶救生育率,企圖延緩台灣人瀕危的負成長,現在開始生,已經來不及了!
要拯救接下來十年的人口懸崖,唯有開放移民才有辦法。就是以社會人口的增加,接起自然人口不足所造成的斷崖。
事實上,人口早開始負成長的日本,去年就少了3萬日本人。但是,日本的總人口僅減少16萬,因為去年移居日本的外國人,就有15萬人。
一向對外封閉的日本,為了減緩人口負成長,立志要當全球最快取得永久居留權的國家。過去和台灣一樣需要5年連續工作,才能拿到永久居留權的日本,現在符合條件,最快只要1年。
比我們早17年開始人口負成長的日本,現在才大開移民之門,其實並不算早。
相較下,老化速度比日本還快的台灣,更沒有時間揮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口數據血淋淋地擺在眼前,我們不能再盲目地衝向人口懸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