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8-09 10:03:58| 人氣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川普最新一擊!蘋果筆電會因此移回台灣生產嗎?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川普宣布將在91日,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加徵10%的關稅,智慧型手機與筆電將是重災區,但部份台廠仍是老神在在。


《天下》採訪發現,廣達已經準備將部份蘋果MacBook筆電產線移回台灣,現在正在測試。另一家電子大廠,更已在過去一年間,將輸美產能全數拉回桃園廠。

 

還好!我們在台灣的產線是保留下來的,設備也沒搬走,主機板、筆電大廠技嘉科技發言人、資管處處長孫國仁說:我們不會受困、或是受制於3000億關稅的衝擊。

 

技嘉是主機板、繪圖卡大廠,近年把成長重心放在筆電與

電競周邊等消費性品牌,川普對這批以智慧型手機、筆電為主的300億美元產品加碼的沉重關稅,就要壓在他們的頭上。但是,從孫國仁口中聽不出擔憂。


技嘉輸出美國的產品佔總營收約18%,過去除了委外製造部份,幾乎都在中國生產。


但為了因應貿易戰,技嘉的顯示卡、主機板、筆電、伺服器等四大產品,竟在短短一年之內,都把產能移回桃園南平廠。


未放棄台灣,反而換來彈性

孫國仁說: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開始,我們就立刻決策,不論是什麼東西,只要是輸美的component(零件)全部轉回台灣製造!」。

 

技嘉很早就認知,自己在生產製造上的量不算大,沒辦法靠規模和其他成本更低的廠商競爭,因此將資源放在微笑曲線的二個高端:前端的研發與後端的品牌產品。

 

把高端產能放回台灣,MIT的身份讓技嘉在貿易戰升溫之際,依舊老神在在。

 

台灣專注中間產品,急找產能

不過許多台灣廠商,過去專注在製造中間產品。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共同開發的「貿易加質資料庫(TiVA)」台灣所有出口產品中,有75.4%、超過3/4的出口是毛利較低的「中間產品」,主要出口到中國。

 

資誠公布的一份分析中美貿易摩擦的報告就指出:台灣「為大陸對美國出口提供了很多中間產品,同時也處在美國對大陸出口的產業鏈中,很容易受到雙向影響,使得台灣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尤其脆弱。」

 

現在川普把手機、筆電產業鏈產品放到徵稅清單中,讓過去暫時逃過一劫的台廠,也被捲入風暴。為了不被課稅,大家急著將產能移出中國。

 

大家目前在找Capacity(產能)是有一點急迫的,孫國仁說:我們觀察,到最後連Apple的供應鏈,都不能避免這個情況。

 

事實上,代工蘋果筆電的大廠廣達已經開始動作。

一名廣達的供應商及二名熟悉產業的人士,都指出廣達已經準備將部份筆電產線移回台灣,現在正在測試,目的就是為了將蘋果的Mac Book代工產能拉回台灣。

 

一名熟悉產業的人士說:不只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微星等大廠,現在都在想這件事。最後會把筆電產線移回台灣的,可能會是廣達和英業達,回台的產能有限,只需滿足美國出口需求

 

這名人士說:過去「筆電代工王國」之稱的台灣,因為2000年左右廠商開始西進,紛紛把工廠搬到中國。


像日本產業出走而陷入失落的20年,當時台灣的經濟也開始走弱。


現在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一個時代大潮的逆轉,供應鏈的大遷移是預料之中,但讓產業人士意外的是,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溫,廠商移動的速度也加快了。


但他預測,筆電回台的產能有限,頂多1000萬至2000萬的年產量,滿足出口給美國政府採購、及國防特殊規格的需求。

 

事實上,他指出,台灣的工資與技術早和20年前筆電代工大國的體質不同,期待筆電回鄉,「既不切實際、也不合成本。

 

台灣的筆電產能無法容納,而且筆電毛利低,不適合讓台灣來生產。

 

真正重災區:iPhone移不出中國產業鏈

市場預測,課稅後的真正重災區,將會是蘋果供應鏈的iPhone


富邦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廖顯毅在報告中指出:就算美國對中國手機課稅,iPhone供應鏈短期還是搬不了。

 

原因有三:

首先iPhone產線自動化僅20%,人力成本高;

 

其次iPhone各季出貨量變化極大,台灣和美國都無法提供穩定人力;

 

第三,iPhone的模具精準度要求比筆電高,因此更難跨國移動產線。

 

廖顯毅在川普宣布最新一波3000億美元關稅後發出短評,蘋果將會要求iPhone在中國出貨的供應商砍價10%,讓供應鏈先替蘋果挨下這一刀。


而供應鏈在短期內還是不會移動,在明年,蘋果可能就會將關稅轉嫁給消費者,進而降低需求。


不只是蘋果,所有仰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企業都是如此。這也造成關稅宣布課徵後,美股陷入黑色星期一,空軍血洗各大盤。


孫國仁說:反面來看,先將製造中心搬離中國的技嘉,顯得游刃有餘。


貿易戰有針對性,不論一來一往怎麼打、怎麼和解,中美之間的衝突已經是定局。長期來看,我們積極找中國以外的製造基地,已經是不會變的核心條件了。

 

在他眼裡,中美貿易衝突對台灣來說還有另一個機會:如果期待產線回來,它一定不是像過去依賴勞工密集的產業。這等同推動大家提高自動化的動力


換言之,台灣如果不趁著供應鏈大遷移時,提高自己自動化的功力,那麼能從中美貿易戰中奪到的利益,也將很有限。









台長: 昕哥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