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殖利率的台股,外資持股比率向來不低,在貿易戰火延燒下,台商資金搶進回流,也將改變台股生態,萬點行情目前仍在,能否攻上30年前的12682高點,大家都在看。
眾所矚目的國民黨黨內初選,7月15日正式揭曉,高雄市長韓國瑜以44.505%比27.73%的懸殊比數,打敗卯足全力、投入龐大財力、物力的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韓國瑜確定代表國民黨參選,小英總統與韓市長對峙的局面正式成局,而郭董、台北市長柯文哲未來的角色,都將牽動台北政壇。
搞殘台灣經濟的,到底是誰?
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公布第二季的GDP只有6.2%,創下27年以來最低的單季經濟成長數字;而同一時間,新加坡第二季的GDP成長率也只有0.1%,經修正後的季對季成長是負3.4%,創下10年來最差的紀錄。
韓國正深陷日韓交惡危機中,韓國公布六月出口繼續衰退13.5%,台灣反而出現0.5%的小成長,看到這些數字,台灣今年GDP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是標準普爾預測的墊底?值得大家高度重視。
我的看法是台灣經濟將漸入佳境,最大的憑藉是台商的資金回流。
這些年,唱衰台灣幾乎成了大家的共識,尤其是藍營的政治人物,都不約而同以唱衰台灣為己任,像高雄市長韓國瑜最經典的名言就是:3個台大法律系總統,把台灣經濟搞殘。
這次參加國民黨初選失利的郭台銘也說:中華民國是一間破產的艱困公司,他們看台灣經濟都套上最負面的形容詞,但是大家都沒有說台灣到底是怎麼樣陷入今天的窘境?其實最大根源是台灣的人流、物流、金流都流往中國大陸。
回到一個大家熟悉的場景,1989年是重大的轉捩點,中國大陸正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同一年,日本泡沫經濟達到最高峰,是正在被戳破的關鍵時刻。
台灣那1年台幣大幅升值,1天升1分,帶進了龐大熱錢。
台股從1986年突破千點,在1989年突破萬點,最後在12682點崩盤而下,當時,如果懂得把台灣的資產出脫,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前後,把握最佳時機,切入中國大陸,如今都搖身變成大贏家,其中1988年逐漸把生產基地移到中國大陸的郭董,是其贏家代表。
1989年迄今,正好經歷30年,正好是一個世代,這個30年對日本來說,正好是失落的平成30年。
台灣在過去30年也陷入痛苦的調整,政治人物喜歡比較中國與台灣,兩者也形成強烈的對比。中國進入快速奔馳的經濟成長時代,台灣經濟則從兩位數高成長走向4%、3%、2%左右的低成長,台灣面對低薪窘境,我們常說,台灣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
最大原因就在台商的出走,過去30年,台灣的人、錢都走了,企業把生產基地搬到中國,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很早以前就突破50%,台灣製造業不在台灣投資,生產基地全在海外。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總經數據看起來並不差,但是台灣民眾對經濟都很無感,這是因為製造業大量外移,台灣的人流、物流、金流不停地往外流,就像是浴缸的水因為沒有把缸底的塞子塞好,經濟活動產生的流入,最後又透過各種方式流出,台灣的總體經濟活動好不起來,資本市場反應最強烈。
台股在1990年2月達到12682點,1989年日本日經指數在泡沫吹破前夕,最高達41957點,但是30年下來,台灣仍處在失落的年代,台灣的加權指數及日本的日經指數,經過30年努力,還沒有回到原來的高點。
但是同樣30年的時間,大家可以發現香港恆生指數從2022點跑到33484點,德國DAX指數從1650點跑到13930點,而美國道瓊指數則從2500點左右,跑到27000點以上,這30年是一個巨大變化的時代,但是台灣與日本卻走過30年困難調整的歲月。
像浴缸的水,源源流出30年的台灣經濟,今年出現巨大改變,中美貿易戰改變了30年來台灣資金單向外流的狀態,首度出現資金回流局面。
這當中從2個角度來看,一是經濟部成立投資台灣事務所,每周公布台商製造業回來投資台灣現況。
根據最新統計,登記回台投資的企業現在達89家,申請回台投資的金額已達4441億元,可望帶來逾4萬個工作機會。
小英總統把今年製造業回台投資金額的目標訂在5000億元。
經濟部長沈榮津告訴我,他保守推估會達到7000億元。
財政部長蘇建榮則估8000億元。
這是台商具體回台投資的數字;另一個是立法院三讀通過《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台商資金匯回第1年課稅8%,第2年10%,若投入實業,稅率減半,尤其是民進黨政府列為政策性獎勵的5加2產業。
資金回流淪炒房,好壞伴隨?
台商出走30年,外傳滯留在外的資金超過15兆元,過去台商資金回流在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台後,馬政府將遺贈稅從50%降為10%,一度出現台商資金回流浪潮,但卻引來炒房後遺症,台灣住宅價格飆漲,引來民怨。
這次政府引台商資金回流,首先是擋住了台商資金回流炒房的路,希望資金進入製造業。
台商回流是今年台灣經濟最大亮點,也是改變台灣資本市場生態最大的變數,這是30年來首度出現的巨大變化,也是台灣經濟否極泰來的徵兆之一。
首先是台股「底氣」逐漸上升,今年有2位企業界人士在年初就發表預測,一位是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他表示:台股今年站在萬點以上的時間會比萬點以下長,這話已得到印證。
相對韓國股市又回到2000點上下的低檔,台股在11000點的「高檔」盤旋,力道比大家預期還強。
另一個是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指出:今年投資的重心在殖利率,有「台灣特色」的個股會脫穎而出,賀理事長話匣子一開,完全點出台股今年的重點。
一是台股今年高殖利率的個股率先脫穎而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融股,過去台股的金融股因為股價波動不大,市場人士很少人會相中,但是像今年配息2元的上海商銀,股價一口氣漲到58.3元,除完2元息後,又迅速填息。
今年兆豐金從24.95元漲到32.05元
元大金漲到18.95元,華南金漲到21.5元,第一金漲到23元,永豐金漲到13.1元,合庫金漲到20.95元,玉山金漲到27.65元,都創下波段新高。
而長期穩定的高殖利率股,像是兆豐金配1.7元,殖利率在5%以上,元大金配0.9元,殖利率正好是5%,其他如錢櫃、華研、漢來美食、晶華酒店、精誠資訊、勤誠等這類具有高殖利率的個股,也都受到青睞。
台股的高殖利率一直是全球股市亮點之一,目前台股市值約32.7兆元,殖利率約4.59%,在全球股市排名都在前3名之列,2018年全體上市櫃企業配息1.45兆元,2019年可能達1.55兆元,單是台積電連續2年配8元,共配出逾4000億元的巨額現金,外資成了最大贏家。
今年台積電改為每季配息,將配發1季2元的股息,而台塑四寶2018年股息,台塑石化配6.3元,配出600億元股息,台塑配5.7元,配出363億元,台化配7元,配出410億元,南亞配5.1元,配出404億元,台塑四寶在2018年共配出1777億元現金,今年台塑四寶股息配發略有縮水,但仍配出1586億元,單是台塑四寶加上台積電就配出3800億元左右的現金股息,這也可以展現台股氣勢。
高殖利率股受青睞,填息力道強
滯留在外的資金回流,改變台股生態最顯著的是高殖利率的企業受到青睞,今年很多高殖利率個股,股價表現搶眼,而且填息力道強勁,像是今年配出15.75元的美妝商寶雅,除息後又從392元來到455.5元的波段新高;過去很少受到市場青睞的飯店股,像晶華酒店今年從130元漲到204元,晶華配出11.01元現金股息,非常受到市場肯定。
另一個角度是,過去30年台灣資金出走,股市交易量下滑,這失落的30年,台灣靠著外資撐住台股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外資享有比內資更優惠的稅制,外資幾乎撐住台股半邊天。
台股充滿了「外資概念股」
像台積電外資持股1度達81%,現在仍有77%,台達電外資持股也一度逾80%,現在仍有68%,聯發科的外資一直都在60%左右,最高貴股王大立光外資持股約46%,日月光的外資持股最高一度達83%,現在改成日月光投控後仍有73%;股價一度衝上1300元的國巨,現在外資持股約42.57%。
傳統產業的統一企業,外資持股向來都超過50%,統一超則是超過40%,東元的外資持股都有45%以上,外資左右台股半邊天,台灣的投資人也習慣跟著外資角度尋找明牌。
蟄伏30年資產股,將現高點?
但這個情況在內資回流後,將出現顯著的變化,也就是說:台股未來將出現賀鳴珩理事長所說的,有台灣特色的個股會脫穎而出,這可從幾個角度來看。
一是台灣內需消費股,像寶雅就具有這個特色,台灣美食概念股今年紛紛抬頭,例如六角從65.3元漲到180元,漢來美食從121.5元漲到150元,瓦城從227.5元漲到333元,最近遠百也從15.4元漲到23.8元,連飯店股的晶華、國賓、華國股價也漲上來,最顯著的是台北街頭出現很多「鮨」字號的日本料理美食都大受歡迎,這可以看出台商回流,具有特色的高檔美食受到青睞。
另一個顯著訊號,是蟄伏30年的資產股脫穎而出,台股在1990年12682點的年代,有很多資產股飆漲,例如華國飯店漲到1075元,國泰人壽漲到1975元,勤益一度漲到525元,南港輪胎漲到334元,泰豐炒到416元,嘉裕西服漲到299元,台火漲到1420元天價。
這些資產股熄火了30年,最近大家發現資產股開始移動腳步,像勤益漲到23.5元,裕隆從17.55元漲到24.95元,三陽工業、泰豐、南港、南染等股價也逐漸上揚,過去30年被棄置的資產股逐漸受青睞。
最具代表性的像南港輪胎,「世界明珠」開發案年初都審通過,這個案子號稱800億元以上,南港輪胎今年股價從25元漲到38.45元。
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悄悄進入農林爭取經營權,沉寂了30年的資產股,出現了新的生命力。
30年前台股12682點,當時最流行的用語是「台灣錢淹腳目」,後來台股跟著崩盤,陷入30年調整命運。
這次資金回流,從今年工業區土地交易熱絡、地價上漲,台灣的資產價值會不會重現?
當年台股的密碼「12682」會不會重新再來,這是觀察台股未來最重要的功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