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29 10:34:15| 人氣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工會為什麼落到全盤皆輸?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榮空服員罷工第7天,又砍掉7月初400個航班,被取消的班次加起來,已高達1,400班,影響超過20萬人。

 

台灣天空癱瘓狀況持續,但勞資對峙的情勢卻已出現逆轉。


資方一句:「要談可以,拿具體方案來」成功搶回罷工主導權,原本強勢的工會,在態度軟化做出禁搭便車、勞工董事和日支費都可談的大讓步後,又被逼著和罷工空服員協商討論退讓的底線,猶如困獸之鬥,無法可施。

 

和當初取得罷工權後首場協商,綁上桃紅色頭巾宣示罷工的凌人氣勢,判若兩人


資方立場堅定不退,又有200位罷工空姐鬆動,託長榮要回罷工三寶(護照、台胞證、員工證)的情況下,可以想見的結果是,工會被資方逼著上談判桌,有得拿就草草收場。

 

不同於3年前華航資方照單全收的空服員罷工大勝利,這次長榮工會顯得有點左支右絀,預期很難達到罷工空服員所希望的談判結果。

 

同樣都是由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發起的罷工,為什麼這次會失敗?


原因18大訴求,工會寸步不讓

殊不知勞資談判本來就是在「你退我進」、「你進我退」中,透過底線的試探,彼此溝通歧見,找到勞資雙方可以迴旋的空間。


舉例來說:資方提出每趟飛勤給予200元「飛安服勤獎金」回應工會訴求,雖然與提高日支費相比,200元的服勤獎金只是杯水車薪,但如果能在提高待遇上讓步,換取資方在改善疲勞航班或管理民主化上的承諾,既不會落得滿盤皆輸,也能為退場鋪路。

 

然而,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的是,工會取得罷工權後的第一次協商,雙方討論第一條未有共識,連帶後面7項訴求都未協商,工會立刻以沒誠意為由,逕自宣布在2個小時後罷工。

 

原因2:罷工說帖難獲得大眾認同

再者,工會提出的說帖也許正當,卻沒有正中紅心,難以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


相較於3年前華航空服員罷工直指:這是一場與休息有關的戰爭,以及今年初華航機師罷工主打過勞,都把訴求與飛安綁在一起,與民眾息息相關,容易取得社會的同理。

 

這次長榮勞資的最大歧見在於「禁搭便車調款」和「勞工董事」與民眾距離遠,比較難理解。


加上工會在協商直播時,第一項「日支費」無共識旋即發動罷工,讓不少民眾誤以為,她們是為了「錢」罷工。

 

原因3:勞動環境確實持續改善

理由最充足又涉及飛安的勞動環境,看起來長榮也在改善中。比如說:長年「零工會」的長榮,也在華航空服員罷工後成立企業工會,而過去備受批評的颱風來襲硬飛,也在輿論的要求下檢討改進。


工會最能發揮的過勞航班,長榮當然也有,但仔細算起來不過占0.02%,而且長榮提出包月專案因應,飛一天休一天,只需工作10天,可以休假20,深得已婚有小孩的空服員青睞,工會似乎也很難在上面做文章。

 

原因4:工會誤判形勢,長榮讓步空間有限

工會之所以輸,也與誤判長榮賺很多卻不願意與員工分享有關。事實上,連續4年發放4個月年終獎金的長榮,獲利不如外界想像的光鮮亮麗,光從財務體質看,長榮對工會讓步的空間有限。

 

攤開長榮航空的年報,去年底的資產總額是2,412億,負債1,711億,合併營收1,799億,獲利65.5億。


也就是說:公司投入這麼多資產,承擔大筆負債,獲利卻只有投入資產的2.7%、營收的3.6%,一點也不符合投資效益。

 

而且高達24.6%的獲利,還是由持股80%的長榮航太所貢獻。進一步分析長榮航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比最大是客運的55%,其中歐美長程線又占客運營收的51%,是華航的2倍,這也是長榮不肯提高日支費的原因,因為空服員待在海外的時間多,營運成本勢必大幅攀升。

 

空服員當然是客運不可或缺,罷工直接衝擊就是長榮航最有競爭力的客運。

 

然而空服員這行業的替代性太強,長榮航股東會後記者會馬上宣布對外招募200位空服員,包括以前沒有的男性空服員,以及300位外籍空服員,取代之意昭然若揭。


訓練一個機師要3年,空服員只要3個月,更何況新人每年擠破頭,長榮根本不怕找不到人。

 

原因5:資方決心戰到底,工會處處掣肘

長榮的策略很明顯,寧可賠1年,也不願年年賠,因為華航人事成本吃掉獲利的殷鑑不遠。

 

3年前華航空服員罷工爭取到福利,公司怕引發連鎖效應,不管機師、地勤或維修全都沾光,每年人事成本就增加24億。

 

長榮底線踩得非常硬,據說,長榮一開始就準備拿20億來賠,就算和工會耗上一個月也在所不惜,讓工會處處掣肘。


道理很簡單,1年虧20億,5年就是100億,這次可能虧100億嗎?答案不言可喻。

 

原因6:長榮是民營公司,政府難介入

工會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長榮不是華航,而是100%盈虧自負的民營公司,不像華航會有大股東「交通部」壓著他們跟工會協商。

 

即使工會不斷伸手向政府求援,政府頂多只能道德勸說,無法強行介入,只要股東不介意賠錢,長榮就不可能讓步


工會背後的影武者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當然是刻意拉高標準,想方設法促成罷工。


長榮採取高壓威權,由上而下的日式管理,讓空服員長期和公司管理產生衝突,才是真正造成罷工的土壤。

 

可以預期的是,罷工似乎已接近尾聲,但長榮航空的挑戰卻才開始,如何放下父權身段,透過徹底溝通化解勞資歧見,才是避免下一次罷工再起的最好辦法。

 



200空服員歸隊服勤:長榮航運能,恢復至6

長榮航溫情喊話及羊群效應發酵!長榮航宣布已超過200位空服員歸隊服勤,昨(26)日清點人力後,預計71日至5日取消368個航班,運能恢復至6成。不過,長榮航已經累計損失約13.4億元業額。

 

長榮航26日公布71日至5日取消的航班概況,每日約取消73班左右,已經較日前每日取消85班減少許多,主要是參與罷工空服員超過200位空服員將回來上班

 

由於工會拒還回空服員的證件三寶,長榮航除了依照空服員本人意願替員工報案,也在外交部支持下,將免費替空服員辦理三寶證件重發,後續還有更多空服員表明要回來服勤,76日後的運能將會逐步提升。

 

長榮航指出:桃空職工20日啟動罷工至26日共計7天,統計已經取消295個航班,累計營收損失估計約13.4億元,此外尚不包括每日簽轉旅客及賠償等費用3,400萬,7天合計約2.38億元因罷工產生的額外損失。

 

此外,依據長榮航與華航個體財報顯示:去年兩家的每位員工平均年薪不相上下,長榮航平均年薪173萬,華航平均年薪173.5萬元,華航僅以平均年薪多5,000元略高於長榮航。

 

由於長榮航今年初調高本薪3,000,再加上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提出額外新增給空服員「飛安服勤獎金」每趟200元,1個月約可增加1萬元,長榮航空服員年薪約可再增加15萬元左右,比現在百萬年薪還更優渥。

 

長榮航發言人陳耀銘再度重申:空服員回來上班吧,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回來上班一切重頭開始。




台長: 昕哥
人氣(5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