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性堅強」,中國電動車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榮譽董事長張毓捷的辦公室牆上,掛著這樣一幀書法。
60歲那年,友人們請書法名家揮毫寫下蒼勁有力的四個字,送給他當生日禮物。
豈料不久後,這幀書法竟一度被「福建第二富豪」給「A」走!
福建第二富豪、張毓捷的徒弟、寧德時代董事長、A走書法的,指的都是同一人—今年51歲的寧德時代創辦人曾毓群。
在本次「2019年兩岸三地企業市值1000大排行」調查中,去年在深圳證交所股票掛牌的寧德時代,以近8200億元台幣的市值,衝上第84名,持股近30%的曾毓群,身價則逾2000億元台幣。對76歲的張毓捷,以及小他25歲的曾毓群師徒檔而言,創辦寧德時代,的確是個賭注。
因為,他們需要放棄原本安穩的工程師生涯,把身家賭在前途未卜的新創事業上,更令他們不安的是,誠如張毓捷所言:做電池,是個非常危險的行業,電池裡裝的都是易燃化學物品。
2011年底,寧德時代從ATL(新能源科技公司,寧德時代的前身)的汽車動力電池部門獨立出來,成為一家獨立公司。2012年,中國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將汽車電池列為重點扶植項目,給予大力補貼。
曾經,一輛純電動車小轎車,售價可能12至15萬元人民幣不等,政府可以補貼消費者一輛電動車高達6萬元人民幣。
換句話說:在中國,買電動車的成本,僅一般汽油車的1/2。以今年而言,平均每輛純電動車消費者,仍可獲得近3萬元人民幣的補貼。寧德時代便是在這個政策風口上遠颺起飛。
自2012年後,中國電動車出貨開始呈現三級跳成長。
以2018年而言,全世界總計賣出171萬輛純電動車中國就占73%,達125.6萬輛。
挾著ATL時期出貨給蘋果、三星、華為等一線消費電子大廠的名號與口碑,寧德時代快速攻占市場,不僅中國本土車廠訂單囊括十之八九,2012年旋即拿下BMW電動車電池訂單,緊接著,福斯、日產、賓士、本田、寶獅雪鐵龍等國際車廠電池訂單也陸續落袋。
看準電動車未來趨勢,黃魚之鄉變「全球鋰電池之都」
快速攻城掠地的寧德時代,2017年電池出貨量首度超越特斯拉供應商Panasonic,坐上汽車電池出貨量霸主寶座,當年全球市占率達17%,2018年據估計已提升至22%。
換言之,全世界每5輛純電動車中,就有1輛以上是由寧德時代製造的電池所驅動。
為寧德時代供應電源管理系統的台灣供應廠精星科技總經理張振紘指出:發展電動車,是中國汽車工業技術完全自主的一條捷徑!
深入研究汽車產業的張振紘分析,傳統燃油汽車的核心零組件是引擎與變速箱,占整車成本約25%至40%不等,汽車強國日本,摸索了將近100年,才有引擎與變速箱的精湛工藝。
但電動車的核心零組件是電池,占整車成本高達35%至40%之譜,擁有電池技術,就等於可以執未來全球汽車工業的牛耳。所以,中國才不惜代價發展動力電池。
現在主流技術是,電動車每充1度電至少可跑40公里;至於燃油車,即使省油車款,1公升汽油頂多可跑10幾公里。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所技術長潘金平解釋:電動車在成本優勢之下具有必然的未來性:
1度電不到3元台幣,1公升九五無鉛汽油要30元台幣!
為了採訪寧德時代,我們目擊到福建寧德市如何從一個黃魚養殖之鄉,在短短5、6年的時間,變身為一個電池相關產業年產值高達2176億元台幣的「全球鋰電池之都」?
52歲,在寧德市開計程車的鄭魏超告訴我們:寧德市充電樁普及,每充1度電只要0.9元人民幣,我車子每個月電費不到200元人民幣,你看油料省了多少!
在寧德市跑車的他語帶驕傲:寧德市八成以上公車都是純電動,以後新上路的計程車也會是純電動!
上海5G創新高峰會,打造產業升級「五大全新概念」
如果把電動車電池,視為中國企圖在汽車工業產業技術升級的「硬實力」一次性大躍進,那麼5G通訊技術的發展,則是「軟實力」能否脫胎換骨的關鍵一役!
4月,上海世博中心舉行「5G創新發展高峰會」這是由中國電信服務商中國聯通主辦,號召合作夥伴對5G未來應用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武力展示」。
中國聯通身為中國電信「三虎」之一,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虎牙、華為、中興、小米等中國一線高科技廠,自然也都共襄盛舉。
上海是中國發展5G最積極的城市之一,2019年底前,將有超過1萬個5G基地台在上海啟用,2021年底前,上海5G基地台預計將超過3萬個。
上海市政府也計畫在3年內建設10個5G創業示範基地,目標是培植至少100家5G新應用新創企業,創造出1000億元人民幣的新產值。
於是,5G族群被寄予經濟轉骨與產業升級厚望的「新復仇者聯盟」於焉誕生,這群指標性企業就是《今周刊》「2019年兩岸三地企業市值1000大排行」中,最耀眼的一個族群。
不過,經濟轉骨也帶來了副作用
外賣平台的物流機車大軍,成為近年來上海街頭最醒目的新興風景。
50歲,來自河南的齊大哥是美團點評的物流員,他說:一天中生意最好的3個時段:午餐、晚餐與消夜,這是幹外送的3個掙錢時刻。
4年前入行時,齊大哥每天接50張單以上,平均每單可賺6元人民幣。現在,我每天能接到30張單就算不錯了。景氣不好,很多人下崗就幹起物流員。
他的處境,很可能是中國企圖藉5G、智能製造、人工智慧進行轉骨之際,必須面對的「副作用」。
AI、智能製造與大數據應用,的確提升了大型企業競爭力,但也造成中小企業不支倒地,失業成了新問題。
附帶一提,當年那幀差點被寧德時代老闆曾毓群「A」走的「賭性堅強」書法,之所以又回到榮董張毓捷的辦公室裡,是因為他商請書法家另外寫了五個字送給曾毓群。
如今,掛在寧德時代董事長室裡的五個字,某種程度,也標誌著中國力拚新產業的決心:「賭性更堅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