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外界對於非洲的想像,多與饑荒、疾病、貧窮、落後等負面樣貌相互連結,然而,現在的非洲不但是中美兩強爭搶的戰略要角,又是國際企業和台商的新成長引擎。
台灣知名紡織大廠宏遠,也因兩大關鍵原因看中位在東非的衣索比亞,選擇到當地設廠。
在衣索比亞 看見世界新工廠的底蘊
外銷中、歐、美免關稅;勞動成本僅越南1/7
每隔31秒,一件法國品牌迪卡儂新款運動褲,就這樣經過U形流水槽式的自動化成衣生產線,快速產出。
經過海運,最快一周後能到歐洲賣場銷售。
眼前這條稱為「單件流」的成衣自動化生產線,正是參考知名的豐田生產方式(TPS)打造。
這條由台灣紡織業客製化設計的產線,共由39個工作站組成,每站的工人,只做一個單純的車縫動作,接著就進入下一個工作站…,確保成衣生產秒速越快、成本越低,越有競爭力。
很難想像,打造出成衣自動化秒速競爭力的這裡,可不在台灣、中國或東南亞國家,而是東非的衣索比亞!
走進台灣知名紡織大廠宏遠在衣索比亞南方大城阿瓦薩的成衣廠,類似的自動化產線現場共有24條。
2017年2月才新建完成,如今,已經胃納1500位當地員工,在工作站前各司其職,場面壯觀。
迪卡儂這筆褲子訂單共3款、24萬件,現在31秒生產出一件,未來要降到30、29、28秒……。
擁有超過40年成衣經驗、宏遠衣索比亞廠總經理陳世輝解釋著。宏遠是在2年前拍板轉進成衣廠,經考察斯里蘭卡、孟加拉、印度、肯亞、衣索比亞等國家後,最終後者勝出。
人力充足,出口美國32%稅率降到零、成本,是關鍵
假設其他地方代工成本1美元,這裡只要6、7毛。陳世輝說,對比於中國、越南、柬埔寨,只有這裡,是全世界最後一塊生產基地,沒得選!
明明沒冷氣,訪談了1小時,我們卻都沒流汗,原來接近赤道的衣索比亞因海拔1700公尺,讓日光像是拔了刺的玫瑰,耀眼卻也溫和,照得廠房鋼骨結構閃閃發亮。
設廠1年半來從無到有,宏遠至今已累積迪卡儂等5家國際知名客戶,預計2018年底和2019年各要再新增18條自動化產線,估計2019年員工數可成長到至少3000人。
採訪這天,陳世輝透露:2天後日本知名商社將上門洽談訂單,2019年開始有機會能在此生產UNIQLO和H&M成衣訂單,未來的商機看好。
衣索比亞製造的商機,和一紙法案開展出的非洲外銷亮點有關。
這紙法案,叫作「非洲成長暨機會法案」(AGOA),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於2000年簽署。
這紙貿易協定,讓多數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享有出口紡織品等特定商品到美國的免稅權利,2025年到期。
宏遠總經理葉清來認為:衣索比亞目前銷歐美都免稅,以台灣針織、平織品出口美國最高32%的出口稅率來看,「非洲出口零關稅,少32%很有吸引性。
哪怕越南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前10年關稅只減10%,外銷關稅還有22%,10年後才免稅,10年後世界變怎樣,已經不知道了,不如跳過越南。
他看上衣索比亞另一關鍵,還有處在「農業轉工業」經濟發展階段的衣索比亞,擁有超過1億的人口,「人民和泰國一樣溫和,買東西會排隊。
他表示:在衣索比亞,目前每月每人的平均成本僅60美元(含員工伙食、交通車)算一算不到2000元新台幣。這個數字,只有越南的1/7,等於在越南請一位工人,在衣索比亞能請7位。
紡織在內的許多勞力密集製造業,確實須仰賴大量勞動力做後盾,這是非洲一大優勢。
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非洲勞動力人口達到近5億人,只輸中國和印度;但預估到2040年,非洲勞動力人口將出現黃金交叉,超越中國。
雖然人多,但畢竟是從農業轉型工業,要把「農夫變工人」,終究須付出時間。前面很痛苦,這些人完全不會……,真的要長期抗戰,才能做到100%。
因為當地人常用的語言複雜,我們還請了4位翻譯,才能同時對每位員工有效溝通。
不過,當地年輕人普遍抱持的旺盛企圖心,卻抵銷了教育訓練費時費力的缺點。
宏遠(在衣索比亞)是一家新公司,這也是我第一份工作,其他公司不一定會用新人。2年前從當地大學畢業的費亞拉,家族有13名兄弟姊妹。
排行第8的她,現任宏遠衣索比亞廠成衣模板設備開發小主管,對她來說,目前薪資折合新台幣約2000元,扣掉房租、食物後,很難存錢,但我相信,只要先把工作做好,未來薪水就會好……。我也想學商業,未來有一天要自己創業!
如同費亞拉是映照出衣索比亞年輕人的一面鏡子,宏遠也是外資布局非洲製造的縮影。
園區不缺電 ,37棟廠房招滿外資
實際走訪宏遠所在的阿瓦薩工業園區,園區經理凱特馬告訴我們,園區外常停電,但園區內除電力供應穩定,電費便宜,一度電0.025美元,廠區並配有上百支監視器和荷槍實彈的保全,安全無虞。
這裡只用了9個月,就從一片黃土中蓋起第一期共37棟廠房,由於很快客滿,新一期又再蓋了15棟,宏遠2017年進駐後,再次滿租。但目前台灣企業,仍僅有一家。
園區中,我們還見到了來自中國江蘇無錫,去年到此建布廠的金茂公司廠長任協新。美國成衣集團PVH(客戶包括CK、Tommy
Hilfiger等國際品牌)選擇在工業剛起步的衣索比亞設廠,我們每年都是對方最佳供應商,也跟著一起來。
他眼中,卡位衣索比亞製造,同樣是要享受外銷零關稅、貼近客戶和發揮聚落優勢的商業邏輯。
34年前,為了援救非洲飢民,一群美國知名歌手攜手譜唱〈四海一家〉;34年後,當年皮包骨的難民身影已不復見,費亞拉在內這群多半來自當地農村的工人,從事和全球經濟連結、高生產力的工作,不斷累積技能,甚至替未來的創業做準備。
AGOA是優勢之一,衣索比亞還有龐大的人力資源,年輕人都在找工作,對外國企業來說,現在是巨大的機會!擁有碩士學歷的當地年輕官員告訴我們,30年前,衣索比亞很貧窮,我們必須改變,台灣的經驗是學習的目標,宏遠是第一個好例子……。非洲真的不一樣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