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2-04 11:47:41|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領導EQ低、兩岸立場搖擺,柯文哲最該搞定的事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得我正式請假開始競選的前一晚,留下一張紙條給祕書,除了感謝她4年來的幫忙,也告訴她阿北一定會回來。

 

阿北回來了!超過10小時的拉鋸戰,新任台北市長之爭結果,在投票隔日凌晨三點前終於揭曉,現任市長柯文哲以3254票的差距連任,他穿越人群,站上勝選舞台,向台下超過3萬民眾一字一句念出感言。

 

微笑的柯文哲,念稿時掩不住內心激動情緒,稿子一念完,整個人大口喘氣、笑得開心

 

這場仗贏得實在驚險,4年後拚連任,情勢不比當年,在「韓流」席捲全台、藍軍歸隊,民進黨為鞏固南台灣選情,強打藍綠對決的雙重夾擊下,柯文哲最終以四一%的選票連任,證明了在首善之都,「超越藍綠」的確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告急:首度打「陸」戰  掃街拜票   

我們有不同的過去,但有共同的現在,只要願意,可以走向共同的未來。超越藍綠不是消滅藍綠,要讓台灣成為和諧的社會,繼續秉持公開透明的價值。

 

誠如柯文哲的勝選感言,在造勢現場,可以感受到與傳統選舉很不一樣的氣息,沒有旗幟飛揚、汽笛鳴聲,沒有政治大老抬轎,放眼所見,只有素人樂團在台上載歌載舞,台下年輕群眾也樂於買單。


民調專家戴立安分析:78年前,台灣民眾非藍即綠的比率有70%,這幾年大概剩50%,這些人不是沒有政黨立場,而是覺得沒有對的人或是對政黨失望,就站在中間,一大塊組成是年輕人、教育程度高、沒有政黨包袱的,這些選民中,支持柯文哲有70%以上。。

 

4年前,以素人之姿參選的柯文哲,在民進黨禮讓不提名下,成功吸引中間選民,拿下超過85萬高票,打敗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成為罕見的無黨籍市長。

 

4年後,「白綠分手」,選前2周,柯文哲和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的民調只有微幅差距,靠網路聲勢「空軍」起家的柯文哲,也不得不打起「陸戰」選前2天,甚至首度開始掃街拜票,希望穩住更多中壯年齡層選票。

 

驚險:得票率最低的台北市長

柯文哲雖勝選,但得票率僅有41%,是有史以來得票率最低的台北市長。


他自己也說:這次選戰結果表現不如預期,但至少沒有在藍綠夾攻下被殲滅,算是很了不起了。


選舉前後,各界盛傳他下一步要選總統,對此,他雖多次強調,本來沒有的事,怎麼會傳傳傳……。卻也沒把話說死。

 

13個月後的總統大選,無庸置疑地,他的態度,可能影響兩大政黨的選情。


針對勝選後的下一步,外界眾說紛紜,戴立安分析:柯P大概沒有能力組黨,不然就變成黃國昌的例子,組黨後,任何事件、所有發言都算在你頭上,更不用說,所有的黨都從藍綠出來,不是完全不同。」


也有學者認為:若要邁向總統選舉,組黨不可不為,「柯P若要專心走政治路,應會組黨,不然大概再做完4年台北市長,(政治生涯)就下來了。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說:下一個台北的4年,柯文哲說要讓「改變持續成真」,方向包括幾個他最常被讚許的特質,不開「撒錢式的支票」,講求永續的社福與財政規畫,不強打意識形態和對立的競選訴求。

 

選前一周,許多不在政治議題表態的230歲年輕人,紛紛上臉書「搶救柯P」。

 

黃金周的周日,在北門的造勢活動來了4萬人,隨處可見推著嬰兒車的小家庭、刺青的年輕人和上班族


一名曾在柯P、陳菊、郝龍斌市長任內就職的公務員,在臉書上分析年輕選民愛柯P的原因。


他表示:柯P是擇善固執的「頑固老人」,在大巨蛋議題上不放棄,還勇於承認公共住宅「跳票」;同時,重陽敬老金「排富」條款也得到廣大群眾認同,欣賞他「認真負責與反省檢討的精神」。

 

放眼4年政績,柯文哲最常掛在口中的是減債520億元,比前任市長郝龍斌快上4倍;招商成績近2年都是全台第一;清廉也是特色,市府未有任何局處首長涉貪;提早8年達成100%汰換鉛水管的目標;增加223處可以自來水直飲區域,強化優質用水等。

 

不過,他連任後的挑戰也不少,包含民怨最深的大巨蛋已虛耗三年半;公宅本來規畫「42萬戶、85萬戶」的目標,現在下修到四年可完工和開工的總戶數共1.2萬戶,都是他有待完成的重要任務。


廖達琪觀察:「除了減債,他過去成績單不是太多,但仍是大家存有期待的對象。」。

 

挑戰:不會做人;戰友頻頻出走

少了新手蜜月期,連任後,柯文哲的弱點也將持續被放大鏡檢視,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人和」問題,團隊始終來來去去,連這次競選成員也是海選而來,少有長期戰友


柯文哲執政台北市4年以來,光是一級局處正副首長,就走了至少23位。


失言不斷的他,曾在前副市長周麗芳、前文化局長倪重華相繼離職後,無視當事人感受說:自從開除2個人以後,現在突然很想開除人。

 

也曾在台北市交通問題嚴重時表示:再開除幾個局長,就會改善了。其缺乏言語溝通的智慧,可見一斑。

 

不少夥伴因此與他反目成仇,例如入閣不到一個月就閃辭的前體育局長楊忠和,自爆與柯文哲的認知差異太大,「讓他有收不完的爛攤」。

 

前觀傳局長簡余晏則公開表示:跟柯文哲做事的日子「不堪回首。


幫姚文智站台時更說:柯文哲白天是白色力量,但到晚上變成暗黑力量。更不用說,幫他創造人氣巔峰的世大運功臣蘇麗瓊,公開拍片支持姚文智

 

2次競選皆義氣挺柯P、未謀一官半職的競選後援會總顧問陳雨鑫直言,未來柯文哲的幾個重要挑戰,都和「人」有關,包括「強化團隊向心力」、「情緒控管」、「讓事務官也有政務官的熱情」……等,他形容柯文哲做事「法理情」兼顧,但做人「情理法」很欠缺,需要改變

 

曾有民間團體成員透露:與柯文哲在市府初次會面,會議結束後,柯文哲竟當著他的面,和核心幕僚數落各局處首長,當場點名哪些人「不合格」,「統統都應該要換掉。

 

爭議:打弊案、兩岸立場反覆

另外,柯文哲搖擺不定的中心思想,也為外界多所批評。

廖達琪表示:柯文哲代表的是台灣中間、年輕人的力量,他可以不藍不綠,但要找出選民重視的核心價值,不能沒有自己的中心思想。

 

柯文哲反覆無常的案例不少,如剛上台時主打「五大弊案」,追討力道減弱後,變成「五大案」、再到「五大怪案」。


針對中山國中前音樂教師蕭曉玲的解聘案,曾說要撤銷解聘與復職,後來卻無下文。

 

最引人非議的,莫過於2017年他在上海雙城論壇說出「兩岸一家親」、「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同時卻和反對兩岸一家親的李登輝、時代力量互相唱和,讓他的「台灣價值」備受質疑。

 

P絕不是理想的政治家,而是在威權黨國體制下長成的、生活經驗原本非常狹隘的外科醫師,沒有期待中的人權價值或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是充滿了不自覺的偏見。


曾任台北市府市長室專員的王寶萱,娓娓道出其觀察;但她也強調,雖然柯文哲看來驕傲自大,卻「從未見過比他更願意傾聽不同意見的首長。


不只傾聽,他更深知自己的短處,而願意尊重專業、授權給跟他意見不同的人全權處理。

 

令人又愛又恨的柯文哲,率直勤政的另一面是失言連連;口裡說著「進步價值、光榮城市」,言談卻不時流露威權時代的守舊。看來,面對未來台灣社會的重要選舉,柯文哲若想要強化其影響力、牽動兩黨選情,其重要考驗不只是核心思想有待確立,回到問題根源處,還是那句老話,不要只是「會做事」,也要「會做人」



台長: 昕哥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