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18 12:47:53| 人氣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兒子,我為什麼不替你買房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媽媽的真心告白,為何引起父母贊同?

一個媽媽寫的信,震憾人心。她26歲的孩子,想要父母替自己買一間房。但這個媽媽,毫不猶豫拒絕了兒子,還給他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雖然不長,但清晰給出了拒絕的四個理由:


一、身邊的一些人都買房了,但這並不是你買房的理由;

 

二、你已經26歲,只要哭鬧一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階段該結束了;

 

三、爸爸媽媽是你的後盾,但不能永遠替你擋在前面;

 

四、未來,應該是通過你自己努力去得到你想要的。


這封信,迅速引發沸沸揚揚的議論,其中有一條網友留言,這麼說:欲望與能力、收入應該匹配,26歲了,別人不幫你買房是本分,買房不是義務,要買應該靠自己努力了。


是的,就算是兒子和父母,也要有邊界感。 所謂邊界感,就是指孩子成年後,父母要得體的退出他的生活;孩子成年後,也不能過度去透支父母。想要的東西,要靠自己努力去賺。

 

這個母親的四個理由,句句震撼人心。這才是為人父母的最高境界:彼此獨立,卻各自歡喜。愛他,就不要把他的翅膀剪掉。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一定不要讓他做自己的連體嬰兒。


孩子已是成年人,既然他想住大的房子,就應該讓他自己去還房貸,這是不能推卸的責任。父母大包大攬,無限介入,透支的不僅是自己的積蓄,還可能會是你的人生。

 

可惜,這樣的道理,不是每個人都懂。網路上,有一種觀點是: 房價這麼高,普通人都很難承受。讓26歲的孩子去買房,太不現實,父母就應支持。然而,真正的現實是什麼?

 

你知道,先進國家買房人的平均年齡嗎?


英國36歲、美國35歲、澳大利亞33歲,日本41歲。


大學才畢業兩三年,才26歲,買不起都會區裡的房子是很正常的現象,沒啥好著急的。

 

退一步來說: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支持不了孩子買房子。


難道到最後,他們的孩子就居無定所,流離顛簸?不要太低估了你們的孩子。生活會給他們力量,摸爬滾打後,他們會積累起足夠的資本,找到自己的安身之處。最終,在某一個城市,他們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地盤。

 

最悲哀的事情是:你一開始就覺得孩子是無能的,你替孩子擋住了所有的風雨。結果,這種過度保護,卻成了孩子人生中最大的風雨,讓他們不堪一擊。


年輕人剛從學校畢業、初入社會,賺錢的日子才開始,購房的頭期款1200萬不算太多,只要你想,很快可以賺到。只要你有強烈的賺錢念頭。你的錢會越來越多,精神將越來越強大。


作為父母,你們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提前扼殺了孩子的無限可能。如果你住在像台北市這樣的都會城市,房價太高,你可以拿出部分錢,給孩子付頭期款。但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是父母借給你的,以後你一定要還。而且,今後的房貸,你必須要自己來張羅。


如果在房價不那麼高的城市,你一定不能以犧牲自己的方式,去為孩子儘早鋪好平坦的路。因為你的成全,可能成為依賴; 你的縱容,可能成為下一代心安理得的索取。他們沒有吃過生活的苦,怎麼會理解努力的意義,又怎麼會去追求高階的人生?


愛孩子,絕不是替他負責所有。龍應台說:長長的路,要慢慢的走。真正的教育,應該是首先告訴孩子,有些東西你確實搆不著。你必須加倍努力,你必須經歷別人看不到的苦和累,才能一步步靠近它。


你要想住好的房子,就應該首先找到好的工作; 你要想拿高薪,就必須去好的大學,去符合趨勢發展的行業,做公司裡厲害的人。你要有開闊的人生,就必須自律到極致。

 

父母的千辛萬苦,父母的包打天下,只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廢人,和白眼狼。這樣的愛,性價比太低,也無法持久。


你要知道,一個人,十四五歲時讀過的書,十七八歲時愛過的人,二十幾歲交過的朋友,大學剛畢業後栽過的跟頭、受過的委屈,它們雖會讓人吃盡苦頭,也會讓人受益終身。

 

你不讓孩子吃苦,社會就會讓他吃苦

願你像本文文前提到的媽媽一樣,一開始就溫柔且堅定,殘酷卻深情。再愛孩子,你也要讓他適當吃苦,讓他看透世界和社會的秘密,然後去更遠的地方。


本文授權自好房網

台長: 昕哥
人氣(61)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