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0-04 10:44:52| 人氣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碩怎麼了?人力精簡背後沒說的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媒體爆料,華碩正進行史上最大規模裁員,電競、手機部門將雙雙遭殃。


這項「人力精簡」計畫,華碩不願多做回應;但背後透露的訊息,值得關切。


915日,「華碩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資遣行動」傳聞,在資訊業界悄悄傳開。該爆料透露,九月七日,華碩內部就針對電競電腦事業處、行動運算產品事業處,進行人事調整,預定在928日完成內部職務媒合,也提供員工優離辭職的選擇。

 

外界陰謀論四起,不但傳出了電競電腦業務單位將裁撤半數員工,甚至連華碩將結束手機業務的說法,都甚囂塵上,惹得兩個部門人心惶惶


華碩發言體系以「此為錯誤報導」簡短回應,讓外界對華碩的狀況更是霧裡看花。


深入探究,會出現這樣的傳聞,肇因於華碩2年來的改革計畫,似乎未替這一年多的業績,帶來觸底反彈的效果。

 

人力過渡階段的正常調整?

20164月,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請回子弟兵、時任和碩公司副董事長的徐世昌回鍋,擔任華碩策略長,接著去年更宣布啟動大規模改革計畫。


當時,施崇棠在內的華碩上下,都感受到產業變動對華碩形成的威脅


施崇棠更直言:華碩的腦要全部洗掉。全面檢討與改造,成為華碩高層這2年的主旋律。


豈料,去年第一季,華碩交出每股稅後純益(EPS4.92元的成績,是2011年第3季以來、23季的新低,內部更是危機感高漲。

 

去年五月宣布成立改革小組,最具體的變革便是,同年七月把系統產品事業群一分為三,分別為個人電腦事業處,由華碩營運長暨全球副總裁許先越領軍;行動運算產品事業處,由華碩手機事業部總經理張凱舜主導;新成立的電競電腦事業處,則由華碩電競事業處總經理張仰光負責。


分拆後,目前電腦產品的營收比率約為60%,當中約兩成是電競電腦產品所貢獻,而手機在總營收的占比則約一成五,其餘為板卡、物聯網產品。

 

對於這次將有大規模裁員的傳言,許先越解釋分拆成三個事業處,「就是希望進行資源整合,並讓各個事業部門自負盈虧。

 

過去,華碩對事業部門的人力資源分配並不完整,一個事業部門底下的業務單位可能有其他直屬主管,甚至軟體開發是交由供應鏈負責(事業部門)研發人員只有電機電子的人

 

缺乏通盤人力資源考量的結果,導致華碩產品開發難以追上市場動態。去年71分為3個事業處後,便開始針對個別部門做更完整的人力資源配置。


其中,電競電腦事業處由於過去有許多從手機平板團隊抽調的人力,當中有部分承接與平板相關的產品業務。像是我們和美國一家營運商有合作,你不能馬上就不管,還是要負責到EOL(產品停產)。


許先越指出:從去年改組時間點往後看,這些轉移後的產品,在今年七月到八月間陸續來到停產階段,閒置人力也會慢慢被釋放出來,就必須思考要不要挪移、調整人力。

 

這個動作對公司來說;是非常合理的。許先越強調:當產品停產、產品線結束時,多餘人力自然要調整。


第一金投顧分析師徐培珉也持相同看法,認為華碩的人力精簡計畫是正常調整,影響相對中性。

 

此外,自去年七月,華碩便參考英特爾「人力平台」,將因組織轉型而導致手上沒業務的員工,先安排在平台上等待其他部門的媒合機會,替員工尋找合適的內部歸處,最後才走到裁員這一步。


據了解,這次人力精簡計畫,只有不到25%是電競相關員工,更多是原本負責電信手機、平板等業務的員工。


手機打「大聯盟」難度極高

由於手機市場漸趨成熟,螢幕越做越大,直接衝擊華碩平板業務;另一方面,華碩的手機市場布局挑戰也愈來愈高。

 

儘管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樂觀看待,宣稱手機事業在今年第四季可望轉虧為盈,但實際上難度極高

 

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以目前華碩主力的Zenfone系列而言,在台灣市占率僅15%,其中又以中階手機為主;而作為獲利關鍵的重要產品「ROG Phone」電競手機,售價將近3.2萬元,搭配周邊配備售價,甚至可高過6.1萬元,目前的預購狀況沒有特別好。讓人對電競手機是否能帶動華碩手機部門的轉機打上問號。


也曾力推電競手機的宏碁,產品行銷企劃部產品經理廖國清坦言:宏碁Predator電競品牌手機,遭逢市場接受度不高的現實,早已不再作為重點產品。

 

加上今年第2季,華碩遭遇高達14億元的匯損,子公司亞旭電子今年上半年更虧損超過11億元。


沈振來指出:亞旭要到今年第4季才有改善機會,讓下半年的獲利埋下了隱憂。

 

我們的PC是世界盃,主機板是台灣盃,手機則是大聯盟

大聯盟的競爭強度往往高於世界盃,更遠高於台灣盃的賽事水準,許先越以此比喻華碩手機面臨的困境。


說到底,華碩獲利持續溜滑梯探底,過去每年賺兩個半資本額的優等生,今年上半年連每股獲利5元都差一點無法達標,下半年究竟要靠什麼力挽狂瀾,撐住獲利?華碩能否維繫品牌榮光?獲利高峰是否就此一去不復返?恐怕才是這波改革與人力精簡背後,更值得關心的問題。

   

台長: 昕哥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