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9-18 09:53:16| 人氣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太陽能大廠茂迪昆山、桃園廠大裁員停工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太陽能電池製造商龍頭茂迪,17日公告將裁員台灣桃園廠300人,加上日前傳出停工的昆山廠、關閉的台南長晶廠,可以說是壞消息接二連三


面對中國政府「61新政」取消太陽能補貼,茂迪在法說會上承認政策影響巨大,茂迪於今年第一、二季分別淨虧損10.69億、20.74億台幣,在業績不振、虧損加劇的狀況下,上月茂迪董事長張秉衡也宣布請辭,由茂迪董事、也是創辦人之一的曾永輝回鍋接任。


在過去太陽能產業興盛時,茂迪股價在2006年曾經達到985元,2007年曾躋身全球第6大太陽能電池廠,但今天茂迪的股價只剩下9.63元,股價連當年零頭都不到,而茂迪的兩大股東台積電、聯電也都紛紛認賠殺出,出清茂迪股份。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在張秉衡辭職時發文表示:太陽能產業已經成為「最慘的慘業」,而張秉衡下台,意味著他對這個產業的絕望。

 

61新政影響巨

面對中國大面積的太陽能發電需求,茂迪也在2006年成立昆山工廠,並在2015年與聯景公司完成合併,在當時為台灣及全球第一大專業太陽能電池製造商。


根據茂迪2017年報,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模組分別佔據其89.24%9.6%營收。


據茂迪2017年報,其產品近六成(58.35%)銷往中國市場,銷售金額為130億台幣,除了以前面臨的是中國業者的削價競爭、政府補貼61新政對茂迪更是有著巨大的打擊。

 

所謂的61新政所指的就是:中國因為不堪太陽能發電補貼缺口過大,在今年6無預警宣布限制大型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站補貼,震撼太陽能市場。


消息一出中國太陽能概念股隆基股份、陽光電源、通威股份、林洋能源紛紛跌停61新政造成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報價快速下滑。

 

產業分析師林嫣容表示在面臨61新政後。成本較高的台灣多晶矽晶圓製造商幾乎直接關閉工廠,6月傳出茂迪已暫停旗下的矽晶圓長晶業務。

 

據《電子時報》報導:退出市場似乎是台灣工廠的最後選擇,但他們還沒有決定這麼做,工廠希望台灣政府能夠出手幫忙。


美、印分別徵稅

除了61新政,台灣廠商仍然面臨各國課徵反傾銷稅的問題,根據茂迪2017年報,全球太陽能產業前三大需求國家分別為中國、美國及印度,如今美國、印度都對台灣業者進行課稅,股價自然會不好看。

 

美國自2014年第二次雙反將台灣的太陽能電池納入反傾銷稅率對象後,在川普上台今年一月更是宣布對電池與模組均採取4年防衛性關稅,稅率逐年依序為30%25%20%15%


據經濟部國貿局資料,台灣太陽能電池產能達12GW為全球第二大供應國,2016年美國統計顯示台灣太陽能電池占美國總進口量為 45.70%。

 

7月底,印度政府也宣布將向海外太陽能電池業者課徵為期2年的防衛稅,第125%、第2年上半年20%、第2年下半年15%,中國、馬來西亞因為發展中國家則未被課稅,但台灣並未獲得排除適用。

 

據經濟部國貿局資料2017年印度自台灣進口太陽能相關產品共92百萬美金,佔印度進口市占率2.23%,排名第3


同年印度最大進口來源為中國,市占率為88.2%;馬來西亞排名第2,市占率為5.89%

 

歐盟是下一個戰場

根據總部設於台北的太陽能顧問公司今年上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工廠出貨排名依序為通威、愛旭、茂迪、展宇、平煤,茂迪排名僅剩第三,PV InfoLink就分析台灣電池片的成本劣勢(價格較高)已逐漸顯現,上半年整體常規多晶電池片開工率不高,故上半年茂迪是前五名中唯一的台灣廠商。


在結算2018全年出貨時,預期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三間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商的整併,有助於將新公司躋身為前五名的電池片出貨商。

 

而隨著歐盟5年前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實施最低價格限制(MIP)於93日解除,以往台灣太陽能電池有不受MIP限制的優勢也會漸漸消失,根據統計,直接及間接輸往歐洲的太陽能電池需求約佔據台灣三成的訂單量,MIP一解除將使得歐洲市場的訂單一定量轉往中國,使得電池片價格下跌,EnergyTrend就認為MIP的結束,會導致台灣廠商與中國廠商在歐洲面臨正面競爭的局面


台長: 昕哥
人氣(56)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