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9-07 10:53:23| 人氣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腸癌初期沒症狀!新型糞便檢查降44%死亡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9年排名第一高,根據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國人平均每13個人就有1位會罹患大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已被國外多項研究證實是大腸癌篩檢的有效工具,國內研究也顯示,篩檢率為56.6%(定期複篩率為52.3%)時,就可降低死亡風險達44%


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未滿75歲民眾進行檢查,符合資格者記得多加利用。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做大腸癌篩檢。


但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也會影響生活品質

 

新型糞便潛血檢查 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國民健康署補助的新型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FIT),並不是傳統的糞便潛血檢查(gFOBT),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拿著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不需要在採便前限制任何飲食與藥物。


需要提醒的是,若有腹瀉、生理期、痔瘡流血、肛門傷口流血,請擇日採檢。


採檢後,應盡快送回醫療院所,若無法馬上送回,請將檢體冷藏在冰箱中,以免室溫過高影響篩檢的準確性。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FIT無痛、不須限制飲食或灌腸,在家就可以採檢,比大腸鏡檢查簡單、便宜,比傳統糞便檢查精確


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就需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以防延誤病情。

 

早發現早治療 糞便潛血檢查很重要

台大醫院內科臨床教授、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包含年齡、不當飲食、缺乏運動、第二型糖尿病、三高、代謝症候群都是影響大腸癌的重要因素,而90%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民眾需特別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經由糞便潛血檢查而發現的大腸癌,許多都是零期和一期,幾乎可以根治,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有很高機會可以恢復健康。


反之,等到有明顯症狀才就醫的大腸癌患者,約有20%已經是末期,未能把握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十分可惜。


規律運動多蔬果 改善生活習慣能防癌

醫學實證指出:規律運動、高纖蔬果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而加工肉、紅肉與肥胖已被視為致癌因子。


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少吃紅肉(豬、羊、牛)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配菜多選擇蔬菜類,並避免高溫油炸、燒烤。


另外,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



台長: 昕哥
人氣(29)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