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24 14:42:21|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台灣觀光更好的11個提案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觀光業素有「無煙囪產業」之稱,可帶動航空、餐飲、旅館等產業,並振興經濟發展。


當全球都在比拚國際觀光、吸引人潮時,台灣該往哪些方向努力?有什麼立即且有效的作法?


台灣就像是一個匯聚自然與人文各種珍稀條件的百寶箱,深具旅遊潛力


過去10幾年來,在全球拚觀光的風潮下,政府連續推出「觀光客倍增計畫」、「開放陸客來台」、「亞洲旅遊重要目的地」等政策,也拚出了佳績。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08年到201710年間,來台外籍旅客從每年不到400萬人次,增加到1000多萬人次,增幅高達1.8倍。


其中,純旅遊觀光客在總入境人次中的占比,也從405提高到705,成果不可謂不豐碩。

 

兩大數據趨勢,點出「質變」為解決當務之急

然而,自從2016年兩岸關係丕變,陸客於2年間驟減30%多,過去10年觀光業「有發展潛力,卻走不出陸客舒適圈」的尷尬瓶頸立即浮現。


從以下2大數字趨勢可明顯看出。

一,外籍旅客雖逐年攀升,貢獻外匯卻從2015年的單年4589億元高峰往下滑落,單單2016年就減少了267億元

 

旅遊業品質保障協會品質督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何顯騏分析:因應陸客減少,政府雖迅速開放東南亞多國免簽證,讓客源適時補位,但二者的消費與旅遊樣態不同,形成「人數增加、觀光外匯下滑」的矛盾現象,前往中南部的遊客數量也顯著滑落。

 

陸客將台灣視為人生必遊之地,又性喜購物,旅行團規畫大多會環台一周,810天的行程中,把主要景點全都跑遍,各地餐飲、旅館和零售業均能得益。


何顯騏說:東南亞遊客則習慣自由行,只會待在大眾交通和英語溝通相對便利的大台北周邊,停留天數也較短,商機無法外擴至其他縣市。

 

盤點現況難題。跟不上國際腳步、策展力欠佳

二,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發布的2017年報告顯示,觀光業的直接貢獻占全球經濟活動3.2%,台灣僅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7%,約國際平均值的一半,還連續兩年下滑,在亞太地區落後於泰、港、星、馬、日、中等國,全球排名為倒數第19名。


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分析:與其他亞太國家相較,台灣就輸在國際化腳步不足記憶點不夠策展力欠佳

 

原先政府策略是希望藉由陸客的『量變』帶來『質變』,趁機升級遊憩設施,引導旅館、餐飲、零售業轉型。


孰料,低價團充斥,大家忙著賺快錢,不僅基礎體質未能提升,還造成墾丁、日月潭等多處知名景點崩壞


現在想要推廣高端非華語系觀光客,當然沒有足夠的國際格局和質量吸引。很多菜,卻端不上桌,甚為可惜。


如何才能讓觀光菜色有氣派地端上國際枱面?

《今周刊》從去年底起陸續專訪20多位專家,盤點觀光業現況與難題,獲得專家們熱烈回響,主動提供具體可行的解方提案。


專家皆指出:只要緊抓住現階段最有利基的主題,橫向串聯各縣市資源,在構思觀光活動前期,就把國際客參與人次列為必達KPI(關鍵績效指標)讓記憶點更加鮮明化,不必把觀光提高到國家級戰略,民間與地方政府也能單點突破,在短期內達到最佳效果。


台灣這個『美麗之島』百寶箱,走入自然,山嶺疊翠、林相層次分明,海岸上沙灘與奇岩兼具;細究人文,百年來位居東亞國際史上的要津,留有原住民、閩南、荷蘭、日治、冷戰時期等不同時期的建築與文化。


只要是來過台灣、被導覽過的外籍觀光客,都直呼真是超級獨特體驗 


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大可不必欽羨歐、美、日等國的美麗山水之餘,過度低估自身潛力,既然10年來觀光人次已倍數衝高,就代表我們絕對有機會,也可為辛勤的成果自豪,現在只要讓提案付諸實踐,10年後再創倍數成長的佳績,絕對可能!


台長: 昕哥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