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中國培植經濟實力,斷送的是獨立未來
米爾斯海默指出:目前為止對於台灣前途的討論,幾乎都聚焦於美國將如何對待台灣。
但是,台灣面對中國崛起會如何反應,也取決於台灣高層與人民的選擇。
很明顯,台灣未來最重要的目標,會是保持獨立不受中國控制。
10年之內,這個目標應該不難維持,因為台灣幾乎確定會與美國維持密切關係,而且美國也有強烈的動機與能力保護台灣。
但是到了某個時間點,台灣的戰略情勢很可能會大幅惡化,因為中國將會擁有,即使美國協防也可以征服台灣的能力。
而且,之前提過,長期來看,也不知道美國是否會拋棄台灣。
面對陰暗未來台灣的三種選擇
面對如此陰暗的未來,米爾斯海默點岀,台灣有三個選擇。
一、
發展自己的核武。
核武是終極的威嚇力,而且台灣若擁有核武,將會大幅減低中國攻擊台灣的可能性
台灣曾於 1970 年代試過這個選項,當時害怕美國會因為越戰而放棄台灣。美國則阻止了台灣發展中的核武計畫
台灣在 1980 年代秘密研發核子彈,美國再次發現此事,強迫台北當局中止計畫。
對於台灣來說,無法製造核子彈是大不幸,因為如果台灣有核武,將大大改善維持獨立的前景。
蔡英文執政第3年,兩岸關係有迅速滑向公開對抗的惡化趨勢。
他認為:台灣還有時間,在權力平衡完全倒向北京之前取得核武。
但是問題在於,北京或華盛頓都反對讓台灣取得核武。美國反對台灣擁有核武,不只是這樣一來會讓日本、韓國也想跟進,也因為美國高層認為由盟友發起核武戰爭,最終必然會捲入美國。
總歸而言,美國人不想讓台灣升高衝突,導致美國遭受全面核武攻擊
中國必然會反對台灣取得核武,因為北京知道這樣一來就會很難,甚至不可能攻下台灣。
而且,中國認為台灣取得核武,將會加速東亞的核武擴散,不僅會限制中國在鄰近地區的發展,也會增加傳統戰爭升高為核武戰爭的可能性。
所以,中國會不計一切阻止台灣發展核子武器,攻擊其核子設備,甚至發動戰爭進犯台灣。台灣想取得核武,已經太遲了。
台灣的第二個選擇是傳統威嚇武力
台灣要如何在沒有核武威嚇的情況下,以台灣、美國的聯合軍隊,抵抗佔有明顯軍力優勢的中國軍隊?
勝利的關鍵不在於有能力打敗中國軍隊,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讓中國必須付出慘烈的代價才能獲勝。
換句話說:目標是讓中國打一場曠日廢時、血腥慘烈的戰爭才能征服台灣。沒錯,北京最後會勝利,但會是「皮洛士式的勝利」。
如果台灣能保證,即使戰爭失敗也會持續反抗,這項戰略會更為有效。台灣將會成為另一個新疆或西藏,持續反抗中國。
他指出:這個選擇類似一戰時期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鐵必制將軍著名的「風險戰略」,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十年採用此戰略。
鐵必制知道德國的海軍無法打敗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但是,他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德國有能力打造一支海軍,對英國皇家海軍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讓倫敦當局不敢貿然與德國開戰,達成嚇阻的效果。而且,鐵必制也知道,這支「風險艦隊」甚至可以讓德國在面對英國時取得外交利益。
漢光演習實兵演練進入第四天,7日上午在第五作戰區台中清泉崗基地進行「聯合反空機降作戰演練」。圖為C-130運輸機空投物資。
米爾斯海默表示:傳統威嚇武力有幾個問題,長期上的可行性令人質疑。
首先,美國必須與台灣並肩作戰。但是很難想像美國高層願意打一場必然會輸,又會付出慘烈代價的戰爭。
甚至台灣願不願意打這種戰爭都是個問題,因為這場仗是在台灣的領土上開打,不是中國的領土,到時將會屍橫遍野、處處斷垣殘壁。而且台灣最終一定會輸
另外,選擇這個方法,表示台灣必須持續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造成雙方緊張與危險的國家安全競爭。
換言之,「達摩克利斯之劍」將會永遠掛在台灣頭上。
最後,雖然很難預測遙遠的未來,強大的中國到底會變成如何,最終還是可能強大得讓台灣無法抵抗中國的屠殺。
如果美國降低了防衛台灣的決心,而且中國成為強權,此番情景很有可能成真。
對台灣最好的選擇─香港模式
米爾斯海默將台灣的第三個選擇,稱為「香港策略」。這個情況下,台灣接受終將失去獨立,成為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並努力讓統一的過程維持和平,從北京手上拿到最多的自治權。
今日的台灣雖難以嚥下這個選擇,在未來10年也不會選擇此一戰略。
但是在遙遠的未來,如果中國變得太過強大,能夠輕易征服台灣之時,此一選擇將會變得更有吸引力。
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委屈求全
台灣註定成為中國一部分只要中國成為強權,台灣很可能會放棄維持實質獨立的希望,改選擇「香港戰略」。
這不是一個吸引人的選擇,但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曾說過,國際政治就是「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委屈求全」。
現在,一切都很清楚,台灣是否會被迫放棄獨立,取決於中國軍力在未來十年是否強大到無法抵擋。
台灣當然會盡一切努力拖延時間、維持政治上的現狀。
但是,如果中國繼續急速崛起,台灣將註定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與中國貿易,助長中國成為經濟強權
台灣多年來「養虎為患」
他點岀:有一個情況可以讓台灣避免如此的結局。尤其是,所有的台灣人都應該希望中國經濟在未來大幅減緩,而且北京同時面對嚴重的政治問題,讓它的注意力對內而非對外。如果這樣,中國就無法追逐區域霸權,美國就能夠像現在一樣保護台灣不受中國威脅。
簡要來說:台灣維持實質獨立的最佳情況,就是讓中國在經濟與軍事上衰弱不振。
但很不幸地,台灣沒有方法影響中國,讓這樣的情況實現。
當中國在1980 年代飛躍成長時,多數美國人與亞洲人認為這是好消息,因為與中國貿易、加上其他的經濟交流,會讓每個人更富有、更快樂。
中國會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大國,而它的鄰居不必杞人憂天。許多台灣人都有這種樂觀的想法,直到今日還是有些台灣人抱持著這種看法。
但米爾斯海默認為:這是錯的!
與中國貿易、協助其成長為經濟強權,台灣幫忙製造了一個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新巨人,其中包括終結台灣獨立,收回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強大的中國不僅是台灣的問題,而是台灣的惡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