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04 09:00:18|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搶先轉型 台商下一步該怎麼走?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419日,傳出官方要求騰訊將該片自所有商業影片網站緊急下架,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通訊祭出技術禁運制裁。


對中國來說,技術升級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但盱衡局勢,中國目前幾乎沒有還手空間,的確只能放低身段冷處理。


中興通訊違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出口禁令,遭美國下達7年不得向美國廠商採購零組件的「拒絕令」,無疑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升級的一大挫敗。


一方面,這凸顯中國過去的技術升級「缺芯少魂」。另方面,這起事件改變中國對產業升級主導力量的調整,從過去用政府補貼、稅負抵減、退稅等「看得見的手」,逐漸轉變為仰賴資本市場的「看不見的手」。

 

有形之手VS.無形之手 中國產業升級分水嶺

322日,中國國務院頒發《關於開展創新事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允許已在境外上市、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中國企業,或尚未上市、最近一年營收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且市場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的創新企業,或營收快速成長、擁有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同行競爭處於相對優勢的企業,只要具備上述條件之一,即使處於虧損,也能在中國A股掛牌籌資。


這標示著,中國為了加速產業升級,研發核心技術,已經進入了借用資本市場力量與更導向市場機制的新階段!


根據世界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統計指出:2017年美國企業總市值以32.1兆美元,全球占比38.9%,獨占鰲頭。


但中國股市光滬深兩地,便以8.7兆美元總市值、全球占比10.5%,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股票資本市場。


2018年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企業調查的統計排行榜更發現,高科技股智能製造概念股物聯網概念股AI概念股等具未來性與政策性題材的個股,在中國股市享有的超高本益比待遇,完全不輸美國那斯達克市場。

 

中美貿易大戰稍止中國必開放國內市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初在博鰲論壇釋出的「四大開放」被視為是重要風向球。


包括:降低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產品關稅,主動擴大進口、放寬外資市場准入限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塑造更佳投資環境。


習近平的這番話,意味著中國這塊商機龐大、但未來將抱持對外資更歡迎、更開放的態度。


面對市場開放,產業升級是不可迴避的因應之道,從中國在地企業各領域升級贏家,可一窺台商即將面對的全新戰場是何樣貌。


海天味業一瓶醬油看出傳產競爭力

佛山市,是中國最大調味品製造商海天味業的總部與主要生產基地。


海天員工引導參觀生產線指出:包裝區域廠區總計有10條流水線,從裝罐、封蓋、貼標、測漏、裝箱、送倉,每小時可裝填5.6萬瓶醬油。能做到這樣,仰賴的是將各階段製程設備相互連通的互聯網工程。

 

這家於2017締造684億元營收、稅後淨利達166億元的調味品巨人,整個集團員工人數僅3800多人。相較之下,全球第一大醬油廠日本龜甲萬2017年財務年度營收計1178億元新台幣,員工人數6700人,稅後淨利計65億元新台幣。


今年,海天以高達7796億元市值,居兩岸三地一千大市值排行榜第76


海天的經營成績和股價表現,凸顯產業升級已是中國傳產業突圍的主旋律。搭車前往杭州東站,發現乘坐的計程車車內有安裝監視器。


司機解釋:2年多前吧,車行規定每部車都要裝,車內乘客一舉一動與談話,透過無線傳輸可傳送到控制中心

 

海康威視監視器大國孕育的安控龍頭

從計程車上的監視器,可窺知中國利用市場規模優勢推進產業升級的戰略。

這個監視器大國孕育出深圳A股市值第一大的全球安控龍頭廠─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挾著大量製造的成本優勢,把全球監視器產業變成低毛利的紅海市場。


海康威視結盟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業者,結合大數據與人臉辨識等科技,殺入無人商店、智慧物流、智能工廠等領域,企圖從中低階安控監視器產品製造商蛻變為先端科技技術提供者。

今年,海康以1.69兆元新台幣市值,名次從去年的47名躍升至24名;以去年獲利計算,本益比高達38倍。

 

舜宇光學 破農舍起家市值暴漲35倍的傳奇

矢志發展成機器人重鎮的浙江餘姚市,同時也是舜宇光學總部所在地。這家生產車用、手機鏡頭的公司,去年獲利136億元新台幣,目前市值5496億元,較去年暴增110%,在本刊一千大調查中,排名從去年的210名一舉躍升到第109名,憑藉的就是技術升級題材熱燒。

 

一路走來,舜宇從8名高中生,以農舍為起點發跡,2007年自香港掛牌上市以來,迄今市值成長35,關鍵之一,在於能夠拋開短線利益得失,積極與國際大廠展開先進技術合作。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孵出Fintech四大金雞

中國因為對外資壽險業有相當繁瑣的限制,導致在中國保險市場深耕多年的國泰、新光、台壽保(已被中信金購併)在中國市場停滯不前。

中國本土的保險業者則趁著市場起飛、快速成長,其中又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最具代表性。

 

2011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擁有逾40個據點、多達10000名以上業務大軍的永達保險經紀人董事長吳文永指出:中國平安是最早引進台灣保險業人才培訓、保單觀念、激勵制度,甚至早期砸下重金挖角台灣保險業人才的中國保險業者。

 

除了比同業引進先進的制度與人才,面對金融科技崛起浪潮,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深諳資本市場的魔力,把許多銀行視為威脅的Fintech,變成一隻隻超級金雞。

 

仲利國際 抓住中小企業勃發浪潮

中租迪和集團的中國子公司─仲利國際,以1315億元市值,從去年811名跳升至542名。


2017年而言,中國市場獲利成長高達89%,貢獻中租迪和集團高達40%的獲利。


2005年中租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在中國已有40個據點,迄今已是放款規模居第一的獨立外商租賃業者。


仲利國際總經理陳坤明說「機會是中國有5000多萬家的中小企業,而當時大銀行與大集團旗下租賃,做飛機、船舶、工程等超大計畫就忙得不亦樂乎,對中小企業看不上眼,但這塊對仲利簡直像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優勢,是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中租高層已經與當地大型銀行建立良好關係,讓仲利可以取得便宜的資金來源。


至於風險,是對租賃業者的政策與法令仍然混沌不明、對當地中小企業不了解,以及對司法管道的陌生。


了解本身優劣勢後,如今仲利客戶數超過2萬家企業之多,單家放款金額鮮少超過200萬元人民幣,服務的陸商遠多於台商。


陳坤明說:我在中國打拼,經常盤點的不是我們台灣比人家還剰多少優勢,而是總在反省要怎麼做、怎麼努力,才不會變落後。


中國產業升級至此,台商過去刻板印象中的競爭優勢已經逐漸褪色;看未來,在美國進逼、中國被迫讓步之下,更開放的市場,必然催使當地企業加速升級。


這是中美貿易戰所引發的中國新秩序,對台商而言,即將迎接的是「不進則退」的新戰局,必須做好準備。


電子股仍居要角 首見市值10兆企業

第十五屆《今周刊》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排名出爐,儘管過去一年中國股票指數表現落後於全球,但在新上市公司數量成長之下,資本市場總市值仍從225兆元新台幣(下同)上升至267兆元,穩居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規模約為台灣的8倍、香港的2


入榜的中國上市公司共661家,若加計中資在香港及美國兩地掛牌上市的企業,總計共708家,與去年的743家相比,大幅減少35家,是調查以來罕見的明顯衰退。

 

反之,台灣廠商進榜數量自63家成長為72家,增加9家,是過去10年內,數量成長最多的1次;新入榜企業包含國巨、上銀、華新科等共11家,緯創、力成則跌出榜外。


進一步觀察上榜名單中,台灣廠商的表現,共39家廠商名次上升,22家下降;其中,以資訊I/0產業的光寶科與群創名次一舉躍升263215名,排名進步幅度最大。


利多加持台廠!台股高點盤旋弱美元衝擊比陸廠少

此次台灣廠商表現相對去年亮眼,可能原因有二。

第一,相較於上海、深圳股價指數的表現平穩,台股自去年5月突破萬點之後,持續在高點盤旋;雖然有漲勢放緩的跡象,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6%漲幅,優於中國上證指數下跌2%、深圳指數成長1%的表現。


其次,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元貶值」匯率政策,讓人民幣在過去1年內大幅升值8.3%,相對新台幣1.8%升值幅度較小;因入榜廠商多數仍以出口導向為主,市場提前反映未來業績表現,進而影響股價。


若依據產業別分,市值一千大企業中,仍以電子類股的106家占最多數,金融、資產類股97家居次。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股與去年的130家相比,大幅減少33家,除了房地產價格下跌,導致部分不良貸款浮出水面外;中國政府降低銀行資產、去槓桿化等政策效應,也是金融股進榜數減少的原因。

 

大者恆大延續!騰訊、阿里巴巴市值破10兆元

此次的調查結果,延續去年大者恆大的局面,前65名企業市值加總,就超越後面935家企業市值總額;其中,騰訊、阿里巴巴不僅蟬聯冠、亞軍寶座,市值甚至雙雙突破10兆元新台幣,為調查以來首見。


過去1年間,中國股市表現平穩。但在MSCI指數將納入上海股市帶動下,權值股相對表現亮眼,例如上證五○指數中,具代表性的中國平安與貴州茅台,去年市值成長幅度,分別高達88%、72%的水準。

 

若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來評估企業獲利能力,此次ROE名列前20名的公司中,有8家產業別為金屬製造與其他礦業類,這與中國過去1年來「去產能」、「限汙令」等政策息息相關。


廠商在中國政府的計畫主導之下,被迫限產或停產,但需求並未下降,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漲,相關廠商因此獲利提升。


在市值成長率排名的變化上,今年與往年也有明顯差異。前10名企業中,清一色是新上榜企業,排名第一的防毒軟體廠商三六零,市值成長72倍,是中國扶植在外國上市的「獨角獸企業」,歸國掛牌的代表廠商之一。


當前中美貿易隔空交火之下,中國產業若要加速升級,勢必得祭出更多補貼措施與政策誘因。


中國金牛財經投資長陳榮華分析: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對製造、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補助力度有多強,將是未來中國股市的重要觀察項目。


台長: 昕哥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