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02 00:10:44| 人氣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醫療「五大皆空」,僅剩下一空了?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去幾年,「五大皆空」幾乎是台灣醫療困境的代名詞。工時長、健保給付低、手術風險高、醫療糾紛多的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沒有年輕熱血醫師挹注的人力荒令人憂心。


想不到風水輪流轉,前幾年「等無人」的重點科,竟然出現大逆轉。


日前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的「第三波健保改革」研討會上,衛福部秀出近五年內、外、婦、兒四大科住院醫師的招收狀況,結果去年內科、婦產科的招收率都是100%,兒科也有96%,唯一不理想的就是內科,僅有80%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除了內科,其他幾科都是盛況空前,有些醫院的婦產科還出現10搶一,可以挑人的現象。小兒科也幾乎爆滿,僅剩內科有隱憂,沒有回到往日水準。


衛福部究竟做了什麼,讓人力頻頻喊急的重點科盼到了春天?住院醫師招滿,就代表五大皆空的壓力解除嗎?


為了扭轉冷、熱門專科失衡的現象,衛福部多年前就開始嚴格控管各科住院醫師額度,例如限縮熱門的家醫科、精神科、眼科名額,放寬乏人問津的冷門科名額。


其中急診增加的員額最多,從2015年的94人,增至今年的108人。


等床、人滿為患一向是急診室的日常;去年林口長庚醫院因急診部虧損,院方祭出縮減急診人力的錯誤藥方,釀成20多位急診科醫師集體出走的風暴,急診亂象似乎未見好轉,但為何年輕醫師仍願意選擇急診科?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方震中說:急診住院醫師招收狀況不錯,原因是年輕醫師認同工時制;相較其他重點科是責任制,急診是交班制,下班後不用on-call,可以好好休息,明年勞基法上路後,其他科醫師也將慢慢納入工時制,這個潮流幾乎無法阻擋。


但急診的工時制,卻很難適用不知嬰兒何時會臨盆的婦產科。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南郭綜合醫院院長郭宗正說:婦產科醫師的特殊性在於,待產時間長,學會曾統計,婦產科醫師每周平均工時是92.9小時,加上待產時間平均17小時,一周工時長達110小時,一周七天,等於每天工作15.7小時,辛苦又過勞。


郭宗正說:這幾年婦產科住院醫師的招收率高,和2012年開始試辦、2015年底正式通過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有密切關係,至少讓婦產科的醫療糾紛件數減少了1/3


該條例規定衛福部要設立「生產事故救濟基金」,醫院也要設置生產事故關懷小組,萬一遇有孕婦難產死亡、胎兒和新生兒死亡或殘障等不幸事件,醫院必須啟動探視關懷機制,家屬也可得到30~200萬不等的救濟補償,以舒緩緊張的醫病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婦產科住院醫師雖然滿招,但性別的落差需要觀察。


郭宗正院長說:這幾年婦產科招收的住院醫師有2/3是女性,有一年台大招收8名住院醫師都是女性;不少年輕女醫師考量家庭和育兒因素,接受完住院醫師訓練後,只想開業做產檢或在門診看一般婦科患者不想接生,因為接生必須24小時待命。


換言之,婦產科高招收率只是帳面數字好看,婦產科醫師的人力斷層和壓力依然存在。


目前人力荒最哀怨的就是高齡台灣需求很大的內科。

「內科是最弱勢的一科,招收率只有78成,不理想的原因包括訓練辛苦多高齡病患共病現象複雜工作負擔沉重,醫院需要值班的幾乎都是內科。


內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說:健保署雖然調高婦產科、外科、兒科多項手術和重難症病患的給付,但內科只調升加護病房給付。


他建議:一般內科可依患者病況分級,病情較複雜嚴重的診察費也應加成,以提高年輕醫師投入的誘因。


張上淳疾呼:1萬元津貼千萬不能刪,否則未來更會雪上加霜。為吸引年輕醫師進入五大科,2013年起衛福部補助五大科住院醫師一年12萬元津貼,五年共花費10億元,但這項補助將在今年底到期。


石崇良說:衛福部介入的政策很多,一樣都補助五大科,卻只有內科的人力沒有好轉,可見補助不是最大的貢獻因素,衛福部會再仔細評估。

台長: 昕哥
人氣(39)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