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人見人怕的蟑螂,其實可以作為醫療原料或家畜飼料的蛋白質來源,因此中國政府近年非常鼓勵企業投入蟑螂養殖的工作,創造另類的蟑螂經濟。
在中國,大規模的蟑螂養殖場已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究竟會有多「大」呢?
四川西南部西昌市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蟑螂養殖場,每年生產約60億隻成年蟑螂,堪比世界人口數量,是名副其實的「蟑螂帝國」。
今年年初,四川省政府在一份上呈至北京中央政府的報告中表示:在這些蟑螂養殖場平均每年每平方英尺生產了獎金2.8萬只大型蟑螂,也是歷史上首次有這麼多蟑螂被養殖在一個空間裡。
四川省政府表示:該項目取得了許多科學與技術上的突破,甚至因此獲得了國家科學獎。
四川省政府在報告中也指出:蟑螂養殖場的部分設施是透過人工智慧(AI)所驅動,從而達至無與倫比的高效率。
該系統將會不斷收集與分析80多項類別的大數據,包括空間的濕度與溫度、食物的供應以及消耗等等。
此外,系統還可以檢測到基因突變等物種變化,並分析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個體蟑螂的成長速度。
蟑螂帶來的經濟效益藥廠獲利201億台幣
根據南華早報:該養殖場由「好醫生藥業集團」所經營。該集團承認了關於省政府公告的真實性,卻因為涉及商業機密而不願意透露更多詳情。
但根據央視先前的報導,在進入養殖場前,工作人員必須先穿帶好消毒服裝,避免受感染。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首席專家朱朝東表示:養殖場必須設有多重防備措施以避免這些大型蟑螂因天災人禍而逃出,不然將引起巨大的生態災難。
養殖場內的蟑螂一旦生長到指定的尺寸及重量,就會被送入機器中絞碎,製成粉末。
省政府稱,這些藥物能有效地治療胃痛以及其他疾病。
集團也表示:他們所生產的這項產品有助於治療呼吸道及口腔疾病、胃病、燒傷症狀等,而且效果顯著,更稱目前已有超過4000萬患者透過服用該藥物而擺脫病痛糾纏。
根據官方資料:這些年來,這座養殖場目前已透過蟑螂所製成的藥水獲利總計人民幣43億元(約合新台幣201億元)。
我很醜可是我很有用!藥用蟑螂的醫療價值
中國政府致力推動被資助全國對蟑螂的藥用價值進行研究。經過20多年的研究與臨床實驗後,研究人員已發現或證實了蟑螂具有數十種抗病蛋白質以及生化化合物,在醫學上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
在中國的醫學雜誌上皆有針對蟑螂用藥的詳細研究結果,認為蟑螂製成的藥物有助於人體恢復活力。
這是因為這些藥物能夠刺激受損的皮膚與粘膜組織,使它們迅速再生,而通常引起慢性疼痛症狀的原因就是因內臟表面的粘膜難以癒合所引起的。
諸多研究也顯示:患有燒傷或嚴重胃炎的病患若使用蟑螂製成的藥水,恢復速度會比沒有使用的病患來得快。
療效已被證實民眾卻不一定知道藥水成分為蟑螂汁
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CAMS)藥物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藥水並不是萬能藥,並沒有治癒所有疾病的神奇功效,但是它對某些症狀的療效已被確定,並且得到分子科學領域與醫學界的證實。
這名在蟑螂用藥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研究人員稱:這種藥水潛在的主要缺點就是不能被提及成分名稱,對大多數人來說,製成這藥水的原料是令人感到噁心的,這也是為什麼這種藥水沒有在其他國家上市銷售的原因。
研究人員說:就算是在中國,很多使用者也不一定知道這藥水由蟑螂製成。
這種藥水並沒有在櫃檯出售,但是《南華早報》記者卻在沒持有醫生處方下,順利於北京一家藥局購買了該藥水。
最古老的昆蟲之一美洲大蠊為傳統中藥材
這個名為「康復新液」的藥水被包裝在100毫升的小瓶子中,並以2瓶50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33元)的售價銷售。
在藥瓶的包裝上以及使用說明書中,註明了這項產品有類似於茶水的顏色,口味甜中帶腥,但再內容成分方面,廠商只列出了「美洲大蠊」這一學術名稱,除此之外並無其他解釋。
美洲大蠊是世界上最大的蟑螂品種之一,也是傳統中藥材,最早被收錄於《神農本草經》,之後也在《本草綱目》、《本草經疏》等中醫學經典著作中被記載。
目前,除了有類似「康復新液」的藥水之外,市面上也有「美洲大蠊精粉」等中藥粉的出現。
一邊喝藥一邊搜索學術名稱 中國網友嚇到吐
有中國網友在「百度貼吧」中發文表示:自己一邊喝藥水,一邊搜尋,當我看到照片後,直接把藥水都吐在電腦螢幕上了。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有不少病患在不清楚藥物成分的情況下服藥。
我寧可我生命中從不知道這個事實!住在北京的一名年輕母親表示,她一年前生下孩子後,就以該藥水作為加速康復的配藥。
另外一名使用該藥物來治療背部創傷的病患則表示:我不知道它的功效如何,但我終究還是康復了。
藥商代表:噁心但有效!
中國好醫生藥業集團的北京代表韓宜君否認,該公司試圖利用大蟑螂的學名來誤導病患,我們的藥物產品已在醫院內被使用多年,甚至已建立起了廣大的客戶群」。
她也表示:由於能夠有效地減緩病痛,有些慢性胃病患者會固定服用該藥水,也都知道藥水是用蟑螂製成的。
雖然蟑螂是噁心的昆蟲,但目前在市面上仍為出現擁有同樣功效的藥物。
強強滾!蟑螂斷肢再生能力
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為研究瞭解蟑螂(俗稱「小強」)的斷肢再生能力,所內飼養大小不一、種類不同的各國蟑螂,數量足足有數十萬隻,還取名:烏冬麵、出浴美女等名字。
廣州日報報導:在昆蟲科技所內飼養各式蟑螂家族成員,主要有德國小蠊、美洲大蠊、杜比亞蟑螂等。
昆蟲科技所教授李勝取下一個大盒子並翻開硬紙殼,裡面密密麻麻地爬滿杜比亞蟑螂。
他還讚嘆說:你看,長得多漂亮!真是漂亮。
李勝教授團隊3月20日在《自然》刊物《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被作為同期研究亮點重點推出。
報導說:在這篇論文裡,李勝團隊解釋了有著超強適應和生存能力的蟑螂,為何會被稱為「小強」,並確認蟑螂的「斷肢再生」能力,認為這與生物的損傷機理具有共生性,若能透過合成等方式,未來可用於人類的創傷修復。想研究蟑螂的再生能力,必須對小強動刀。
研究團隊副教授都二霞是留美多年的碩士生導師,現場只見她隨手捉了幾隻「小強」放進乾冰裡,不耐寒的蟑螂很快就一動不動。
只見躺在小小「手術台」上的小強,被切去半個肚子後,肢體竟還相當活躍。從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牠的雌性黏液腺簡直就像是速食麵。
為此,團隊們還把雄性副性腺戲稱為「烏冬麵」,剛羽化的美洲大蠊則比喻為「出浴美女」。
當然,幫小強取個華麗性感名字,絕非基礎研究生活太無聊,目的是將枯燥無味的科學研究具象化以方便討論。
此外,小強們除要被支解研究,生前連私生活也要被記錄。研究所的昆蟲發育與遺傳調控實驗室,主要是用攝影機長時間拍攝記錄蟑螂從調情、交配,到產卵、生子的每個私密全過程,用以研究小強的一生變化。
報導說:為了綜合蟑螂群體的性情,研究團隊需要從外部引進比較野性的蟑螂,且小強還是研究不完全變態模式昆蟲的理想材料。
目前,李勝實驗室分別以衣魚、美洲大蠊、果蠅,作為不變態、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代表昆蟲,作為研究變態發育的演化規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