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43年非洲農耕員跪進家門
年輕時隨農耕隊前往非洲馬達加斯加的阿美族人陽清基,老家搬遷後與家人斷了音訊,歷經43年分離,14日終於返家,雖然鄉音無改但已是童山濯濯、高齡77歲的長輩。陽清基帶著妻小返回台東故鄉,紅著眼眶兩度下跪向已過世的父母道歉說:「我回來晚了!」
父母弟妹已逝 對遺照道歉
爸爸媽媽我回來了,還有妻子、女兒及孫子!離開這麼多年,很對不起!陽清基帶著妻子、3個女兒、2個孫子返鄉,離他上次回台東已是43年前,好不容易返家到大門口前偕妻子下跪,進到家門前再下跪,對著父母親遺照道歉。
陽清基的弟弟趕緊扶起哥哥和大嫂,直說回來就好,隨後陽清基的女兒也帶著兒子進入庭院前下跪,向長輩們請安。
陽清基是陽家的老大,還有7個弟弟及1個妹妹,其中4人已過世,5兄弟昨天慶祝團圓,家人還準備傳統阿美族美食迎接;台東的老同學們也趕到陽家開心的舉辦同學會。
母生前惦記 遺憾找嘸人
陽清基1971年,隨農耕隊前往當時稱為「馬拉加西共和國」的馬達加斯加,協助指導當地民眾農耕,2年返家省親1趟,隨後中華民國與馬國斷交,陽1975年返台更換工作簽證,再度飛往馬達加斯加後,從此與家人失聯43年。
陽家老家原本住在馬蘭社區,後來遷至馬當部落,電話、住址全改,陽清基遲遲無法聯絡上家人;家人也沒有他的聯絡方式,僅知道有親友在馬達加斯加、是優秀的農耕隊成員,就這樣40多年來杳無音訊。
陽清基的外甥女陽佳蓉說:外婆生前一直惦記著大舅,外傳大舅早已過世,但她曾透過南非辦事處查證,都得到陽清基還活著訊息,但無法透露個人資料,因此聯繫不上。
一曲古調族人唱和憶往
陽清基說:我一直想回來!故鄉的人、語言至今不曾忘記,很想回故鄉看看,卻因為工作忙碌耽擱,這次會多待幾個月,與親友們好好敘舊。
「嘿啊吼咿啞∼」陽清基一哼起阿美族的古調,親友們就開心唱和、擁抱,親友笑問:「郭英男登上奧運的表演舞台時,你有沒有想到我們?一夥人開心暢談憶往。
歷史悲劇 富少變保全 榮家度晚年
台灣開放老兵返大陸探親屆滿30年,有人有幸一圓天倫夢,也有人回老家已遍尋不著家人;92歲老榮民林秋生感慨地說,歷史的悲劇,讓他抱憾終生。
林秋生闊別廣東潮安縣老家數十載,民國76年開放大陸探親,他一直等不到老家的消息,直到3年後才敢踏上返鄉之路,離別父母及親人40餘年,讓他思鄉情怯,滿心期待又怕受傷害。
怎會這樣,老家變成了大馬路!
林秋生記憶中的潮安老家本是3棟大宅院,眼前竟成了馬路,他老淚縱橫,跪倒在地;隔年不死心再去尋親,終於得知父母親早已去世,家人也都離散不知去向,大時代的悲劇,令他傷心欲絕,祭拜祖墳後黯然回台。
歷史的隔閡,讓他少小離家之後,即未再與家人連繫,等待數十年,卻不知夢裡人早已仙去。
慨嘆家書不知寄往何方,日日夜夜渴望從對岸家鄉寄來的家書,又在何處?
林秋生說:從小不愁吃穿,林家是潮安大家族,父親有兄弟姊妹8人排行老五,當時祖父經營大雜貨店,父親娶3個老婆,他是二媽所生,大媽還是裹小腳的大家閨秀,每天全家有近40人一起吃飯,家裡經濟狀況很好。
民國29年林秋生就讀潮安縣示範高中,滿腔熱血從軍報國,被編到陸軍憲兵單位,34年台灣光復,隨福建省保安司令彭孟緝、財政廳長嚴家淦來台接收,從此隨部隊四處遷移,直到民國64年50歲以上士退役。
有家歸不得!當時兩岸敵對,已結婚的林秋生不能只靠退休俸生活,擔任過保全員,積極融入台灣生活,學會說閩南語,與妻子育有1男2女都成家立業。
老伴雖早已過世,但他很珍惜人生,我已經比大多數老兵幸福多了。
6年前,林秋生不願成為子女負擔,從南投搬到雲林榮民之家安養晚年。
有空會到附近村莊或榮家園區走動,半個世紀以來的往事歷歷在目,但晚年追求平淡,心無所求,這就是我長壽的養生祕訣。
珍惜善意交流 老芋仔痛心現況
在823炮戰炮火中長大的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雖非老兵,但他親眼見過太多的兩岸悲歡離合、辛酸還有苦難,期待兩岸珍惜這善意交流的30年,共同攜手創造未來更美好的30年。
吳連賞在823炮戰(1958年)前2年出生在小金門,歷經炮火洗禮20年,還參加過金門自衛隊,從小躲炮彈長大,讓他對戰爭的殘酷感受很深。
在金門的部隊中,形形色色的「老芋仔」很多,也就是這些人,在兩岸對峙的前線,用生命保衛台灣。
回顧兩岸局勢,吳連賞認為,30年前,蔣經國毅然決定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而當時的中國大陸,已經開革開放了近10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是鄧小平。
兩人都曾赴俄國留學,也是當時主導兩岸大政的這兩人,開創了台灣與大陸的經濟奇蹟。
823炮戰發生不到40天,蔣經國飛往金門就有8次;鄧小平主導大陸開革開放,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他們都以各自的人民福祉為念,即使見過國共戰爭的血肉橫飛,最後均認同,兩岸不該再槍口相向。
大陸的三波經濟改革包括設立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開發區,吳連賞認為恰對照台灣的加工出口區,工業區及科學園區,都是從台灣經驗而得來的經濟政策,所以兩岸往來,對彼此是百利而無一害。
吳連賞也語重心長的指出:近兩年的兩岸關係是「官冷學冷民也冷」,大陸已經快速崛起,台灣卻是停滯不前,新政府對兩岸關係沒處理好,台灣經濟是好不的。
看看申請過台胞證的台灣人已將近千萬,顯見兩岸交流的局勢已勢不可擋。
回顧30年前的毅然開放,對照近兩年官冷學冷民冷的慘狀,他期待大陸方面與台灣建立更好的互動,尤其是對南台灣,因為30年的交流,畢竟已創造一定的成果,文化差異正在慢慢化解中。雙方要多往來才能排除歧異、建立互信,有了互信什麼都好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