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10 09:09:11| 人氣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捕撈過度 野生魚30年後絕跡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年全台鰻苗捕撈量不如預期,僅約1.04,不到去年4.3噸的1/4,漁業署首度將捕撈期間延長1個月仍不見起色。


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直指:過度捕撈是鰻苗量大減主因,加強管制都來不及,竟還放寬捕撈期限,只會加速破壞海洋資源。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也引用《科學Science》期刊指出:2048年以後,人類將捕不到野生魚

 


拉警報!魚種銳減75

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是捕撈鰻苗期,漁民以往一晚捕撈上百尾不成問題,以每尾平均80100元計算,即有萬元入袋,但近年產量銳減,今年情況更糟,漁民整晚捕撈不到10

 

韓玉山說:過度捕撈是鰻苗量遞減最大因素,建議政府縮短捕撈期限、增列禁捕鰻魚溪流,並設立專責河川警察提高執法強度等,做好源頭管制。


台灣漁業以年產值台幣400多億元占全球前3名,但過度捕撈環境汙染氣候暖化,造成漁源迅速枯竭,北海岸魚種30年來銳減75,高經濟價值的烏魚白帶魚漁獲量僅10多年前的30%,白鯧魚甚至僅剩10%


漁業署統計:台灣捕獲白帶魚數量從19938710公噸,到2016年剩4580公噸,其他台灣近海野生魚種鮸魚、紅目鰱等,捕獲數也以每年10%到15%速度銳減。


邵廣昭與研究團隊多年來在新北市石門核一廠出水口外,設攔測網監測發現,北海岸30年來近海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漁源種類直線下滑。


他引用《科學Science》期刊文章提出警訊:再不保護海洋資源,2048年以後,人類將捕不到野生魚,恐怕只剩浮游生物和水母而已

 

補破網!擬禁捕小鰻魚

漁業署表示:將評估全台河川是否實施禁捕8公分以下鰻魚;至於加強執法礙於人力難度高,未來會邀各縣市政府研擬對策。

 


放流鰻6成被捕 復育糗大

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枯竭恐成「無魚之島」,漁業署以放流魚苗復育漁業資源,但遭質疑成效有限。

台灣漁業永續發展協會指出:改善海洋環境才是重點,放流魚苗,治標不治本。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2003年起依鰻魚生態習性放流大型成鰻,希望成鰻降海產卵,但參與計畫的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調查發現,不少鰻魚放流初期即被大雨沖到下游河口,放流初期1個月內,竟有逾60%放流鰻遭漁民捕獲,成效大打折扣。


新北市農業局去年11月與淡水漁會在淡水河口,合作放流50萬顆文蛤苗,但地方人士發現文蛤產量依舊減少,台灣漁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海洋大學環境生物海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廖正信認為:淡水河流域承接上游石門水庫淤砂和沿岸民生垃圾,並不適合做為復育地,「沒有好的育嬰房,種苗如何長大?」

 

因放流魚苗成效屢遭質疑,漁業署放流數量由20151029萬尾,逐年減至去年709萬尾,放流經費也從千萬元減至今年600多萬元,是否繼續放流也成議題

 

廖正信強調:放流魚苗是各國共同復育手段,但包含魚苗數量、病毒檢測,必須有對的時間地點與魚苗,最重要的是先改善海洋環境,否則難有效果。

 

韓玉山建議:政府應出面收購當地河口捕獲的鰻苗,部分直接放流至原河川中游,部分標識後在當地養殖場養殖23個月,讓鰻苗長成幼鰻再放流回原捕捉河口恢復野性,並將放流河川設為封溪護魚河川,禁止一切漁業活動,放流復育才會有成果。


預算減少還是要做!

漁業署漁政組長施俊毅強調:仍待長時間研究調查、進一步規範放流流程,才能確保成效。


台長: 昕哥
人氣(5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