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3-28 23:27:22| 人氣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金鑽獎得主的投資實戰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鑽獎邁入第21屆,回首過去投資市場翻雲覆雨的日子, 基金獎見證了歷久彌新的投資真諦。


經理人一旦傳承了前人智慧,也就等於複製得獎歷史,且放諸四海皆準。


凱基操盤手陳沅易抱走兩座「海外基金獎」以三報表為依歸股海中危機入市


15年前,現為首華投顧總經理的黃慶和,在金鑽獎頒獎台上,同時抱走傑出基金經理人獎及傑出基金獎,成為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投信基金經理人。


那些年,他將自己的投資理念深刻地向下扎根;現在,這株幼苗向上開花結果,帶著豐厚的養分,回到頒獎舞台。


像這樣優秀的基金經理人,你們就要多報導,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讓台灣一流的操盤手感到榮耀,主動選股價值被看見!


得知子弟兵將上台領獎,黃慶和頗感欣慰,不失前人風範地表示:做基本面研究的人,真正下過苦功,深知股票價值,市場上應給予正面鼓勵,這樣資產管理業才會有前途。


重視財報看數字判斷個股投資機會

他指的,就是凱基新興市場中小、凱基台商天下基金經理人陳沅易。


今年,這兩檔基金抱走金鑽獎「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及亞洲太平洋(不含日本)股票基金獎項。


所謂嚴師出高徒,過去10多年,在市場翻雲覆雨下,基金獎見證了歷久彌新的投資真諦。


經理人一旦傳承了前人智慧,也就等於複製得獎歷史,且放諸四海皆準。


2000年我剛入行,在投信公司做傳產研究員,負責的都是市場冷門股,像億豐、巨大、美利達,跟火熱的網通、科技股根本不能比。


陳沅易回憶:當時領他進門的黃慶和,陸續投資了不少正新股票,與市場上一窩蜂地投入電子股,形成強烈反差。


正新獲利雖持續成長,但股價遲遲未反映,很容易心生動搖,懷疑這檔股票是否真的那麼好。


陳沅易說網路泡沫前,自己曾質疑這些「有獲利基礎」的傳產公司,但泡沫破滅後,大盤從萬點崩盤,那些一路被「壓著打」的傳產股票,一年漲幅卻能高達34倍。


從此他記住:不論市場有多熱鬧,股價最終決定因子,仍是企業獲利

 

損益表,於是成了他的選股依歸

黃慶和猶記得當時情景,「陳沅易天分好,對研究投入也很勤快、積極。

但剛進市場都很容易偏重短期績效,想要馬上賺錢,就會開始走捷徑。所以有段時間,我很嚴格地要求、糾正他,避免他走錯路,學到不好的操作模式。」


2008年金融海嘯,是陳沅易的第二次轉型。當時,有兩家電子公司獲利水準相當,每股純益都在4元左右,但面對全球股災2檔股票表現卻相差甚巨;進一步探究原因,才發現資產負債表的重要。「帳上現金較多,負債相對低的公司,在系統性風險衝擊下,股價支撐性較好。」


而近幾年,他也開始關心判斷配息能力的現金流量表。「我持續觀察外資的選股邏輯,發現他們喜歡會照顧小股東的公司。例如,營運低潮時是否會拿出資本公積回饋小股東;營運進入高峰時,公司配息政策又如何。」陳沅易認為,只有能平等對待每位股東的公司,才值得陪伴、一起度過低潮。


借助東風  複製已開發國家投資經驗


財報三表對陳沅易各有意義

景氣復甦階段,他會專注公司損益表數字每股純益毛利率淨利率是主要追蹤項目。


隨著景氣持續擴張,就必須開始留意資產負債表,提防企業被繁榮景象沖昏頭,開始舉債擴張。一旦負債比急速拉高,帳上現金短缺,當景氣反轉時,就容易有倒閉危機。


除了依據經濟環境,動態解讀財報數字外,為提高選股勝率,他會「借東風」,複製已開發投資市場的成功經驗。「新興市場基金操盤人的優勢在於,人類生活模式及形態演變所帶來的商機,可重複應用在選股上。」陳沅易統計,已開發國家最會漲的股票是金融、科技及生技類股;另外,每年複合報酬率成長三成以上的個股,也會吸引他特別研究。


像他就曾複製巴菲特的持股經驗,投資一家巴西啤酒公司。「對南美洲人來說,啤酒是生活必需品,價格易漲難跌;我投資的這家公司,原本是巴西當地啤酒廠,後來經營者進行整併、搶攻市占率,最後與巴菲特聯手打入美國市場,現已享有全球高市占率。」


這家巴西啤酒公司市值成長了三千倍,陳沅易參與其中一段漲幅,也為他所管理的基金績效打下良好基礎。事實上,攤開過去他的投資組合,不乏每年複合報酬率成長三成的「超級美女」,能捕捉到這樣的公司,就在他專注尋找具有定價權的公司及產業,並以危機入市為進場準則。


避開紅海瞄準具定價權的公司

像是泰國的醫院及機場,都為他的基金績效貢獻數倍獲利。


2007年,我開始學習海外投資,從台股市場轉戰新興市場;當時有機會去泰國參訪,主辦單位安排了一些飯店、觀光旅遊及原物料相關企業;最後,我提議要去醫院看看,因為股價實在漲太多。

 

踏進泰國醫院,陳沅易一時間還錯認,以為來到了飯店。


在這,看不到大型醫院病床占滿走道、擁擠不堪的情形,取而代之的是高級的皮革沙發,大方氣派的落地窗;病房內部裝潢典雅、舒適,戶外還有游泳池,更有不少包著頭巾的有錢中東人,特地飛到泰國就醫,加深他投資泰國醫院的決定。


以前都從製造業的角度看公司,希望公司產能利用率愈高愈好;但接觸不同產業及市場後,發現P(產品價格)對股價的決定因素,可能更勝於Q(產品數量)。


他以國內KTV高息股為例,常去唱歌的人就知道,KTV包廂白天價格較優惠,營運表現受時段影響;但醫院就沒有淡旺季的問題,只有能不能靠關係喬到病床。」

 

看病不會要求醫院打折,小孩的教育費也是一口價,就連機場稅也只見調升、不見調降。這些具有定價權的公司,長遠來看沒有殺價競爭問題,陳沅易的基金持股也因為這些公司,在績效表現上有了穩定的基石。包括泰國醫院,就為基金獲利貢獻2至3倍,泰國機場投資報酬率則高達十倍。


人棄我取危機入市創造倍數獲利

除了定價權優勢,「哪裡有難,就去救哪裡」的危機入市法,讓他的基金報酬率更加如虎添翼。


「這些倍數獲利背後,是因人棄我取,也就是泰國股災時,就去買泰股;金融海嘯時就去買美股;歐債危機就去買歐股。


像2年前,油價一度跌破30美元,俄羅斯股市大跳水,待景氣明朗後,我就搶先投資俄羅斯金融股,現在也賺到4倍獲利。」


不只投資操作進退有據,就連日常生活中,陳沅易也處處展現積極的賺錢動力。

 

每周五晚上只要有空,我就會去逛Costco,因為賣場採購挑的產品都相當物美價廉,從某個角度看或許也是不錯的分析師,讓我從中挖掘出不少投資靈感。

 

例如,印度是重要的產棉國家,在賣場有一款小方巾,四至五條為一綑,單條售價只要幾十元,相當實惠好用。


陳沅易翻開毛巾標籤,發現製造商其實是一家印度公司,便進行鋪天蓋地的調查研究,最後決定投入,投資成果也還不錯。

 

另外,像是從冷凍櫃中的雞肉調理包,發現國內某雞肉大廠的產品賣相極佳,市場反應似乎也不錯,便在股價15元附近買進,獲利超過一倍。或是賣場廁所的烘手機,突然換成了Dyson,且附上說明,強調此機種烘手效率奇佳。

 

雖然Dyson未上市,但陳沅易由此追出它的零組件供應商進行布局,成績也大有斬獲。「我不會放過任何能賺錢的機會,大家都在用、覺得好用的東西,有品牌的,我就投資品牌;沒品牌的,我就投資供應鏈。」

 

對於生活投資,陳沅易充分做到舉一反三;面對公司經營者時,他也善於察言觀色,自成一套判斷系統。

 

一般拜訪公司要釐清的問題,基本上會以損益表為架構,圍繞著毛利率、價格、數量、成本結構等細節詢問。


像業外轉投資部分,利息負擔愈低愈好,恆常性收入愈高愈好;若是製造業,一般會希望公司營收可以做到股本的3倍,即股本5億元的公司,營收可做到15億元,淨利率在十%到十五%之間,就會讓人有興趣進一步了解。」


若淨利率比同業高出許多,陳沅易也會特別追問,看對方講的原因是否符合邏輯。


我會特別觀察經營者,在回答哪些問題時言詞閃爍或避而不答;最後在拜訪結束握手或送客時,針對關鍵問題再快速問一次,觀察對方在毫無防備下如何回應。

 

未來趨勢 中國製造業、消費升級

面對未來投資局勢,他不做預測,但有兩大趨勢將影響日後挖寶方向;

一是中國製造業升級

另一是消費升級;「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車市,每年3000萬輛需求,衍生出來的供應鏈、半導體及汽車金融機會,都是製造業升級下的受惠股。至於消費升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旅遊業,陸客深度旅遊的外擴效益,將是很大塊投資肥肉。

 

陳沅易大學念的是大氣系,暑假到氣象局打工之後,發現與自己興趣不符,大學四年便大量到外系修課,試圖找到自己的「春天」,後來在商學院找到出路。對他來說,好的投資標的也是一路摸索,尋尋覓覓的過程。

 

「投資說穿了就是要去猜,基礎知識越宏觀全面,猜對股價的機會就越高。


就像預測明天天氣,要精確地預測股價行為,必須抽絲剝繭、將所有影響股價的變數全部列出。」


他說:「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八個字是黃慶和對他的期勉,亦是茫茫股海中,操盤手持續不斷前進的寫照。


本土人才登上國際舞台、國內投信實力M型化

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基金獎─傑出基金金鑽獎,為投信投顧公會委託台灣大學特聘教授李存修,及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邱顯比,共同主持的投信績效評比。


今年採取與國際接軌方式,僅評選3年期績效,獎項大幅減少,卻凸顯獲獎基金的彌足可貴。


李存修表示:過去3年,這些得獎的台股基金報酬率約在89成以上,相對應的指標指數含息總報酬率,卻只有23成左右,操作績效大幅擊敗指數,相當厲害。


另外,這些佼佼者多是得獎常勝軍,評選過程中發現不少老面孔,顯示優質基金確實禁得起市場考驗。

 

令人欣喜的是,國內投信已培育出足以與國際資產管理業者一較長短的操盤人,在本屆海外基金評比中,有一些本土基金獲獎;「國內基金在海外某些類型中,表現令人驚豔,未來應努力將這些基金推廣出去,賣到全世界,讓好的基金有機會出口到其他國家。」李存修強調。


邱顯比則發現:國內基金有「領先群」概念。

他指出:2017年是主動式管理大豐收的一年,以3年期評選結果來看,得獎的台股基金績效,主要多來自於精準的選股貢獻

 

這些具有較佳成績的基金,在挑選標的上必定下過苦功,才能日積月累、持續不斷地領先市場,準確判斷出公司何時會有爆發性成長。

 

這些被評選出來的基金,經過時間驗證,能穩定創造出長期績效,但同時也顯現,國內基金出現兩極化問題。

 

報酬率表現與運氣、實力有關,而運氣無法長久,實力卻能日益強大且持久。


邱顯比認為:這幾年基金操作實力差距已拉開,對一般人來說,金鑽獎入圍及得獎名單,是很好的投資初步篩選工具。

台長: 昕哥
人氣(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