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3-18 11:39:03|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eToo奏續曲 童婚拒悲歌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MeToo」反性侵性騷運動,如火如荼在全球各地展開,而許多開發中國家對女性的一些不人道陋習根深蒂固,此際也引發關注。


例如,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最新統計:目前全球每年仍有1200萬女童被迫結婚,平均每天3.3萬人被迫背上婚姻的枷鎖,若不加改善,到2030年左右,10億女性是童婚受害者

 

不少女童年紀輕輕就被推入陌生的夫家,被迫為人妻、生孩子、甚至忍受夫家的虐待毒打。


8歲出嫁、現在我有一個女兒

是這些女童的生活常態與寫照。因為失學,難以透過教育改善生活,只能永遠在社會底層掙扎。加上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就被迫懷孕,對她們身心更是一大戕害。


據統計:女童因懷孕與分娩致死的風險是20歲以上女性的5倍。有些小新娘不堪夫家虐待與毒打,寧願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脫她們被剝奪的不只是童年、教育、安全的生活、更是生存的人權。

 

印度立法仍難禁絕

童婚問題常見於南亞、中東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其中印度童婚率高居南亞各國之首


不過在2006-2016年期間,拜經濟成長、教育政策、社會觀念改變之賜,印度18歲以下女童結婚比例大幅下降近50%,從10年前的47%降至目前的27%(約150萬女童),連帶全球童婚率也跟著下滑,影響所及,童婚重災區從南亞轉移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內陸國家。

 

儘管童婚比例大幅下降,但印度目前仍是全球童婚人數最多的國家,童婚人數逾2600萬。


印度早在1978年就立法,將男女法定結婚年齡分別提高至21歲與18,但因執法不嚴,在落後的農村地區這陋習仍不斷上演,規定形同虛設。其實印度童婚現象與宗教息息相關,這也是童婚難以根除的主因之一。


印度教最早的經典《摩奴法典》教誨父親:女兒要在812歲完婚。其他宗教經典也提到,讓女孩在發育之前結婚,父母死後可以升天。


久而久之,童婚在印度儼然成為宗教教義的一部分。

 

婚姻糖衣美化犯罪另一個原因則是出自經濟上的考慮。在印度盛行嫁妝習俗,這給有女兒的父母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若一個中等階級家庭有多個女兒,就可能遭到破產的命運

 

一位母親說:童婚不受嫁妝拖累,只要花5000盧比(約台幣2242元)就夠了,錯過這個機會,等以後再結婚就得花上2萬盧比(約台幣8970元)。

 

童婚應被嚴厲制裁,因為這等同綁架、販賣與性侵未成年女孩,也等同強迫她們加入勞動行列,卻用婚姻加以美化包裝。


印度輿論界指出:要杜絕童婚現象,制定法律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喚醒民眾意識,製造社會反童婚的輿論,提高婦女社經地位,以及加重罰則,才能改變這一落後的婚姻習俗。

 

脫離桎梏 唯死而已

反童婚的民間組織「不當娃娃新娘」調查了全球20-24歲女性中有多少人18歲前結婚,結果發現,童婚人數前3名的國家分別是印度、(2661萬)、孟加拉393萬)、奈及利亞330萬)。


童婚比例3名國家則是尼日76%)、中非共和國68%)與查德67%)。

 

西非國家馬拉威(童婚比例42%),一位已婚婦女說:我沒有經歷過幸福12歲時嫁給17歲的丈夫,在分娩時留了大量的血、差點死去。


產子結束後繼續在家裡勞動,即使一直被丈夫家暴,我也不敢報警,因為即使離開了他,我也無家可回

 

在葉門,一個8歲女童嫁給40歲老男,在「新婚夜」因為子宮大出血而亡。

對女童而言,婚姻不是保障,更像困住自己一生的牢籠。


未來只有一種可能:早早出嫁,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一輩子與貧窮為伍。

台長: 昕哥
人氣(4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