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人計畫年後轉職,都會問我,工作要不要先辭掉?
我的建議一律是騎驢找馬,原因不僅僅是要拿到年終獎金,或是生涯安不安全的問題,而是開始找工作時,很多人就會大感意外,發現一個從來不知道的事實:
總有些上班族以為自己重要得不得了,公司很需要自己!他們的心裡經常OS:
沒有我,公司就完了,不是業績變差、客戶跑光,就是一堆同事也會跟著走人…
公司的營業額,我貢獻一半,才領到這麼點薪水,都給老闆賺去了!
公司沒有那麼需要我,而是我比較需要公司
所以工作時,態度倔傲,主管多說一句就不高興,想著「離職給你看」,做起事來也不是太全力以赴,老是想著工作與生活要取得平衡,非要準時下班不可,其實回到家都在掛網或追劇。
等到開始找工作,把履歷丟出去之後,就發現上面這些想法不過是一廂情願,事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一來打電話來邀請面試的企業不多,
二來面試之後,要錄用的更少,
三來就算錄用,願意付給現在薪水,一家也沒…
這時候,真相大白,這些人就會知道其實是—公司沒有那麼需要我,而是我比較需要公司。
這是多麼一個殘酷的事實啊,可是說起來,不也是一件好事嗎?從此這些人就會懂得謙虛誠懇,珍惜目前的工作,捧好手上這一碗飯,小心翼翼別讓它摔破,認真負責,和老闆一起努力,打拚出一個令自己安心的前景。
這樣的人,我認識好多個,先來講一名年輕人,姑且稱她安琪。
我這輩子沒見過像安琪這麼嘴尖舌利,而且愛抱怨的人,可是她聰明伶俐,做事又快又好,不得不包容她,問題是她自己沒法擺平內心的各種負面能量,工作兩年之後離職了。
離開公司,才知道公司的好
一離開公司,安琪才知道天大地大,竟沒有容她之身,也才知道自己以前看似聰明能幹,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並無一技之長,所以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也拿不到原來的薪水。
後來公司出缺,她來拜託主管說情,老闆心軟,便讓她回鍋。
這次再見到她,是3年後了,安琪像是變了個人似的,不抱怨,不擺臭臉,每天笑臉迎人,這個變化真是令人想像不到,她告訴我:
出去吃盡苦頭,才知道公司的各種好,是我過去不懂事、不成熟,不知道要珍惜。
我再來說另一名中年人的故事。我第一次見到他時,是在一個社交場合,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行銷副總,公司名氣響亮,他個人也有超高的知名度,上遍各大媒體,整個人全身四周漾出一圈金邊,看得出正處在人生高峰。
遺憾的是,派頭十足,架勢不小,臉上還寫著驕傲與瞧不起人,我聽到他和朋友說:公司能有今天,一半都是靠我打出來的!
如果不是我這麼會做公關和行銷,讓公司有這麼多免費曝光量,公司哪裡會有今天?
老闆這麼需要我,應該要感謝我,我想最晚今年底應該升總經理。
離開大企業後,認清三個現實
哪裡知道,這個年才走到中間,他並沒有如願升官,反而因為一個事件被炒魷魚。
後來有機會見面時,這位前副總身上那圈金邊消失不見,整個人黯淡下來。
10年過去,偶爾有聽到他在哪家公司負責行銷,但是這些公司倒的倒,收的收,並沒有展現出他當年在上市公司達到的驚人曝光量。
顯而易見的,當年他能夠做出來的媒體聲勢,當然一定有個人的努力,但是企業的光環難道沒有大大加分嗎?後來沒了上市公司這棵大樹,一切見真章,也就不得不清醒過來,發現自己不過爾爾,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三個事實:
事實1、厲害的是公司,不是自己。
事實2、是我比較需要公司,不是公司比較需要我。
事實3、公司沒有我不會倒,我沒有公司會垮。
投遞履歷,幫你客觀評估自己
上班哪有不抱怨的?可是抱怨不僅無濟於事,還傷身傷心,我通常都會建議對方做一件事,就是投遞履歷!等到企業回音了,答案不辨自明,便知道還需不需要再抱怨下去。
假使你投遞履歷給100家公司,有20家公司通知你面試,告訴你的事實是有80%的企業認為:你的學經歷或技能條件不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
面試20家之後,有5家要錄取你,告訴你的事實是75%的企業不滿意你在面試時的表現。
在5家對你有興趣的企業中,只有1家願意付你比較高的薪水,告訴你的事實是80%的企業評估你的CP值不高,能領目前薪水就要偷笑。
而整個投遞履歷之後的應徵過程,會讓你明白,只有1%企業願意付你比目前高的薪水,那麼你就要做以下這兩件事:
回去緊緊抱住公司的大腿
努力充實自己,提升競爭力,立志明年換到更好的工作,拿到更高的薪水。
很愛抱怨工作嗎?投遞履歷試試就知道了
不是因為我在人力銀行,才要鼓勵別人投遞履歷,而是投遞履歷可以讓上班族面對事實真相,客觀地評估自己的能力與行情,這顆1年365天都在煩躁不安、蠢蠢欲動的心才能安定下來,謙虛誠懇、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個上班的日子。
當然,投遞履歷的結果如果是和上面相反,恭喜你,就勇敢跳槽吧,也祝福你越跳越高!
轉職潮教戰:自傳這麼寫就會加分
現在的履歷都是制式表格,的確很難在學經歷之外再看出個人的優勢特色,這時自傳便顯得格外重要,也是最關鍵的臨門一腳,決定你是否被通知面試。
履歷的壓軸大戲,是自傳
不少人在人力網站填寫履歷時,每個欄位都填了寫了,臨到後頭碰到自傳卻馬虎了事,寥寥數語一筆帶過,給人的感覺是一身名牌、穿著時尚,卻踩著一雙藍白拖,令人錯愕......
現在的履歷都是制式表格,的確很難在學經歷之外再看出個人的優勢特色,這時自傳便顯得格外重要,也是最關鍵的臨門一腳,決定你是否被通知面試。
自傳,不是申論題,而是填充題
不敢寫自傳、不會寫自傳,是台灣求職者的常態,「逼」得人力網站都推出套用軟體,提供數款制式自傳給求職者套用。
一開始由於款式少,求職者的自傳都大同小異,反而給人資主管不良印象,大大減分;隨著經驗增多,人力網站還加入人工智慧,讓套用的自傳看起來各唱各的調、大大不同。
但你說這樣的自傳就沒有缺失嗎?還是有,這個缺失便是「刻板如一」,眼尖的還是瞧得出來「異樣」。
不寫自傳,通常有兩個原因,
一是自覺文筆不佳,
二是自覺自己沒有什麼好寫的,
其實這些「自覺」都是多慮了,因為自傳有它的基本架構,按著基本架構填空即可。
提筆萬斤重的人,都以為自傳是「申論題」,
不知如何下筆起個頭、談自己,其實有了基本架構,設下大綱,自傳不過是「填充題」,簡單輕鬆。
自傳的基本架構,大致如下:
1.家庭背景
2.求學過程
3.校園表現&社團生活
4.專業能力
5.人格特質
6.工作經歷
7.特殊表現
8.證照
大部份的人會按著以上的成長順序一段一段寫,從家庭寫到求學,再寫到工作,這樣最不會出差錯,適合社會新鮮人。
不過如果是工作資歷深者,我倒是建議從工作經歷、特殊表現、專業能力開始寫起,先著墨工作上的優勢,至於家庭或求學則在其次,不寫亦可。
寫自傳有小撇步
自傳要成局,至少要寫500字,少於300字稍嫌單薄,會讓企業認為你的自傳草率陽春,而推斷你求職的誠意不足、用心不深。
段落至少分三段,每段約100字,方便閱讀。
至於該寫那幾段,可參考上述的基本架構,挑選出自己的優勢來加以著墨,不必像流水帳似的從小寫到大。
比如你是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歷,就可以強調校園表現、社團生活、專業能力、證照等,來突顯你和應徵職缺的相關性,像適用的能力與個性。
又,如果你已工作五年,就可以多著墨在工作經歷、特殊表現、對公司的貢獻度,以及人格特質等。
或,如果你已位居管理職,就可以強調帶領團隊的理念、作法,以及跨部門溝通整合的能力,最後一定要談到自己對公司的實際貢獻。
文章寫得再好,都要讓讀者有喘息的空間,以下是幾個建議:
1.每段約100至150字
2.段與段之間,空一行
3.多使用條列式說明
4.如果是敘事體的自傳,最少三段有一個標題,還可提綱挈領,幫助讀者掌握重點
常見三個毛病
應屆畢業生寫自傳,有以下幾個通病:
1.坦白老實到有點傻
比如蹺課、作弊、記過、被三二留級等,可以省略不必提,除非你學到了教訓,並徹頭徹尾改變了自己,有非常戲劇性的轉折,可以看出你的決心毅力,否則你的坦白不會從寬,而是嚇跑企業!
還有另一種常見的坦白,也很白目!比如寫到還在準備公務員考試,企業看了都會這麼想:那你現在是不會對工作全心投入囉?那你考上了不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嗎?
還有人會寫到,因為考不上公務員,所以打算來找工作,也會讓企業覺得自己是其次的選擇,而你志不在此。
2.裝熟、拍馬屁
比如謙稱自己是「弟」,滿篇都是「弟如何如何」或「懇請兄如何如何」,這種裝熟很老土,徒讓人啼笑皆非。
也有拍馬屁到讓人覺得肉麻,比如「貴公司是數一數二的大企業」、「能在 貴公司工作是三生有幸」..這些抬捧的話都是過了火,反倒讓企業覺得渾身不自在。
3.寫錯字、用錯成語
我每天都在看同事打的報告、日誌、企畫案,寫錯字或用錯成語,在年輕人是非常稀鬆平常,他們也不以為意。
可是若發生在寫自傳,這樣的缺點就會被放大,企業會解釋成隨便、不用心、沒誠意等,一定會扣分,不能不注意。
加分,有三個原則
對於自傳,我的看法是寧願中規中矩,也不要出錯或突兀,起碼做到不被減分。
想加分,則有幾個建議如下:
1.相關性
不論是學校表現或工作經歷,都要和應徵的職缺有相關性,否則對方要吃素麵,你來一碗大大的牛肉麵,反而拍到馬腿上去了。
2.貢獻度
不論是社團生活或職場表現,都要清楚講明自己的具體貢獻,能將貢獻以數據加以量化則更有說服力。
3.優異的表現
在自傳著墨優異的表現,常會在面試時,被面試官提出來問你,可以加強對方的印象。
所謂優異的表現,比如獲邀參加國際性會議、在全國性競賽脫穎而出、業績連三年奪得冠軍等。
文章定位: